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夏加尔笔下恋人形象分析

    何晶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夏加尔是20世纪法国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梦幻和抽象.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出现过恋人形象,说明爱情在他的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夏加尔笔下恋人形象分析研究将对他部分绘画作品中的恋人形象进行内容与色彩的分析,进一步研究恋人形象出现的原因,更好地对夏加尔的绘画艺术进行研究和解析.

    夏加尔恋人系列贝拉爱情

    "法为意用"之浅析——以苏百钧工笔花鸟画为例

    李元霞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笔花鸟画在宋元时期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名家众多、技艺精湛、题材广泛,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北宋宣和时期还设立了宫廷画院,这一时期技法繁多,如勾填法、勾勒法等,呈现出富丽堂皇、精工秀丽的审美趣味.文人画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工笔花鸟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发展缓慢.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笔花鸟画异军突起、蓬勃发展,苏百钧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的工笔花鸟画继承宋元优良传统,同时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养分——平面构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根据立意不同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语言、赋色语言,形成或厚重艳丽、或宁静淡雅、或清远冷逸的绘画风格,体现了"意"与"法"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当然"意"的充分体现需要"画理""画法"等具体绘画法则法度的熟练表达.好的艺术作品是"意"与"法"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二者共同构成了有情有景、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以此抒发和升华作者情感.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意"与"法"

    疏密相宜:倪瓒、王蒙山水画比较研究

    朱杰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山水画将中国写意山水画推上了一个"高峰",在元代绘画史上,"元四家"的山水画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元代的政治环境不太稳定,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家很多都意图归隐山林,因此山水画多表现隐居的题材,山林成为他们当时的精神寄托,抒发淡泊之心,借笔墨抒解愤懑.王蒙和倪瓒先生的山水画在构图、疏密、皴法、观念、境界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些的分析研究,能领略当时写意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倪瓒王蒙疏体密体折带皴牛毛皴解索皴

    图像空间与诗意空间的绘画语境

    李禛徐止喜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各布森在语言行为中提出了转喻以相切性和连续性为基础,而隐喻则与相似性和替换性的原则有关,进而把原本作为传统修辞手法的两种形式提升为语言功能的两种基本模式.其借助失语症的实证研究解释了转喻与隐喻的二元对立思想,并将这一思想从语言学应用到人类文化学领域.在雅各布森看来,转喻和隐喻之辩证并不限于文学作品的研究,而在西方艺术史中也同样存在,可以说是语言学在绘画语境中的具体体现.在西方绘画流派中,建构图像空间的立体主义有明显的转喻倾向,表达诗意空间的超现实主义则是明显的隐喻性态度.以往对两个风格流派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图像空间与诗意空间的绘画语境则通过比较立体主义的转喻结构与超现实主义的隐喻结构,分析转喻和隐喻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为欣赏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作品提供不同的解读.

    图像空间诗意空间转喻隐喻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

    花与少女的故事——沃特豪斯《奥菲利娅》组画研究

    欧阳沁文黄雅琪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多19世纪的艺术家都曾画过莎士比亚经典之作《哈姆雷塔》的悲剧女主角奥菲利娅.英国拉斐尔前派的晚期画家沃特豪斯也曾创作过《奥菲利娅》组画,每一幅画作中奥菲利娅的形象都不尽相同.沃特豪斯《奥菲利娅》组画研究将沃特豪斯所绘制过的奥菲利娅形象进行比较与分析,认识沃特豪斯的艺术思想与其在拉斐尔前派的艺术价值,并以此探讨与反思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形象与社会地位.

    沃特豪斯奥菲利娅拉斐尔前派维多利亚时期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仆人叙事

    刘畅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仆人是社会结构中与上层人物距离最近、接触最频繁、反差最大的底层群体,仆人的形象也频繁地出现在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成为名人主角们的陪衬及注脚."文学中的仆人"已逐渐成为西方文学中重要的研究话题.在传统的话语地位中,仆人阶层扮演着上层阶级附属物的角色,处于文学作品的边缘地带和失语状态.对仆人叙事的分析,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指导思想,关注阶级冲突与意识形态,并将文本置于历史语境考察意识形态.通过研究仆人叙事,挖掘出文学作品背后社会意识形态所赋予的上层与底层、中心与边缘之间的二元对立,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判精神.

    英国小说现实主义文学仆人叙事

    库切《等待野蛮人》中蛮族女孩的多重寓意

    程明莎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J.M.库切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叙述大师,他的《等待野蛮人》因其寓言的叙述方式、广阔的阐释空间备受学界的关注.蛮族女孩作为其中神秘而不可或缺的人物寓意丰富.库切《等待野蛮人》中蛮族女孩的多重寓意拟从蛮族女孩入手,分析其蕴含的多重寓意及作家在其中表达的对南非种族问题、人类道德伦理困境的思考.在此,女孩不仅揭示了殖民的行为暴力和"他者"认知暴力实质,还暗含着作家对南非未来希望的憧憬.作为第三世界知识分子,库切以一种新的主体间性,期望探索一条多元共生状态下和谐发展的道路.

    库切等待野蛮人蛮族女孩他者认知暴力困境

    失落的信仰与救赎的可能——透视《群魔》中的斯塔夫罗金

    岳洵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魔》是陀氏最重要的思想小说之一,在政治讽喻中包含对人类精神归属的体察.中心人物斯塔夫罗金是骄傲的思索者,他对基督信仰的深刻求索,构成陀氏剖析内心世界的方法和轨迹.本文以"大罪人"的发展结构为研究母题,全面厘清斯塔夫罗金所遭遇的"信仰虚无—自甘堕落—神性复归"的历程,考察其在片面的自由观与理论的重压下,无法获得救赎的必然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斯塔夫罗金堕落自由

    多层面视角下叶芝《爱的忧伤》的美感效应分析

    范祎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美感效应是指诗歌中美的要素给读者带来的愉悦的心理反应,是现代文体学建立以来一直没有间断提及,但散见于不同领域的课题.通过分析叶芝的一首诗歌《爱的忧伤》提出了对美感效应多层面解读的可能性.从修辞、语音、功能语法、语用和认知等多层面解读对于深入挖掘美感效应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美感效应多层面视角弱隐含认知整合叶芝爱的忧伤

    论《儒林外史》的人物出场艺术

    万慧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士子形象,其人物出场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分别以画家三染、先声夺人与画家三染结合以及在全知全能的介绍中出场来安排儒林之丑之恶、中间人物、理想人物出场,并通过多变的出场方式体现小说在情感、结构及题旨等方面的叙事功能.

    儒林外史吴敬梓人物形象出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