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品女儿故事寻理想国度——《她乡》与《镜花缘》中女儿国之比较

    赵秋玲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尔曼的《她乡》和李汝珍的《镜花缘》均描写了三个男性进入女儿国的奇异旅行.这两篇小说在描写女儿国时情节设置类似,均批判了父权制社会,也都提到了女性气质的建构.只是,李汝珍笔下的女儿国仍是二元对立机制,吉尔曼笔下的女儿国只是单一性别的理想国度.两种女儿国的差异产生与两位作者所处时代及他们各自的思想意识有很大关系.通过对比两个女儿国的异同,分析两位作者所受局限,有助于探寻构建一个两性平等、和谐共存的理想国度.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李汝珍她乡镜花缘女儿国男女平等

    龙道古村石刻楹联的文化意义及当代美育价值

    陆艳清苏洪强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道古村先祖有稽可考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唐末武将陶英后裔.该村古屋皆镶砌有石刻楹联,这些楹联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书法价值、文学价值.楹联字体书法功夫老到,气格不凡,多有苏轼笔意,亦存黄庭坚和颜真卿之风,带有鲜明的明清之际岭南书风烙印.楹联内容上可分为歌颂祖德类、抒发情志类、写景状物类、贺岁迎新类等.楹联的创作与镌刻是该村陶氏子孙怀念祖德、承谢祖恩,绍续家风、绵延文脉的一种体现,至今仍具积极的文化意义及美育价值.

    龙道古村石刻楹联文化意义美育价值

    近代伪译小说辩伪问题一瞥——以《湖北学生界》所载小说《日中露》为例

    江涛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小说伪译现象比较流行,但目前学界对于伪译小说的辩伪仍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明确的鉴定标准,因而难免产生一些误判.《湖北学生界》所载一部标称"译稿"的小说《日中露》,近30年来中日研究者普遍视之为"伪译",但据一篇人物传记记载,该小说系当时湖北籍留日学生李书城所译.同时,在小说文本内部也有几处较为确实的证据,显示小说背后存在日语底本及发生了事实上的语言转化.由此可以判定该小说并非伪译.此例提醒研究者,晚清小说伪译研究应遵循"无罪推定"原则,在一定的鉴定标准之下审慎地进行辨伪工作,以此为伪译研究建立起更为牢固的文献基础.

    日中露伪译李书城湖北学生界留日学生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维度

    雷英英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总结党的奋斗征程、放眼未来的历史领悟,深入地诠释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要在世界历史的视域下把握马克思主义走向东方世界的必然性;要在价值层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耦合性;要从主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勇于担当和历史主动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巴岱"仪式中的"司刀绺巾舞"法器"绺巾"之视觉审美分析

    陈艳红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绺巾"作为湘西"巴岱"仪式中的一件重要的、神圣的仪式法器,在仪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承载着湘西苗族人民对于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也凝聚了湘西苗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作为静物的"绺巾",从制作过程、图案和颜色组成、绣法、圣化仪式等方面展示出苗族人民的集体意识、和谐观念以及对神灵的敬畏.在这场人神共享的"司刀绺巾舞"仪式过程中,"绺巾"则充当"人-神"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媒介,缩短了人神的距离,实现视觉审美的转换和超越.

    巴岱仪式司刀绺巾舞绺巾视觉审美

    一条道路的两端——论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刘三平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但是各自又有不同的内涵,对二者的关系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实现审美的人生确实需要从艺术的体认开始,但是只有拥有审美的生命状态才能给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带来高峰体验.艺术和美就像一条道路的两端,彼此都是方向.但是审美教育对于人性的丰富和完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审美教育艺术的心人生的艺术化

    校园静感文化及其美育功能

    史丽晴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静感文化是指以静态和静感形式呈现出来的校园文化,包含了偏重于物质化的"静"和偏重于精神性的"感"两个方面.校园静感文化的审美属性有静态之美、艺术之美、环境之美、科学之美、人文之美等.其美育功能包括以美舒心、以美启智、以美育情、以美生趣和以美化人等.

    校园静感文化美育功能

    论流行歌曲歌词里的"中国风"文本生产机制——以周杰伦演唱的歌曲为例

    常立瑛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行歌曲具有通俗性及良好的传播架构.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以流行歌曲为中介,形成独特的文本生产机制.就周杰伦演唱歌曲里的中国风文本而言,中介两端的创作内涵、作者的文化生态环境、个人心理抒发倾向、歌曲作词与传统文化的互文索引、阅读者的流行转向、视觉修辞的助推,综合形成了周杰伦歌曲里"中国风"的文本生产机制.

    中国风中介文本生产周杰伦方文山

    20世纪40年代西行写生中的风景与美术民族化探索

    严梦阳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随着美术革命的到来,西方绘画的理念逐渐被中国艺术界所接受,同时也使中国艺术家开始思考美术民族化问题.到了20世纪40年代,西行考察风潮为美术民族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批批艺术家走向中国西部的深内陆地区,考察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西部风景的独特性带给艺术家以启示,其雄浑厚重的地理形态,明快的气候环境,边疆的文化特点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使他们找到了美术民族化的表现方法.其特点为写实主义与装饰性艺术相结合,画面色调浓郁明快,用笔潇洒练达,在自由地展现祖国西部山川面貌的同时,促成了美术民族化的自觉.

    西部风景美术民族化西行写实主义

    观念与图式——我在水墨人体写生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顾海涛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墨人体写生是当代中国人物画专业学生学院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它对于学生的语言、审美、视野等多种素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从教学经验和自我的艺术实践出发,并非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结合笔者的教学体验,从概念认知、技法特质、审美视域三方面来深入解析当代多元图式审美环境下,水墨人体写生课程应以怎样的教学方式来体现其当代价值.

    人体水墨观念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