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向"网络文学中女扮男装的积极意义

    史静蕊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向"网络文学在消费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双重加持下得以顺利发展,其中女扮男装成为"女性向"网络文学中的重要叙事策略.女扮男装具有双重内涵,既指女扮男装者又指女性男性化.在开放包容的网络空间里,女扮男装试图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实现女性诉求、展现女性意识,所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女性向"网络文学中的女扮男装的叙事策略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女性向网络文学女扮男装女性主义

    《我的孩子们》中瓦西卡的斯芬克斯因子解读

    李君杨广雪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的孩子们》是当代俄罗斯女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展现了1920-1930年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德裔人的生活变迁.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主人公瓦西卡面临着不同的人生选择.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与变化促使他在不同阶段做出了不同的伦理选择,从而展现出不同的个体形象.虽然瓦西卡的童年遭遇了各种不幸与苦难,但家庭的温暖成功地唤醒了瓦西卡身上的人性因子,并遏制兽性因子而占据主导地位,最终促使瓦西卡伦理意识的全面觉醒,做出了正确的伦理选择,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少年.

    我的孩子们瓦西卡斯芬克斯因子人性因子兽性因子

    电影《春梦》中流散意识的书写

    马翔宇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演张律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作者性,他的创作时常聚焦于朝鲜族人的流散苦旅,而电影《春梦》却回避了流散的旅程而展现流散群体在居住国的生存,从不同角度体现出流散意识.张律通过对残缺家庭和边缘身份的书写,揭示了流散者生活的不稳定性和民族身份认同的不稳定性,这些现象导致了无可归依和持续漂泊的流散意识.但电影也描绘了流散者的友情和流动性的生活经验,消解流散的政治性和伤痛,重新关注生活的价值.

    张律春梦流散叙事民族身份流散意识

    西方视域下的华人形象分析——以电视剧《硅谷》为例

    张哲瑜徐莉莉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来,电视剧的影响力不亚于电影,电视剧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认知,因此电视剧也逐渐成为传输西方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西方视域下的华人形象分析以2014年美国HBO电视网推出的生活类喜剧《硅谷》中华人工程师杨建(Jian Yang)这一角色为例子,对于西方主流认知中的华人形象进行分析,阐述在西方影视剧中对于华人角色形象和文化偏见以及西方影视剧中造成华人角色现实处境的背景.

    西方视域硅谷华人形象中国文化

    新世纪云南乡村题材儿童电影的战略思考

    王东旭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云南乡村题材儿童电影的战略思考针对新世纪云南乡村题材儿童电影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云南乡村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未来的云南乡村题材儿童电影的叙事策略做出设想.无论是叙事空间、叙事事件还是人物塑造上都要突出具有云南元素的独特性,未来的影片能在国内的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以此带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新世纪云南乡村儿童电影战略思考

    性别视角下女性网络文学的影视化改编——以《琅琊榜》为例

    王紫微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孔笙执导的宫廷权谋剧《琅琊榜》改编自作家海晏的同名小说.相对于更具有个人主导权的小说写作,影视化的改编创作极难摆脱消费社会和男权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在男性导演的视角笼罩之下,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被影视化二度创作所削弱,而影视化的改编却更受市场欢迎.其成功背后不可否认导演团队的良心创作,但值得思考的是,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女性受众也沉醉于被动的姿态去迎合男权社会的想象.在身份与权力支撑的中国传统性别意识的掩盖下,女性在今天似乎获得了极大的尊重与满足.

    琅琊榜性别理论影视化改编

    权力位移与主体存在——叙事理论下近年国产犯罪片倒叙运用的几种类型

    刘冠男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作为犯罪片的重要元素,不仅体现在故事进展中对时间的刻意强调或情节的紧凑,更体现在叙事时间的复杂多样.其中倒叙作为犯罪片的常用技巧,在具体运用中又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外倒叙和内倒叙可分别为罪犯、警察和摄影机等不同叙述主体掌握,所发挥的功能与形成效果随之不同.近年来,国产犯罪片便越发显示出对叙事时间的巧妙设计,通过考察其中对倒叙的运用,对不同形态进行区分,能看到作为叙述行为的倒叙发挥着赋予弱者言说的权力、呈现人的真实存在状态、探索时间与人的认识能力等多重作用.

    国产犯罪片倒叙叙事理论内倒叙外倒叙

    试论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之叙事特色

    陈奕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原上的夏洛克》将镜头聚焦普通人,关注时代更替下无所适从的小人物.整部影片不仅刻画普通人物的形象,亦通过叙事空间的对比来表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影片通过叙事符号如色彩、构图、音乐等暗藏细节等待观众细嗅体会,同时也包涵多元的艺术风格.片名当中的"夏洛克"指代英国的著名侦探"夏洛克".当地理空间发生变化,影片便显现出一股荒诞的戏谑色彩,其中的多个镜头亦表达出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下纯美的风土人情.

    叙事特色视听语言平原上的夏洛克艺术风格

    赓续与超越:电影《战狼》英雄形象的建构理路研究

    张炳旭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雄形象是影视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电影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丰富多彩且具时代气息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形象是中国电影人可资借鉴的艺术瑰宝.电影《战狼》在英雄形象建构上既有对历史的继承与延续,也有在此基础之上的突破与超越.从历史中寻取创新不失为中国电影英雄形象建构的有益尝试.

    国产电影英雄形象建构战狼

    体育题材纪录电影创新路径探析——以纪录电影《棒!少年》为例

    杨宁安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棒!少年》作为2020年度最受关注和最受观众喜爱的纪录电影,以及体育题材纪录片中的出众作品,彰显的艺术性和人性关切为体育运动的拼搏增添了一抹温情色彩.该影片打破了以往体育题材的视点及风格模式,在马虎和小双两个小主人公的坎坷历程中,通过真实影像传递对某些群体及公益项目的关注,以及其中潜在的社会问题,颇具人文关怀和使命感.对于体育题材纪录片来说,《棒!少年》在视点选择、叙事策略和社会立意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和转向性,值得于电影艺术本身和创作思想维度方面进行剖析和思考,以探索新世纪语境下国产纪录片的创新要点及发展方向.

    体育题材棒少年人物视点叙事策略社会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