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芒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芒种
芒种

月刊

芒种/Journal MANGZHONG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饮马长城窟行》"双鲤鱼"小考兼论"鱼腹藏物"现象

    李淑阳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双鲤鱼"一词历来争议颇多,主要存在两方面的解释:一是"真鱼说",即认为这里的"双鲤鱼"就是真鲤鱼;二则是"鱼函说",认为此处是虚写鱼形,其实是将书信折叠成鱼的形状或者将书信装叠在可以上下合并的双鱼木函中.在这一系列"鱼腹藏物"的文化背后,实则是古代先民朴素世界观和想象力加工的产物,也是对中国鱼文化的管窥.

    饮马长城窟行双鲤鱼鱼腹藏物

    《诗经》中的动物意象与象征意义

    樊玉卓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描绘了百余种动物意象,这不但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体现了深刻的文化遗留,继承了古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时代精神.《诗经》中的动物意象数量众多,种类繁杂,最常见的意象包括飞鸟、走兽和家禽畜牧类等等;同时隐含深刻的象征意义,即象征了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对于祥和生活的美好期盼、婚恋与相思之美等.《诗经》中丰富多样的动物意象始终坚持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折射出古人丰富的思想情感,这也赋予了其长久的文化生命力.

    诗经动物意象象征意义

    张炜小说中的乡土情怀与现代性反思

    李玲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作家张炜的小说中流露浓厚的乡土情怀,其笔下的乡土既指地理性质的乡村,也指精神与灵魂的栖息之所,他的乡土情怀主要表现在书写乡土的生态之美、伦理之美和人性之美三方面.在回望与留恋乡土的同时,张炜小说中也深刻地探讨了现代性,反思了现代化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的忧思与对人性的反思上.在此基础上,他还思考并试图探索重建理想家园的途径.

    张炜乡土现代性精神家园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偏误分析及改进

    刘子涵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基本颜色词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相同的颜色词在语言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一些困难.因此,本文试从"红、白、黑"这三种基本颜色词为代表出发,分析外国留学生使用这三种基本颜色词的偏误类型和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方面提出汉语颜色词文化教学的相关策略,并据此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颜色词偏误教学

    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李晨曦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也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兴起快速在网民中流行,人们将这些语言运用到生活中,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增强了表达效果.方言作为网络语言丰富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语音和词汇角度分析了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表现形式,并探讨了方言类网络流行语所具有的特征、走红原因.从中可以看出方言对于网络流行语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其对现代汉语的重要性.

    方言网络流行语影响

    脱口秀语言的语用分析

    曹怡菲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脱口秀节目走进观众的视野,逐渐成为一种高热度、被人们追捧的节目.《脱口秀大会》是一档极具热度的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其魅力在于:脱口秀演员用即兴幽默的语言温暖心灵,用智慧传递感动,本质就是表达自我.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以《脱口秀大会》为语料,主要采用归纳法从多模态的角度对脱口秀语言进行分析并得出其语用特点及策略.

    脱口秀多模态语用

    朱自清《背影》中的父子情赏析

    王芳芳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中共出现了四次"背影",并且围绕"背影"作了一系列陈述,既交代了作者与其父亲之间的一些往事,也表达了作者的一些内心情感,是读者感受和剖析两人之间父子情的切入点与关键点.因此,本文将提取文中出现的四次"背影",以此为中心作进一步探讨,梳理并明晰作者与其父亲之间那份难以言表的深厚情意.

    朱自清背影父子情亲情感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女性书写与叙事策略

    郭珊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一位影响十分深远的女性作家,她运用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叙事策略对女性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进行书写,展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永恒关注.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她对女性的书写和叙事策略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灵活运用多重的叙事视角,呈现女性真实的生存处境与内心世界;二是叙事主题为女性主题,表达了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对女子独立和解放的追求;三是大胆革新叙事策略和语言形式,以交错和跳跃式的叙事策略使情节碎片化,深刻展现女性角色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并辅以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深化了作品的女性主题.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女性书写叙事策略

    被面纱笼罩的深层含义:浅谈符号学视角下的《裸颜》

    何刘如懿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 C.S.路易斯的小说《裸颜》进行简要的符号学分析,探究路易斯在叙事过程中用来传达总体主题和细微差别的各种符号元素.所考虑的主要象征包括奥璐儿的面纱、狐狸和宫殿的存在、山和阴山之神的文化景观以及作为中心象征的赛姬的作用.每个符号都具有多维含义,涉及理性与神秘直觉的二元对立、社会秩序的复杂动态、精神转变以及人类与神界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路易斯对这些象征元素的运用反映了他对人类理解力与神性谜团之间辩证紧张关系的探索.本文通过对相关符号元素的分析,阐述了路易斯对神圣之爱的变革能力的有力传达,以及超越科学理性和人类感知局限的界限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理解.

    C.S.路易斯英国文学裸颜符号学文学分析

    论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观

    张洋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村上春树四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其作品对中国的看法从早期的抽象和疏离逐步转向对历史的深刻参与和反思.在村上的初期作品中,中国常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象征着心理上的距离和冷漠.然而到了后期,他的作品开始通过对战争记忆和创伤的叙述,探索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本文详细探讨了村上春树在1979年至2023年对中国的观点和态度演变,并进一步分析了河合隼雄的心理学理念、日本社会的变迁以及村上个人经历是如何共同促使他形成对中国的复杂看法的.

    村上春树中国观历史反思心理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