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眼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国际眼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惠延年

月刊

1672-5123

IJO.2000@163.com;IJO2000@126.com

029-82245172

710054

西安友谊东路269号

国际眼科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国际眼科杂志·IJO》简介 《国际眼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眼科理事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主办的国际性中英文混合版眼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5123、CN61-1419/R。本刊于2000年创刊,现为月刊。《国际眼科》杂志社是经国家工商总局审名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胡秀文总编为法人代表。 本刊由国际眼科理事会主席G.O.H. Naumann/Bruce E. Spivey教授和世界卫生组织特别顾问R. Pararajasegaram教授及国际防盲协会主席G.N.Rao教授出任总顾问;中华眼科学会原主任委员张士元教授等出任名誉总编;陕西省眼科学会常委胡秀文教授任社长/总编辑;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眼科研究所所长惠延年教授任主编;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及陕西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王雨生教授等任副主编。   本刊已被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录,并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据权威机构统计,2006年本刊影响因子为1.063,在我国16种眼科专业期刊中名列第二。它是我国眼科领域唯一的国际性刊物,遵照“让中国眼科走向世界 让世界眼科关注中国”的办刊宗旨,现已率先实现编委会及稿源国际化。英文原著栏目为本刊特色栏目,所刊发的全英文论文和国际论文居国内眼科杂志之首。它已成为我国眼科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并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国际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 本刊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我们本着“想读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的办刊理念,将竭诚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引用本刊文献! 地址:(710054)中国西安友谊东路269号 电话:029-82245172/83085628 传真:029-82245172 邮箱:ijo.2000@163.com ijo2000@126.com ;(国际眼科网) 《国际眼科杂志》编辑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生物测量参数下短眼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准确性比较

    夏阳蔺云霞徐玲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短眼轴白内障人群7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屈光预测准确性,并分析预测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20-11/2021-12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短眼轴患者125例125眼.按角膜曲率(Km)分为低平Km组(≤45.5 D)、中高Km 组(45.5 D<Km<47 D)及陡峭 Km组(≥47 D);按ACD分为极浅前房组(≤2.09 mm)、浅前房组(2.09 mm<ACD<2.58 mm)及正常深前房组(≥2.58 mm),计算EVO、KANE、Barrett Universal Ⅱ、SRK/T、Hoffer Q、Holladay I 及Haigis公式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比较其屈光预测准确性及各种参数与预测误差的相关性.结果:总体比较时,各公式的预测误差存在显著差异(x2=49.934,P<0.001),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的 MedAE 最小(0.17 D).分组比较时,中高及陡峭Km组各公式的预测误差存在显著差异(x2=34.372、34.804,均P<0.001),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的 MedAE(0.14 D;0.20 D)最小;ACD 3个分组的各公式预测误差均存在差异(x2=22.863、25.568、13.647,均P<0.05),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的MedAE(0.27 D;0.15 D;0.16 D)最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Km、AL及IOL度数是导致术后预测误差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短眼轴人群在不同生物测量参数下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较其他公式准确性更高,AL、Km及IOL度数与预测准确性密切相关.

    短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公式屈光误差

    血清LRG1及FGF-21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性

    罗忠周鹤黄怡董万江...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9/2022-09本院眼科收治的110例110眼NVG患者为NVG组(Ⅱ级23例、Ⅲ级44例、Ⅳ级4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为对照组.ELISA检测血清中LRG1、FGF-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LRG1、FGF-21水平与Teich分级、VEGF、PEDF、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NVG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LRG1、FGF-21、VEGF、PEDF、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随着Teich分级的增加,NVG 患者血清 LRG1、FGF-21、VEGF、PEDF、TNF-α水平依次显著升高(均P<0.05).NVG患者血清中 LRG1、FGF-21 水平与 VEGF、PEDF、TNF-α 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NVG患者血清LRG1、FGF-21水平显著升高,与VEGF、PEDF及TNF-α水平正相关,二者可能与NVG的发生有关.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Teich分级相关性

    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闾雯娟牛童童肖云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3-01/10在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1例6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D组31例31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OCT技术,传统手术组30例30眼采用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系统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剥膜时间,随访6 mo,分析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善手术,术中均未发生视网膜大出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3D组手术时间和剥膜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20.13±1.59 vs 25.97±2.09 min;3.74±0.89 vs 8.13±1.72 min,均 P<0.001).两组患者术后1 mo BCVA、CMT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均P>0.008),术后3、6 mo BCVA、CMT均较术前改善(均P<0.008).术后6 mo,3D组BCVA较传统手术组明显改善(P=0.007).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CMT和眼压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及传统手术组均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但3D手术视频系统术中OCT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改善精细手术步骤方面更有优势.

    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3D手术视频系统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手术时间

    环孢素联合泪点栓塞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干眼的临床疗效

    安琳韦秋红蔡晶晶杨赬雯...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环孢素联合泪点栓塞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干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3-09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经眼科与风湿免疫科多学科会诊后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患者60例120眼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常规治疗,根据干眼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20例40眼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20例40眼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0.05%环孢素滴眼液治疗;C组20例40眼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0.05%环孢素滴眼液联合双眼上下泪点行泪点栓塞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12 wk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评分、结膜充血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和泪液分泌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2 wk检测泪液中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 β(IL-1 β)含量,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8、12 wk,三组患者OSDI评分、结膜充血评分和F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UT、TMH和泪液分泌量均高于治疗前(均P<0.001),C组患者OSDI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B组低于A组(均P<0.001),C组患者BUT、TMH和泪液分泌量均高于A组和B组,B组均高于A组(均P<0.001).治疗后12 wk,三组患者泪液中IL-6、TNF-α和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低于A组和B组,B组低于A组(均P<0.001).治疗随访期间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环孢素和泪点栓塞治疗可改善中重度干眼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泪膜和角膜功能,增加泪液分泌量,降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有效.

    干眼环孢素泪点栓塞结膜充血评分泪液炎性因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配戴角膜塑形镜儿童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前后近视进展情况

    王耀增李盼王瑾鹿子康...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的儿童在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前后的近视进展情况,判断角膜塑形镜配戴者的停药反弹效应并根据瞳孔直径变化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01/06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应用角膜塑形镜并联合0.01%阿托品眼用凝胶控制近视儿童80例,1 a后根据是否停药分为停药组(A组,40例)和继续用药组(B组,40例),观察A组儿童停药前后1 a内的眼轴(AL)和等效球镜度(SE)变化,分析停药前后的近视进展情况,并对比观察A组和B组儿童2 a内的AL、瞳孔直径(PD)和SE变化,并分析PD与AL增长量的关系.结果:A组儿童在停药后0.5、1 a时AL分别增长0.17±0.23、0.29±0.18 mm,均大于停药前 0.5、1 a(t=5.318、2.983,均P<0.001),停药前后1 a时的SE增长量无差异(P>0.05).联合用药时A组和B组在基线,随访0.5、1 a时的AL、PD变化均无差异(均P>0.05),随访1.5 a时A组的AL 增长量大于 B 组(0.32±0.27 mm vs 0.26±0.20 mm,t=7.363,P<0.001),PD 小于 B 组(3.60±1.25 mm vs 4.12±1.92 mm,t=-7.541,P<0.001),随访 2 a 时 A 组的 AL 增长量大于 B 组(0.44±0.18 mm vs 0.32±0.14 mm,t=5.709,P<0.001),PD 小于 B 组(3.67±1.31 mm vs 4.02±1.67 mm,t=-4.281,P<0.001).2 a内每0.5 a及每1 a随访时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和AL增长量呈负相关(R2=-0.156、-0.190,均 P<0.001).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儿童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后,AL较停药前增长较快,PD缩小而SE变化不大.较继续用药的情况相比,停止用药会导致AL进展较快而屈光度变化不大,且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时瞳孔直径越大AL进展越慢.

    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近视眼轴等效球镜度瞳孔直径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水肿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明徐方许之娟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黄斑水肿的危险因素,为术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眼科2022-01/2024-01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且发生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5例55眼作为水肿组,另外年龄与性别基本匹配的接受相同手术治疗但未发生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9例59眼作为对照组,分析房水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患者术后黄斑水肿的关系.结果:水肿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最佳矫正视力(BCV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测定值、房水中IP-10、MCP-1、VEGF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糖尿病病程延长、BCVA、HbA1c升高、肌酐升高及房水中IP-10升高、MCP-1升高、VEGF升高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黄斑水肿与糖尿病病程延长、BCVA、HbA1c升高、肌酐升高及房水中IP-10升高、MCP-1升高、VEGF升高有关,临床应该针对性地提前给予干预措施.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白内障黄斑水肿危险因素

    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黄斑前膜的临床诊断价值

    赵骏李亚楠贾洪强刘敏...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黄斑前膜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01/2022-01期间在我院经眼底检查拟诊白内障和玻璃体混浊的患者44例80眼,分别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OCT)与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眼进行检查,比较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与OCT对黄斑前膜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的差异.结果:经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0眼中,62眼为黄斑前膜,18眼为非黄斑前膜;经OCT确诊确实为黄斑前膜的54眼,非黄斑前膜的13眼,漏诊5眼,误诊8眼;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与OCT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892,P<0.05);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黄斑前膜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62%,漏诊率为8%,误诊率为38%,正确率为84%;与OCT检测相比,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准确率、阴性预测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升高(均P<0.05),诊断敏感性与漏诊率比较无差异(均P>0.05).结论: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黄斑前膜病变具有一定鉴定价值,与OCT检验具有一致性.

    18MHz彩色多普勒超声黄斑前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OCT)

    国际眼科杂志中文版(IES)近5年核心影响因子趋势图

    147页

    复方樟柳碱联合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胡艳华张茉莉魏文斌焦剑...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安全性及血液流变学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3-05/07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并诊断为重度非增殖期DR(NPDR)和增殖期DR(PDR)的患者80例1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80眼和观察组40例80眼,对照组仅接受532 nm激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观察组PRP治疗同时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 mo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眼底血管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底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2 mo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眼底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恢复更好(均P<0.05),观察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流变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流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532 nm激光光凝治疗DR可以使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好转,且安全有效.

    复方樟柳碱激光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液流变学

    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盘区微血管的量化分析

    孙佳刘健燕鹏陆楠...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密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RPC密度与RNFL厚度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10/2022-01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单侧BRVO患者37例,37只患眼为单侧BRVO组,37只对侧健眼为对侧健眼组,同时期无眼部疾病健康者35名35眼(均选取右眼入组)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双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使用OCTA设备自带软件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RNFL厚度和视盘中心到动静脉交叉点的距离(DAVD).采用优化的U-net算法剔除视盘周围大血管后再计算RPC密度.比较三组间CMT、RNFL厚度、RPC密度,并分析RPC密度与CMT、RNFL厚度、DA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侧BRVO组患眼CMT、RNFL厚度较对侧健眼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厚(均P<0.05);对侧健眼组CMT、RNFL厚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单侧BRVO组患眼RPC密度较对侧健眼组增加,较健康对照组减少,但均无差异(均P>0.05),而对侧健眼组RPC密度较健康对照组减少(P<0.05).单侧BRVO组患眼RPC密度与CMT无相关性(P=0.960),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r=0.401,P=0.014),与 DAVD 呈负相关(r=-0.339,P=0.040).结论:BRVO患眼视盘区RNFL明显增厚、RPC密度无明显变化.RPC密度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说明RNFL厚度可作为分析研究RPC密度损伤程度的监测指标.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中心到动静脉交叉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