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族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族学刊
民族学刊

沙马拉毅

双月刊

1674-9391

cn511731@vip.sina.com

028-85524958

610041

四川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

民族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ETHNOLOGY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展示民族学研究成果,突出西南民族研究特色,为繁荣民族科学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和实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服务。 我们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研究现实问题,特别欢迎大型田野调查报告和各类基金课题阶段性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代云南各民族文学家族发展要素分析——以师友与科举为中心

    孙纪文蒋绘燕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友和科举等外部要素是推动明朝云南各民族文学家族发展的有生力量.明代云南文学家族重视择师择友之道,不仅注重家族内部直系亲属的直接教育,还会选择学识渊博或在社会和官场中有影响力的人为师为友.师友可以增强家族势力,使文学家族在知名度上得到提升,扩大了家族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科举制度是文学家族形成和延续家族人才链的主要方式.科举制度指引文学家族对时文的取法,影响文学家族的兴衰,文学家族通过一定文化积淀抵制科举带来的消极影响.师友与科举对明代云南各民族文学家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时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家族人员选择名师以提升自身文学素质;地域空间内重要人物对于文学家族形成和发展具有双向作用;动态视域下的社会发展和变革对文学家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立足当下学术语境,师友与科举可谓研究明代云南文学家族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问题视域的两个关节之处.

    师友科举文学家族明代云南文学

    明清西南多民族文人旅游活动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历史面相

    马志英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云贵川地区涌现出很多的少数民族文人,成为西南文坛的主力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人与杨慎、徐霞客等汉族名士以及本土的汉族文化领袖刘大绅、张鹏翮等组成了一个个多民族文人旅游群体.得益于西南地区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的旅游资源优势,众多文人在西南地区共同开展研修游、寺庙游、节庆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这些活动具有鲜明的交融性特征,从路线上看,主要集中在云贵川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要道,呈现出线、面交织的特点;从心理上看,既有山水审美的心理诉求,也有文化考释的实证精神,还有哲理感悟的内心体验,展现出多元的心态;从收获上看,既有解郁散心、寻师交友,还有研学考察,文人们各有所得.在交融性的旅游活动中,促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育,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由此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交融格局,逐渐升华演变为共有的国家情感和大局观念,形成了自觉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南地区多民族文人交融性旅游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意识

    新时代中国高校民族研究智库:功能定位、困境与出路

    杨鹃飞吴慧元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民族研究智库对推进我国民族工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高校民族研究智库建设存在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结构性冲突的观念困境、高校管理行政化与智库管理社会化需求冲突的治理困境、高等教育与高校智库建设功能冲突的功能定位困境、智库成果认定与职称评定冲突的晋职晋级评价困境等问题.本文认为应从观念更新、保障机制和智库人才合作交流机制等角度去突破困境,牵引高校民族研究智库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具体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要破除对"决策咨询报告"的错误认识,鼓励高校教师形成"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研讨过程,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智识;第二,从建立健全承接党和政府研究任务的保障支持机制、强化智库人才评价和产品质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提升研究人员获得感与幸福感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提高智库投入产出比率,完善高校民族研究智库建设的保障机制;第三,建立健全智库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高校民族研究智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困境机制

    Abstracts

    122-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