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作欣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社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社

月刊

1006-0189

太原市府西街12号

名作欣赏/Journal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Masterpiec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鲁迅与歌德

    曾艳兵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的思想和创作受到过歌德的影响,歌德特别敬仰和推崇中国文化,而这种文化本来就是鲁迅生长的土壤.鲁迅对歌德的关注、阐释和论述,改变了我们对于歌德的某些认知和看法.

    鲁迅歌德影响中国文化

    路遥的汉中之旅——新发现的路遥报告文学《汉中盆地行》(下)

    程文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中国大陆第一波商业浪潮的兴起时期,迫于生计的路遥决定放下作家的高贵身段,为陕西省的企业家编写一些报告文学,借此获取稿费.1988年12月路遥应《延河》杂志编辑徐岳邀请,南下汉中,采访汉中企业界人士,并获文友王蓬的助力,次年春节写出报告文学《汉中盆地行》.

    路遥王蓬报告文学《汉中盆地行》

    命若时代底层粒粒"轻尘"却不乏幽幽人性之光——陈斌先中短篇小说欣赏

    孙仁歌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小说家陈斌先的笔下,多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底层生态"折射出人性的悲凉与微光,戏子人生笼罩着人际关系的"狼"来"豺"往,天桥镜像演绎着人性的荒诞与人文失落.陈斌先的小说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以他现在还工于精读、苦思又善变的创作势头,他的小说创作巅峰期似乎还没有到来.

    陈斌先时代底层粒粒"轻尘"人性之光

    地域写作的新姿态——评张海荣诗集《潘掌的阳光》

    王立世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他的传统不是单纯和落伍的传统,而是裹挟着不可抗拒的现代思潮.这注定了他的诗既不同于审美空间狭窄的一些传统诗人,又不同于远离时代的一些现代诗人.他是自然之子,又是一名优秀的社会管理者,这注定了他的诗既不同于古代的山水诗人,又不同于那些逢场作戏的官员诗人.他从古今中外很多诗人那里汲取艺术精华,但又拒绝人云亦云.他只能是他,谁也无法替代.他执着,但不偏激;冷静,但不冷漠;朴实,但不浅薄;深邃,但不云遮雾罩.他笔下的自然充满人情味,属于人化的自然.他刻骨铭心的怀乡,又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意义.他的"小我"与"大我"血脉相连,独特"个性"与时代"共性"遥相呼应.

    地域诗歌传统现代自然社会文明人性

    古典诗意的消解与反消解——以"80后"女性诗人林珊的诗歌写作为例

    赵佼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诗意在"80后"女性诗人群体中发生了衍变,即由"自然之真"而"自我之真",由"自我物化"而"失落之伤",由"无我之空"而"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林珊却在现代语境中栖身于"没有多少变化"的山水间.文本从"归"命题的双重意蕴、"原乡意识与诗人的归途"及"返乡之旅与诗人的归宿"等方面阐释林珊创作的反消解途径,以此揭示古典诗意中的现代性及在现代语境中回眸古典的意义.

    古典诗意原乡意识归宿反消解

    读出《狂人日记》的"忧愤深广"

    温儒敏
    118-121页

    有关李健吾的笔名"川针"——兼与韩石山先生商榷

    武斌斌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李健吾来说,"川针"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笔名.韩石山先生曾对这一笔名的来源及使用情况进行过详细考证,但笔者爬梳民国时期的诸多史料发现,韩说无论在有关此笔名的使用时间还是在使用类型上都与事实有所出入,故拟就相关问题与之商榷.

    李健吾笔名川针

    李健吾集外佚文考述

    戚慧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辑获李健吾集外佚文二十多篇,均未收录《李健吾文集》及其他作品集,《李健吾年谱》也未提及.特将这些佚文整理出来,考察其史料价值与文学意义,希望有助于《李健吾文集》的修订完善,并推进李健吾的研究.

    李健吾集外文戏剧考释

    啸斋所藏古注本《昭明文选》叙录

    范子烨
    134-136页

    袁枚选诗真讲究——读《随园诗话》

    阙维杭
    137-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