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族艺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

季刊

1003-2568

0771-5621053

530023

广西南宁民主路11-4号

民族艺术/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中国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方面的论文及调查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音乐赤子的广艺情缘——音乐家、教育家陈良先生述评

    谢斌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良作为广西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20世纪50年代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支援广西的艺术事业发展,从无到有地建立起广西艺术学院,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陈良开启了广西艺术学院社会实践、科研创作和人才培养的先河,将广西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指导方向,建立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为广西艺术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使广西艺术学院成为中国华南地区高等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阵地.陈良推动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多元变革与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富有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广西民间音乐,将少数民族的音乐创编为具有时代色彩、民族内涵、地域特征的现代化艺术作品,形成颇具规模的广西民间音乐研究浪潮,同时将本土民间题材和现代合唱艺术相结合,带领广西民族音乐文化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

    陈良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术史支边艺术家

    购阅启事

    16页

    "非遗影像学的理论与实践"专题主持人语

    刘广宇
    17-18页

    非遗影像:传统、定义及论题域

    刘广宇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影像是用影像记录非遗、表现非遗、传播和传承非遗的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多元的影像实践使其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影像类型.走进异彩纷呈的非遗影像,从传统溯源入手,锚定基本定义和寻找相关论题域——与非遗保护的根本目标相一致,是解决理论创新的唯一路径和逻辑起点.

    非遗学非遗影像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非遗传播

    民俗·遗产·原型:中国神话改编电影的范式嬗变

    梁君健许岚枫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封神故事影视改编的研究长期以来多集中于创作个案的特征探讨,忽略了 自1927年起近百年的神话改编实践的历时性特征及其所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当代转化的规律.封神故事的影视改编先后出现三个不同的范式.在民俗电影阶段,电影媒介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借助地方性的文化要素融入民俗社会;在遗产电影阶段,现代社会通过影视改编追求文化"原初性"的同时也努力适应当代文化消费市场;原型电影则在针对文学遗产的同时展开叙事改写、主题改写和视听改写,从而将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需求进行创造性的结合.改编范式的嬗变,体现出当代影视媒介与传统民俗文化之间的断裂与整合的辩证关系.断裂提供了演进的动力,激发了后代人对于神话的好奇,并以当代的价值观念对神话重新阐释,从而完成了整合与延续.

    文学遗产神话改编民俗电影遗产电影当代神话

    史诗与仪式演述的影像文本生成——基于傣族创世史诗记录分析

    屈永仙
    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上傣族创世史诗与祭祀寨神勐神和寨心石等仪式紧密结合,但是这些仪式活动通常受限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且具有一定的排外性."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傣族世史诗·《捧尚罗》"在西双版纳录制视频,原计划获得史诗学意义上的"仪式中的演述"资料,但基于具体情况只能做出相应的调整,改为"录音棚"式的演唱视频.此外,也录制了一个完整的上新房仪式及仪式中的章哈演唱,作为史诗演述与传承的背景资料.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了解到傣族史诗的独特传统以及章哈仪式演唱的法则与禁忌,也了解到以影像方式记录的史诗文本与纸质版的史诗文本必定相去甚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世史诗日益与仪式语境相脱离,好在有职业歌手章哈,这使得傣族创世史诗可以脱离语境转向世俗化发展和传承.

    史诗百部工程创世史诗傣族史诗章哈非遗影像

    万志英《左道》的研究思路评析

    黄景春
    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志英的《左道》以五通神为例讨论中国宗教文化的特点、中国神灵的神性与魔性,指出宋代以后五通神派生出历史渊源和神格特点各不相同的多种地方神灵.万志英提出"通俗宗教"的概念,认为中国宗教文化存在个人幸福主义和道德均衡论两种截然相反的取向,五通神信仰中的幸福主义几乎完全压过道德均衡.他的论述具有创新性,但作为一位跨界学者,他的研究思路也存在局限性.他对中国神灵来源的多样性、佛教故事影响中国文化的深刻性估计不足,对巫祝建构神灵、崇饰制度管理神灵的重要意义有所忽视.万志英在西方宗教学框架下研究中国宗教文化问题,依靠的是古代文献记载,缺乏系统的田野调查和宗教体验,这是他研究思路出现偏差的原因所在.

    万志英《左道》五通神通俗宗教汉学家

    "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论坛"专题主持人语

    陈泳超
    49页

    《万志英<左道>的研究思路评析》的问答、评议与讨论

    郑芩黄景春俞明雅程浩芯...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通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神谱中的重要存在之一,黄景春老师的讲座旨在评述目前较具代表性的前沿成果——万志英《左道》的研究思路,在赞誉其中创新性论述的同时,中肯揭示出该书对于中国神灵来源的多样性思虑欠周,且对巫祝建构神灵、崇饰制度管理神灵的意义亦有所忽视.在评议和讨论环节,学生们进一步围绕信仰溯源的路径与效度、民间信仰材料的释读方法、神灵形象流变的研究策略等问题展开了详细讨论.

    民间信仰五通神《左道》溯源研究形象流变

    20世纪初欧洲汉学研究的美术史学史意义

    周建朋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欧洲汉学中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它不仅开创了在现代学科体系内以中国绘画作为研究对象,还改变了中国美术的著录和点评画作的传统.20世纪初欧洲汉学研究机构、期刊等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大量汉学大师的涌现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与此同时,欧洲政治对汉学的重视使得汉学在20世纪初期的欧洲获得长足发展,进而使得中国美术史研究趋于多元化,为中国美术史学史的健康发展做好了准备,最终生成了丰富的中国美术研究生态图景,也为中国美术史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更加概括的可能性空间和丰富的研究范式体系.

    欧洲美术史学史中国绘画欧洲汉学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