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满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满族研究
满族研究

何晓芳

季刊

1006-365X

024-86613882

110033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6号

满族研究/Journal Manzu Minority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辽宁省民族研究所主办。其宗旨为弘扬满族文化,挖掘满族历史,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辽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金利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发展的类别、规模有限.本文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出发,系统阐述战略精准定位、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宣传、互联网+民族文化+产业的模式、开发民俗旅游、提升辽宁民族地区中职教育等发展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辽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现状及趋势

    阿鑫冯雪红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关系到国家稳定、社会安宁和民族团结,自提出便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议题,涌现出大量丰富且聚焦问题精准的研究成果.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界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研究.展望未来,仍需深入研究,厘清相关概念,廓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关系,加强理论构建,拓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

    清代满族家谱中的中华文化认同

    王嘉琪孙吕明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历朝历代都有重视修撰家谱的传统,满族入关后,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的统治,亟需从原先的部落制度向宗族制度转变,效仿中华文化建立"家国同构"的社会秩序.满族家谱修撰体现了大一统制度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塑造过程.满族家谱继承了八旗制度,吸收汉、蒙古、朝鲜、锡伯等民族成员入谱,形成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保持满族亲属称谓又借鉴中华家谱撰写体例,形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价值观;内容上不仅记载血缘关系的"小家庭",也记录各民族通婚联姻的"大家庭",构建出"天下一家"的中华文化身份认同.因而,满族家谱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的历史佐证.

    清代满族家谱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明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理论和实践路径探析

    马欢李伟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用法律保障中华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防范和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尝试探究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理论和实践路径的可行性.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路径

    少数民族服饰规范化穿戴的法律保障

    孙轶男陈昊博彭谦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服饰穿戴不仅可以弘扬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因而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地方便通过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方式来对少数民族服饰穿戴加以规范.然而,这些立法多为县级,立法位阶较低,规定并不详细,少数民族服饰规范化穿戴的特定主体和场景,规定比较混乱.因而需要通过国家或者省级立法的形式进行规定,并通过扩大强制范围、扩大规范场城、尊重民族文化、完善公益诉讼、强化诚信穿戴、强化执法管理、强化推广示范等内容的规定,加强少数民族服饰穿戴的规范化和管理的多元化,才能够使少数民族服饰穿戴更加规范化.

    少数民族服饰穿戴立法

    辽宁全面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人才支撑策略的实践研究

    包秀艳
    30-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工作纳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点任务,以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突破塑造发展新动能,引领全面振兴新突破.本文以此为背景,围绕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服务辽宁民族地区振兴发展等问题开展实践调研,力求为县域民族乡镇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进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

    辽宁全面振兴民族地区人才支撑

    署伊犁将军荣全1871-1876年间对外交涉研究

    陈剑平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国侵占伊犁期间,署伊犁将军荣全奉命西进,于塔尔巴哈台组建将军行营,开展对俄交涉.清政府意欲通过谈判收回伊犁,俄国却想借此获得更多的侵略权益.在对俄交涉中,荣全发觉俄国图谋侵占伊犁之外的新疆地方,"得陇望蜀".为阻止俄国的侵略图谋,荣全提出通过编练民团、调拨劲旅、筹措军饷等途径壮大边防力量,"能战而后可和".荣全未能收回伊犁,根本原因在于当年国家贫困落后、动荡不安.其自身进取心逐渐消钝,也是重要原因.

    俄国侵占伊犁荣全伊犁将军对俄交涉

    僧格林沁多重记忆构建及其影响

    特木尔巴根乌日根达来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历史人物,经过历代政权的构建及塑造,有关僧格林沁的记忆呈现出"历史记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三个维度,历史评价也有过"爱国将领"和"刽子手"等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以历史人物记忆具备的三个维度"范围是依次递减的关系"之理论为基础,对僧格林沁多重记忆的刻意构建和传播影响等进行梳理,以期寻求个案依据.

    僧格林沁三个维度记忆构建影响

    乾隆年间的"卡外界内哈萨克"身份考

    吴阿木古冷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廷准许哈萨克交纳牲畜进入界内游牧后大量哈萨克人涌入清朝疆域内,被称为"卡外界内哈萨克",清廷认为他们入界内游牧是临时借地过冬,不管理他们内部事务,他们的身份仍然是"羁縻服属"的藩属,与"内附"的哈萨克和内地臣仆不同.

    清朝卡外界内哈萨克身份越界游牧

    《清朝统治喀尔喀蒙古地区的政权机构》评介

    李明婕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学者雅克·勒格朗(Jacques Legrand)所撰《清朝统治喀尔喀蒙古地区的政权机构》是一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的的蒙古学文献,对于研究蒙古文版《理藩院则例》亦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记述了嘉庆至道光年间清朝对喀尔喀蒙古地区的统治、行政管理改革和《理藩院则例》的版本梳理情况.鉴于此,笔者试对该书进行梳理和评析,以供研究者参考.

    喀尔喀蒙古《理藩院则例》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