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满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满族研究
满族研究

何晓芳

季刊

1006-365X

024-86613882

110033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6号

满族研究/Journal Manzu Minority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辽宁省民族研究所主办。其宗旨为弘扬满族文化,挖掘满族历史,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意通路径

    娜布其于春洋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共同体,拥有极为突出的形意交融精神,具体表现为求真务实、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厚德载物等.形意交融精神是物感与心智联通的精神,既涉及万物存有、人心所思,也涉及心物合一,是形意互动、日 日新的开放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意通的思想精华,格物致知,润物无声,真正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格物致知"形意通"人类文明新形态

    刍议空间理论下的网络民族事务现代化

    张家诚马英杰
    6-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空间概念的发展,经历了空间与物理的空间、主体的空间以及交互式社会空间等过程.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空间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空间参与着社会建构,又做为民族实践、生产、生活的重要要素,梳理其理论发展脉络和关系,有助于丰富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对民族事务治理信息化意义重大.铸牢网络空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事务现代化治理能力,增进网络空间"五个认同",巩固互联网空间意识形态安全.

    空间网络空间民族事务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组织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王苏道胡那苏图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其不仅有社会价值,更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诉求.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可以改善民生,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在社会治理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组织价值诉求社会治理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经验分析

    丛碧辉于阳耿靖雯胡悦...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呈互构式,遵循时代要求,深刻把握二者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理,对建构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结构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经验

    ERMP分析视角下的肃南县裕固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铁国花马明兰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文化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裕固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民族,其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本研究运用ERMP分析法,对肃南裕固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环境、资源、市场及产品进行分析,指出裕固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着民族特色发掘深度不够、品牌意识淡薄、可参与性项目较少等问题.提出了原生态开发、突出民族特色、创新民俗文化产品和裕固族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参与性项目开发、打造实景演出品牌、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裕固族民俗旅游文化开发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裕固族民俗旅游开发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路径探析——以辽东绿色经济区为例

    戴鸿丽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而经济基础薄弱,绿色经济转型为民族地区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伴随着诸多困难.严谨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周密的实践支持措施可帮助民族地区跨越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的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阶段,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产业协同发展.以辽东绿色经济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实践探索为例,总结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路径可概括为主导产业识别——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规划——产业绿色转型保障措施完善三个步骤.为防止保障措施有所疏漏,本文试从经济学增长理论、新结构经济学及发展经济学视角出发,给出相应建议.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区产业链

    辽宁北镇庙现存碑刻调查、整理与研究

    康永萍李俊义
    37-4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北镇庙内现存元明清三代碑刻共56通,其中元代碑刻12通、明代碑刻15通、清代碑刻29通.庙内碑刻多数记祭祀之经过,此外还涉及封山、修庙、游山等诗文、纪事,为还原与解读元明清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通过实地调查北镇庙现存元明清碑刻,现场拍摄原碑及拓片,集中说明庙内现存碑刻信息,遵照原碑,比对众方志所著录的北镇庙碑文,集中汇校,查缺补漏,尊是黜非,继而探析碑文之意,发掘其历史价值.

    北镇庙医巫闾山碑刻

    康熙朝"清文鉴"系列研究文献综述

    闫铃钰胡艳霞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熙《御制清文鉴》由一体而成为"清文鉴"系列,揭示了满族语言融入周边多民族的文化因子,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归纳分析法,对以往研究《御制清文鉴》及其延伸的相关论文专著加以梳理评价,总结其研究视角和方法,寻 找新的研究路径.表明以往论著多从语言学、文献学及词典学角度进行论证,无不涉及各民族语言互借合璧的内容,为开展民族融合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增强清代民族间语言融合领域的学科供给和促进中华民族团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御制清文鉴》"清文鉴"系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

    杨璐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钦定新清语"是乾隆帝为规范满语中的汉语音译借词、满语发音等而推行的语言规范."钦定新清语"不仅仅是语言学发展的一大成就,也是研究清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重要史料.《钦定清语》是乾隆推行"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钦定清语》是一部按类编排的满汉合璧的小型词典.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推行"钦定新清语"的目的、《钦定清语》的成书时间、收录内容以及"钦定新清语"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综述.对"钦定新清语"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研究综述,使得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珍贵价值和重要意义直观地体现出来,对"钦定新清语"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

    钦定新清语《钦定清语》满语语言规范

    清代八旗火器制造琐谈

    于明霞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开始,八旗装备并制造火器,建立相应的制造机构和制造制度.到了清定都北京之后,八旗火器制造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本文以《皇朝礼器图式》《钦定大清会典》《清朝通典》等典籍所载,结合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火炮、火枪,论述八旗火器的制造.

    八旗火器制造火炮火枪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