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满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满族研究
满族研究

何晓芳

季刊

1006-365X

024-86613882

110033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6号

满族研究/Journal Manzu Minority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辽宁省民族研究所主办。其宗旨为弘扬满族文化,挖掘满族历史,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研究

    金秋实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好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成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理论依循和实践导向.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的价值意涵、历史脉络和实践方略,以期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助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内蒙古民族工作新时代重要论述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研究

    李孟华郭振华陈立华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比较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旨在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定位、定向和定性、培育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促进多民族交流和交融等观点,以及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体育精神体育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浅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导下抢救、整理民族古籍的现实意义

    多海多泳屹王伟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籍记录着自古以来各族人民的劳动实践和文明成果,民族古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真实见证①.做好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弘扬好、发展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民族古籍整理抢救出版

    蒙古族"那达慕"及其文化价值

    贾瑞光包国栋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体育盛会,是草原游牧文明特有的文化习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那达慕已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不仅能够加强民族认同感,也让全世界认识我国多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蒙古族那达慕民族体育文化意义

    近十年中国学术界关于统万城遗址考古学研究述论

    谢友坤黑龙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万城遗址是中国古代匈奴族聚居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该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近十年来,统万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本文从统万城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新发现、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及考古成果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统万城遗址考古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供研究者参考利用.

    统万城遗址匈奴考古挖掘

    曹雪芹隶籍佛满洲皇室包衣世家新证——兼议冯其庸关于内务府曹家归旗及芹溪身世误考

    王纯忠
    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红楼梦》面世,诸多读者未能辨识书中满语与满洲礼俗等满文化元素,皆以纯汉本小说、描写汉人贵族生活阐释此书.上世纪二十年代胡适作《红楼梦考证》,确认作者曹雪芹出自八旗世家.1963年,北京民间发现《五庆堂辽东曹氏族谱》,实证曹家先世本为汉人.本文借助对满语校释、八旗建制架构、满洲包衣制度的探析,厘清曹雪芹隶籍老满洲皇室包衣世家,为江宁织造曹寅嫡孙,辨明冯其庸论曹雪芹身世等处误考.

    曹雪芹曹颙遗腹子归化满洲清廷包衣世仆

    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研究述评

    乔航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王朝在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问题上颇有建树,实行蒙古盟旗制度便是其重要表现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清代蒙古盟旗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作用,本文拟对近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研究作一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日后研究提供参考.

    清代盟旗制度研究述评

    伊塔通商谈判中奕山的应对之策

    陈剑平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奕山是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谈判时的中方代表.在谈判中,奕山完成了清政府的预定目标,本次谈判形成的伊、塔通商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多元的,暴露出清政府当时的国情和奕山在谈判技巧方面的诸多问题.奕山在谈判中的过失,既有他自身政治品质等方面的因素,也是国家正向千年变局沉沦的客观结果.

    《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奕山西北边疆治理

    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先世再探

    王懿冰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初五大臣之一费英东家族所出自的苏完部的来源及早期活动历史目前还比较模糊.本文比对和考订了苏完瓜尔佳氏七代先世中主要人物在传世谱书和《朝鲜实录》两个史料系统中的人名及活动轨迹,经辨析可知,苏完部前身应为图们江流域的毛怜兀良哈,而非海西女真.明代毛怜卫在中朝疆界两侧反复迁徙,被朝鲜多次进攻后逐渐西迁,在建州女真中仍以半独立状态存在,其分支温河卫是明末苏完部之前身.经朝鲜中宗时代对歧州卫、温河卫的打击,苏完瓜尔佳氏先世最终迁至富尔江流域与建州三卫融合,演变为明末建州女真诸部之一的苏完部.而温河卫其余部分也大体融入建州女真.

    瓜尔佳苏完建州女真兀良哈温河卫

    民国七年雍和宫文物失窃案发覆

    白云竹武擎宇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雍和宫是清代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作为皇家寺庙,地位超然,积累了大量的文物、珍宝及不动产,盛极一时.民国时期,雍和宫降格为普通藏传佛教寺庙,受民国政府保护,交由蒙藏院管理,成为喇嘛印务处下辖众多寺庙之一.其庙产的所有权引起了一系列纠纷,民国七年雍和宫文物失窃案则是庙产纠纷案件中较为特殊的一例,也是贡桑诺尔布任蒙藏院总裁期间经办的影响较大的政治事件之一.本文旨在从案件的舆论发展、蒙藏院的应对措施及改进办法几个方面入手,探讨蒙藏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民国时期蒙藏院雍和宫庙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