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梁旭东

季刊

1672-3724

nbddxb@nbtvu.net.cn

0574-87211428

315016

宁波市文教路1号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ingbo Ope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探索远程开放教育规律,繁荣各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为促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本刊在立足本校的同时,还面向社会,将以传播科学、探索真知为己任,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学术界的前沿课题,并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独立探索,自由对话,对不同理论观点、学术流派兼容并包,使本刊成为值得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青睐的理论阵地和学术挚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老年教育研究综述

    鞠波毛娜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已于 2021年迈进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研究老年教育恰逢其时.基于文献研究,从定义与内涵、意义与价值、问题与挑战、建议与路径等 4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现状,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延伸研究阶段、扩展研究视角、细化研究机构、丰富研究方法等 4个方面的建议,以期对未来老年教育发展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人口老龄化老年教育研究综述

    共同富裕背景下加快发展宁波普惠性老年教育的思考与策略

    朱晓卓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满足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普惠性老年教育,是实现我市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共同富裕要求,发展普惠性老年教育要具有可及性、现代性和公益性的特征.通过调研发现,我市高度重视发展普惠性老年教育,但仍然存在优质供给不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课程资源不足、信息化的水平不够高,融合发展有限、教育品牌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对此提出提高老年教育"资源共享性"、提质老年教育"课程多样性"、保障老年教育"发展持续性"、实现老年人教育"成果转化性"等建议.

    共同富裕普惠性老年教育策略宁波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创新路径探究——基于"问题会诊式"全程性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试点的研究

    王彬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已初步构建,多样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也有所探索,但当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仍存在路径单一、内容"一刀切"、效果难评估等困境,无法满足家长和儿童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和精准化指导诉求,亟待探索提供针对性指导和有效性评估的模式应用实践.因此,探索将"会诊"概念融入家庭教育开展应用延伸、试点实践和效果评估,聚焦具体家庭的"真实问题""关键问题""共性问题"提供精准化指导路径,从"问题会诊式"全程性家庭教育指导试点实践中反思构建会诊专家库、多元角色实践家庭教育会诊制、会诊主题性解决方案辐射应用三个方面逐步展开的家庭教育会诊模式,以实现精准化指导服务满足家庭诉求,又普及化推广应用惠及社会.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会诊创新路径

    滕尼斯家论述及其当代启示

    林志标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以"共同体"和"社会"区分不同的人类群体组织形式,关于作为"共同体"原初形态的"家"的论述和思想是他构建社会学思想大厦的重要基石.滕尼斯家论述是在对应"社会"的"共同体"和对应"抉择意志"的"本质意志"框架下展开的,"共同体"和"本质意志"是其家论述的底层逻辑;同时,滕尼斯家论述受到19世纪德意志社会大环境和其家庭出身与家庭生活小环境,以及梅因、基尔克、马克思等先哲同侪的深刻影响.滕尼斯的家论述对当代社会关于终身学习、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共同富裕对抗社会压迫、同步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均有启示意义.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共同体本质意志

    融入大学英语的"立体化"中国文化:内涵、价值和路径

    郑弼权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化课程的立体化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课程目标在涵盖面和纵深度上的拓展,课程内容在广度和厚度上的延伸,课程资源在呈现形式上的多样化,教学过程在开展方式上的多元化和信息化."立体化"中国文化课程能帮助大学英语更好达成其教学目标,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与研究,更好地培养学生基于自身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要建设高质量"立体化"中国文化课程,需通过课程结构的合理构建,使其有机融入大学英语;通过恰当的文化素材选取和编排,搭建立体化内容框架;通过开发形式多样、内在一体、应用多元的课程资源,形成立体化教学材料;通过基于"驱动-促成-评价"流程的教学模式构建,实现教学开展层面的立体化.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立体化课程融入

    "新文科"背景下中文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探究——以"基础写作"为例

    周春英
    28-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 20世纪初开始已经成为西方专家学者、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从20世纪 80年代末开始引进"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之后,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纷纷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尤其是 2018年教育部提出"四新"培养目标之后,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带来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基础写作"课程,运用融合型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作文训练方法等,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究"新文科"背景下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新文科背景、批判性思维能力"基础写作"探究培养途径

    2005-2022年国内学习倦怠研究综述

    和灿欣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5年之后,学习倦怠现象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持续关注.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在国内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国内研究者为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编制了信效度良好的"学习倦怠量表",并围绕着学习倦怠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方式、专业承诺、自尊、希望、正念等个体心理因素和班级环境、家庭环境等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非常多的实证研究,对"干预措施"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倦怠研究的主力为心理学专业人员,但是"学习倦怠"的产生,却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有关系,因此,在心理专业研究者与各科一线教师之间的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向.

    学习倦怠量表编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研究方法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质量的影响

    陆和杰单陈亮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12-2022年刊载于知网数据库的 646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论文为研究对象,梳理我国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域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及其演进趋势,发现思辨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此外,基于二元Logit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研究方法对研究质量的影响,发现相较于思辨研究,实证研究的研究质量显著更高.据此,建议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者的实证研究意识,鼓励科研工作者开展田野调查收集定性研究资料,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定量研究资料的开源共享,以促进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转型和整体研究质量的提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方法研究质量影响因素

    共富视阈下文化礼堂的社区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以桐乡市为例

    孙飞
    45-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礼堂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乡村文化教育综合体,原本就具有十分强大的社区教育功能.选取桐乡市文化礼堂建设为实践模本,以推进乡村社会"精神共富"为视角,从三个先后相关的层面提出并阐述文化礼堂社区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以"五堂"来精准定位文化礼堂的社区教育功能,以"五寓"来切实把握文化礼堂的社区教育载体,以"五有"来坚决落实文化礼堂的社区教育保障.

    文化礼堂社区教育功能定位载体保障

    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

    仲红俐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建设与农民生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开放大学新的发展使命.目前,开放大学在开展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上,主要有制度建设存在不足、资源整合水平较低、项目建设有误区、课程建设水平不高、培训活动的教育内涵不足等问题,需要在制度建设、资源整合、项目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上深度探索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

    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乡村振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