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

郭晓鸣

月刊

1003-7470

ncjj5784@sina.com ncjj5784@126.com

028-87013295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

农村经济/Journal Rural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注重理论创新,突出现实研究,注重以专业和专家的眼光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村的崭新面貌。《农村经济》2004年全新扩版,通过调整内容、提升质量,全力打造农村经济理论和改革研究的一流期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和96页的篇幅,将使《农村经济》成为国内容量最大的农村经济类专业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逻辑进路、主要论域与价值意蕴

    于安龙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为什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什么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形成了涉及和涵盖"地位论""主体论""方向论""本质论""特征论""基础论""动力论""导向论"等多个论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有着特定的理论渊源、实践经验、文化传承和现实依据,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提供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知灼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业的"基本遵循"、开拓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的"科学指南"和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难题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城乡一体"三农"

    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内涵特征、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蓝红星畅倩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重新审视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农业强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解析农业强国视域下中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多层次、强协调、有侧重的丰富内涵,涵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延伸、绿色低碳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等多维特征.与此同时,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顺畅、县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充足、产业协同发展与链条延伸不充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与治理能力为基础、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动能、以县域富民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趋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强国双向赋能

    多主体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现条件与模式构建:以江西省国家宅改试点为例

    吕萍邱骏林超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制度改革关乎城乡发展战略,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关系,是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模式,对于推动改革实践至关重要,并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宅改模式就是要充分调动多方主体共同构建宅改规则,共同维护改革运行,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其中多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与情感关联就是促进其积极参与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来源.本文基于课题组在江西省四个国家宅改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多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与情感关联对改革的影响,探讨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宅基地改革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构建多主体共同利益基础、明确多主体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多主体人情关联网络和发挥乡村社会文化纽带作用是保障宅基地改革模式有效运行的关键.

    宅基地制度改革多主体治理格局共建共享共治改革模式

    乡村社会变迁对宅基地"三权分置"与乡村振兴的冲击与牵引

    刘双良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40多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乡村社会是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空间场域,以当前乡村社会在人口结构、职业分化、乡风习俗、乡土文化、价值伦理、利益关系、治理组织、村庄治理等方面变迁的演进趋势与主要表征为研究出发点,揭示乡村社会变迁与宅基地"三权分置"、乡村振兴的关系指向,阐释社会变迁对宅基地"三权分置"与乡村振兴的冲击影响,提出宅基地"三权分置"与乡村振兴对社会变迁的响应之策,从而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乡村社会变迁宅基地"三权分置"乡村振兴冲击响应

    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农地流转的中介视角

    何玉成王宁柯张瑞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地确权政策和农地流转对农户兼业有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探究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升路径,为克服中国农业规模发展局限性、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政策依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单期影响农户兼业的最优化数理模型,借助华中三省897个农户微观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PSM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选择及兼业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农地流转在农地确权对兼业化程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晰的农地产权使农户更有可能选择兼业,同时显著提升农户兼业化程度;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1.67%,且主要来源于农地转出;农地确权对小规模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高及农资投入低等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进一步发现在兼业类型上农户可能选择务工而非自种或自营;在兼业地区上农户可能选择本县外的区域.因此,要切实做到"确权到户、确权到位、精准确权",通过结合农地流转更好发挥确权对农户兼业的提升效果,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兼业选择兼业化程度工具变量法

    储备粮调控对市场粮价的干预和影响——基于稻谷、小麦市场间粮价传递效应与溢出效应

    杨崑李光泗祁华清
    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储备粮投放的规模和价格来主动调控和干预粮食市场是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储备粮投放对市场价格的影响直接关系着粮食收储调控机制的运行效率.通过对稻谷、小麦的市场间价格传递和价格溢出效应的研究发现,均值水平上的储备粮拍卖成交价格对其它粮食期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小,价格的传递效应相对较弱.从市场间价格波动溢出效应来看,储备粮拍卖成交价格对粮食期现货价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向、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两者间的价格波动存在动态关联性和波动聚集性特征.研究发现,储备粮调控虽然对粮价起到了干预作用,但干预能力有限,储备投放价格与粮食期现货市场价格间具有双向影响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储备粮拍卖机制干预市场的能力.继续加快推进收储市场化机制改革、推动国内粮食市场发育、优化储备粮结构、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可以有效提高储备粮投放的市场调控效率.

    储备粮粮食价格传递效应溢出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证据

    张汉飞吴童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并且对各个收入水平点的农村家庭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减,即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机制分析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金融素养存在调节效应.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加大投入,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同时要加强数字基础知识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普及工作,化解他们由于不了解而不敢使用或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现实尴尬困境,从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农民收入异质性中介效应调节效应

    发展农业收入保险的增收效应研究——来自中国玉米收入保险试点的证据

    江生忠刘晓丹邵全权
    7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保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配套措施,利用我国从2018年起在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实施的玉米收入保险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来评估玉米收入保险试点对我国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玉米收入保险试点的实施显著增加了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而且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玉米收入保险试点的实施是通过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价格等途径促进各地区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的.以上分析为我国继续扩大农业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也对更好地完善农业收入保险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农业收入保险玉米收入保险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

    健康中国背景下建设县域医共体的现实需求、实践探索与思路对策

    刘莉张克俊
    9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县域医共体是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医共体建设的内涵特征、功能价值及现实需求,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级试点县—四川省平武县为例,探究建设县域医共体的"六个协同机制"和"六个共同体"及经验启示,在进一步分析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面临的形势、有利条件和存在主要问题制约基础上,借鉴实践案例经验,提出我国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思路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县域医共体实践探索思路对策

    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新时代我国农村礼会保障解困的国家作用

    刘光旭蒙慧牛海
    10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功能作用"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持续建设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成效显著.然而,伴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加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资源不足、法制建设滞后、多层次体系构建缓慢,监督及农民诉求机制不健全等难题愈发突出,制约着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建设.为此,要科学认知国家能动性作用,通过发挥相关功能职能推进农村社会保障资源调整优化,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治化建设,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管理监督机制改革,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以为新时代破解农村社会保障现实难题,建设体系化、现代化农村社会保障提供路径选择.

    国家功能作用农村社会保障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