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场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场经济管理
农场经济管理

向世华

月刊

1002-2635

ncjjgl@163.com;ncjjgl@126.com

0451-55665277

15003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富水路95号

农场经济管理/Journal Farm Economic managemen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和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经济类学术刊物,是全国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探索发展道路,扶持学术新秀,反映经济动态,开展农业经济研究”。是经济研究人员,经济决策和主管部门、理论研究人员及大中专经济院校师生的挚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齐志超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规制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剖析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就业数量、就业产业结构和就业技能结构三个角度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负向的规模效应、正向的替代效应和技术创新的补偿效应影响就业数量,且环境规制强度与就业数量整体上呈U型;环境规制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调整污染型和清洁型产业的比重,也通过改变投资行为、消费需求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进而推动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规制通过规模效应、替代效应和引入先进技术实现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也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就业技能结构向高技能化发展.

    环境规制就业数量就业产业结构就业技能结构

    关于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的分析和思考

    孙皖阁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软件是工业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支撑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领域.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都依赖国外软件,国产化比例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研发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产业向高端制造转型的潜力和实施进程.在此背景下,国内应进一步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缓解当前核心工业软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工业软件行业现状发展差距发展机遇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补充、现实梗阻与逻辑分析——以S市H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

    沈凯雯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制度环境的发展,基层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支持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通过吸纳枢纽型社会组织来构建具有整合性和扶持性的培育主体平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之一,S市H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实践经验揭示其以独特的角色优势发挥着孵化培育、资源整合和桥梁纽带等功能,有效补充了政府培育职能.然而,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培育过程中面临认知、能力、发展等多重困境.基于此,文章从困境背后的逻辑出发进行分析与探讨,为相应防范与矫治提供思路.

    枢纽型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培育

    公共空间视角下城乡接合部流动摊贩的治理机制与优化路径——以昆明市S社区流动摊贩治理为例

    段云羽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空间中地摊经济的治理问题一直是困扰基层执法人员的顽疾,城市摊贩治理的空间规划如果不能与人的真实生活契合,不仅会降低城市的多样性、包容性和活力,规划本身也会成为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聚焦昆明市城乡接合部S社区摊贩治理的空间实践,从地摊扩张—地摊规范化—夜市空间升级历程中,提取城乡接合部流动摊贩的治理困境,构建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关系保障—基层党组织协作的治理机制,缓解城市空间供需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构建更具包容性、正义性的城市治理体系,发现城市文明的基本内涵.

    公共空间城乡接合部流动摊贩治理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困境及路径

    金青梅刘泉瑜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作为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村民日常生产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生活场域.在乡村全面脱贫的背景下进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共富的必然趋势,对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数字化转型仍面临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理念匮乏和数字化人才缺失的困境,为此笔者提出补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树立数字化理念和引进并培育数字化人才的推进路径.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

    弘扬北大荒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陈子婴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北大荒经过70多年的开发建设,铸就了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相契合.北大荒在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后,也通过复制北大荒耕作模式,推动了省内外村、镇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大荒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垦地融合

    课程思政视域下金融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陈鸿雁苏电波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类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相结合不仅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更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模式.金融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其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撑,而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则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就业情况.文章以金融学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培养目标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金融学课程思政课程改革

    北大荒精神融入高职"德法课"的有效路径

    宋欢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北大荒精神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北大荒精神传承的重要路径:学校教育——思政课教育,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指出北大荒精神与其相融合的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对理论课教学、课内实践教学、社团活动、课外实践等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北大荒精神"德法课"有效路径

    物理聚集、化学反应、智能融合"三维"联动为黑土地"加油"——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黑土保护行动纪实

    徐宏宇李传维
    65-67页

    格球山农场有限公司:垦地共建增效生"金"

    王莹莹
    68-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