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经济与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经济与科技
农村经济与科技

李浩

月刊

1007-7103

ncjjy@163.com;nejjykj@126.com

0710-3529741

441021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檀溪路18号

农村经济与科技/Journal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类科技刊物,宣传农村政策、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先进技术、传递致富信息、表达基层生产,积极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主要栏目:农村论坛、专家访谈、政策法规、经营管理、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水产养殖、特种养殖、加工贮藏等20多个栏目。读者对象:从事农村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干部职工、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大专院校师生、科技专业及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同富裕视域下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运作机理——以山西省河曲县榆岭窊村为例

    李啸峥秦勇琪向川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山西省河曲县榆岭窊村的实践调研,从新乡贤的入场、发展与壮大 3 个阶段分析,构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在榆岭窊村发展过程中,乡贤张福田逐渐融入榆岭窊村,成为了自上而下推动乡村发展的一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软嵌入:回归乡土,情感相连"、"硬嵌入:身份加持,权力强化"、"软嵌入与硬嵌入相耦合:贤德为翼,法理为基"3 个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为推动乡村治理模式创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新思路.

    共同富裕新乡贤乡村振兴榆岭窊村

    贵州省修文县家庭农场发展建议

    杨海兵徐龙鑫王香文孟迪...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修文县家庭农场在规模效应、覆盖范围、发展模式、促农增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劳动力资源短缺、资金投入不足、风险防范能力薄弱等制约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家庭农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从强化用地保障、完善财税政策、加强人才支撑、创新社会化服务、支持农场创品牌、拓展多种经营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增强家庭农场运营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对策建议贵州省修文县

    南雄市水口镇水稻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策略

    蔡建沛李梦彤李坤昊朱燊...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雄市水口镇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科技水平落后,经营主体单一,转型难度大,产业协同联动性差等问题.对此应通过完善机械化服务,建立市场化合作关系,制定扶助保障政策等途径有效改善水稻发展困境,缓解农户生产压力,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水稻产业南雄市水口镇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河南南阳为例

    靳然魏航郑志勇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医圣故里河南南阳为例,采用文献研读、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南阳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统一规划缺乏、人才培养支撑不够、融合发展不足等问题,对此,要以实践为基、产业为核、人才为擎、融合为要,优化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南阳

    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贵阳实践

    龙丽
    125-127,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效用和途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贵阳市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的实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贵阳市加强红色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增强了乡村吸引力;依托红色文化塑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了乡村文明并激发全域旅游活力;做到了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激活农村经济,切实发挥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红色资源乡村振兴贵阳市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富川瑶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毛娟翠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富川古迹众多,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古文化、瑶风情、美生态、慢生活是富川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但富川乡村旅游发展还有巨大潜力没有挖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富川要通过打造文旅品牌、强化宣传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发展策略,采用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富川独特的文旅品牌,促进富川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乡村振兴瑶族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富川

    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惠水县好花红镇为例

    王小丹
    132-13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以惠水县好花红镇为案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SWTO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好花红镇乡村旅游市场虽蓬勃发展,但存在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景区运营管理滞后和乡村旅游管理人才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挖掘文化底蕴,丰富文化产品;打造智慧景区,强化数字化运营;建设人才"蓄水池",提升专业化水平.同时,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结论将为黔南州乡村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路径——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曾艳平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动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证研究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的路径.研究认为,高职教育参与乡村旅游,拥有地理位置、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优势,可以通过开设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专业课程,提供大量专业人才,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路径

    华东地区乡村旅游碳排放分析

    杜博为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业在世界产业结构中属于规模较大、关注度较高的产业,其能耗的带动效应比较强,因此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以华东农村地区为案例地,以乡村旅游产业、碳排放、乡村旅游与碳排放关联性为切入点,分析乡村旅游碳排放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华东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绝对性差异正在增大,相对差异逐步减小,旅游业发展整体上处于失衡状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经济活力、能源强度等因素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

    旅游业华东地区碳排放农村

    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措施

    吴文秋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推动下,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尤其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催生了大量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的重大决策,而人才培养是其关键.为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壁垒,提升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要从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推动创业创新、建立人才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地方高校育人功能等多方面入手,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