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农业·农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农业·农民
农村·农业·农民

杨秋意

月刊

1003-6261

hexiesannong@126.com

0371-8661275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政一街5号

农村·农业·农民/Journal Countryside Agriculture FarmersCHSSCD
查看更多>>《农村农业农民》杂志全国公开发行,创刊22年来,以权威的时事政策解读、准确的新闻深度报道、海量的致富信息发布而深受读者好评,改版后的杂志依托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新华社新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及其强大新闻资源,发行量超过300,000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吴孔明
    4-7页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依据、社会价值与实践指向

    孟瑶刘歆立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显著的社会价值,有助于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实践层面提出党建引领、利民为本、汇集民智的具体路径,以期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乡村振兴以人民为中心理论依据实践指向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形成基础、内涵要义与价值目标

    张一帆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生活在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恩格斯,目睹了农民极端困苦的生活状态,在深入总结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工农联盟思想、农业合作化、城乡融合发展等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民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农业生产实践农民思想工农联盟价值目标

    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李岩王丽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组织建设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关注农村党组织建设问题,并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完善和改进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实践表明,党的全面领导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核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党组织自身建设是推动基层治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基于此,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要加强组织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服务功能、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创新发展、加快现代化转型,进而为实现乡村振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农村党组织建设经验总结

    党建联建推动共同富裕的思考——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共富工坊"为例

    牟虹静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建联建可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强大的动力源泉.基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共富工坊"实践考察,在"权威—互助—责任"框架下,深入剖析党建联建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及现实问题,提出强化党的领导与统筹协调、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明确职责与任务落实等路径优化建议,旨在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富裕实践模式.

    党建联建共同富裕共富工坊权威—互助—责任

    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索——以河南省息县弯柳树村为例

    刘翠玉龙芊霏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河南省息县弯柳树村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党建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党建引领乡村文化的现实路径和现实意义.为此,应坚持党组织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从生态、产业、人才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文化振兴,以期为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文化振兴

    共同富裕视角下乡村产业振兴的富民效应

    卢晓蕊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要体现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当下,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探讨了乡村产业振兴对于增进农民福祉、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以及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的显著作用.同时,探讨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富民效应,强调了农业农村发展在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中的核心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富民效应

    乡镇司法所的纠纷调处功能探析

    苏鹏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镇司法所是基层政法组织,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力量.其以人民调解的方式直接参与民间纠纷处理,协助政府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基层法律服务.目前,乡镇司法所存在对自身作用认识不足、多元纠纷调处主体间运行不畅、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司法所管理体制,加快构建多元纠纷调处机制,吸收社会专业人员作为辅助,构建物联网纠纷调处智慧平台,从而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进程.

    乡村振兴乡镇司法所纠纷调处

    贵州省F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及纾解——基于"技术—制度—主体"框架的分析

    李佩佩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是乡村发展的新形态,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从影响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因素着手建立"技术—制度—主体"分析框架.以贵州省F县为例,考察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发现其面临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水平不够高、制度供给不全面、建设主体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不一致等现实困境.应不断加强技术与乡村环境的适配,完善数字乡村建设配套制度体系,依据主体类型开展差异化培训等.

    数字乡村技术嵌入制度供给多元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初职持续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娅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就业的持续时间不同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利用单因素模型的KM生存曲线对河南省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风险偏好、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决策.因此,应尽快完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农民工教育水平;多渠道、全方位引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增强农民工的风险意识,助其做好就业决策.

    新生代农民工初职持续期KM生存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