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农业·农民B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农业·农民B
农村·农业·农民B

杨秋意

月刊

1003-6261

ncnynm369@126.com

0371-65960007,8661275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政一街5号

农村·农业·农民B/Journal Countryside Agriculture Peasantry
查看更多>>《农村农业农民》杂志三农中国新闻期刊全国公开发行,创刊22年来,以权威的时事政策解读、准确的新闻深度报道、海量的致富信息发布而深受读者好评,改版后的杂志依托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新华社新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及其强大新闻资源,发行量超过300,000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

    陈佩云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理论逻辑,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历史逻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践逻辑,生发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民主体论、人民动力论、人民宗旨论、人民目标论这四部分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及党的群众路线,为党和国家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保障.

    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

    百年来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回顾与展望

    赵明正张桂玲郑方方时心怡...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基本脉络,分析了变迁的原因,总结了变迁的启示,展望了未来趋势.发现: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国家工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等因素是推动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核心原因.启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土地制度变迁必须围绕主要矛盾的解决而进行;土地制度变迁应将政府的顶层设计和人民的首创精神结合起来;土地所有权归属影响社会公平,土地使用权归属影响生产效率.随着智慧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将大大降低,土地制度中分置的权利将可能再次集中,土地制度将可能再次迎来统一经营的时期.

    土地制度变迁农业经济

    "三不"机制的提出与具体实践

    李然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腐败是我们党在新时代面临的最大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反腐败长效机制的建设,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使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实现了从腐败和反腐败的胶着状态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历史转变,探索出了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三不"机制反腐败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观念原则和路径探索

    张亚青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既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也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要举措.新发展阶段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坚持有序性、整体性、时代性、先进性原则,推进中央和地方、干部和群众协同发力,实现党的基层建设的巩固和"三农"事业的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观念原则路径探索

    基层干部和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提高策略

    贾玉存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干部及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直接体现了我国党政的基础政治能力,如果基层干部及党组织的执行力不足,再正确的发展战略政策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只有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才能为我国的党政发展、社会经济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基层干部党组织执行力策略

    新时代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张盟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也呈现蓬勃发展势头,这既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性为切入点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探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依托乡村振兴这一大的背景,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乡村振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曲吉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村容村貌整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灵魂与重要目标,承载着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实地查看、口头交谈和调查等方式,结合A村实际,围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探索适合本地区的乡村振兴道路.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路径

    乡村治理格局、困境与创新研究

    孙小省吴凯迪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乡村社会从传统时代到新时代,治理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乡绅治理""党组织治理""村民自治"到"新时代新形式治理",这是社会客观环境与国家主观治理选择相结合的产物.新时代,"村民自治"面临多重困境:民主合法性与治理有效性如何兼顾、村党支部党内民主与村委会人民民主如何形成治理合力和乡村治理复杂化等.从传统治理到新形式治理,不断探索出有效乡村治理的新形式、新机制.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不断推进,衍生了一系列乡村治理难题,加大了乡村治理的难度.但是,乡村治理实践中,只有加强民主合法性与治理有效性相统一,不断破除乡村治理困境,把治理的有效性确实提升上去,不断探索总结乡村治理新形式,乡村才能得到有效治理.

    乡村社会村民自治治理创新形式

    乡村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探讨——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为例

    郎夏露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指坚持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将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都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乡村社会事务.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经费保障不足、干群法治素养欠缺、行政执法行为不太规范等,面对这些挑战,乡村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精准普惠优质公共法律服务、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加强乡村普法依法治理、强化乡村司法保障.

    乡村社会治理法治路径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

    郭永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目前,郑州面临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生态环境问题形势较严峻等问题.郑州需要坚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培育主导产业,打造龙头企业,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