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蔡道基

双月刊

1673-4831

ere@vip.163.com;bjb@nies.org

025-85287052;85287053;85287036

210042

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原《农村生态环境》)系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主要报道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方向、理论与方法、科研成果与进展。是中文核心期刊(GCJ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A、CABI、BA、BP、BD、UPD、GeoBase、ZR、EM、Scopus、AGRIS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田离子型新兴有机污染物的作物吸收、分布和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姜彦岐黄健石傲傲徐凯然...
    293-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新兴有机污染物可通过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威胁人体健康,其中,离子型新兴有机污染物(ionic emerging organic pollutants,IEOPs)因挥发性较弱、极性强而具有更为复杂的环境行为,因此,了解作物对IEOPs的吸收转化过程及机制,对明确IEOPs在农田系统中的归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作物对IEOPs的吸收转运过程,重点介绍了IEOPs自身理化性质与作物组成、转运蛋白、调控基因等因素对该吸收转运过程的影响;从器官、组织和亚细胞等不同水平分析了IEOPs在作物中的累积分布规律;介绍了IEOPs在作物体内的酶促转化机理;最后,从加强IEOPs吸收机理研究、完善预测模型和关注作物体内转化机制等方面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新兴有机污染物农田作物吸收分布体内转化

    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启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编辑部
    302页

    东盟国家碳排放动态演变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检验分析

    蓝艳花瑞祥景宜然贾惜春...
    303-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东盟国家碳排放的动态演变,并分析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定量关系,可为中国-东盟环境等合作提供借鉴参考。基于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和联合国统计数据库发布的数据,结合曼-肯德尔检验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分析 1970-2021 年东盟碳排放变化趋势和结构特征等,初步探究东盟各国碳排放达峰情况,并验证东盟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人均碳排放量之间的EKC关系。结果表明,1970-2021 年,东盟碳排放总量从 1。22×108 t增加到 1。74×109 t,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等排放量居前 5 位的国家碳排放总量占比近 90%。1970-2021 年东盟电力、工业燃烧、其他、交通和建筑部门碳排放量分别增加 38。0、13。6、12。7、9。1 和1。9 倍。电力成为东盟碳排放最大的部门,排放占比超 40%。以 10 年为跨度,东盟及各成员国碳排放量多数情况均呈增加趋势。2010 年以来的趋势分析显示,文莱和泰国碳排放或将成为东盟最早实现碳达峰的国家。除文莱外,东盟其余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的EKC曲线拟合程度均较高。经济社会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表现为促进—抑制—促进,且不同国家出现的拐点值不同。因此,建议我国与东盟国家加强清洁能源电力合作,并加大环保投入、保持环境政策连续性。

    东盟碳排放动态演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

    放牧强度约束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

    李婷乔志宏冯玮含杨亚东...
    313-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放牧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是实现可持续牧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北方农牧交错带横贯黄土高原,其生态恢复成效仍受到放牧干扰的影响。利用全球放牧牲畜密度数据和遥感植被指数,对封禁后黄土高原地区放牧强度进行量化;通过提取的约束线明确放牧强度对产水量、草料供给和土壤保持服务的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究 2000-2020 年不同放牧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截至 2020年,研究区以低度放牧和中度放牧为主,高度放牧面积占比仅为 5。30%;(2)放牧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均呈显著负向约束关系,但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产水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3)2000-2020 年,高度放牧区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关系削弱程度最为剧烈,中度放牧区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关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产水量与草料供给由权衡转为协同关系,但低度放牧区产水量与草料供给相关系数由0。29 变为-0。14。退耕20 年来,严格禁牧模式下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善逐渐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趋势。综合考虑放牧牲畜类型及恢复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是开展适度放牧并促进旱地生态恢复效果的必要前提。

    生态系统服务放牧强度约束线权衡分析时空特征黄土高原

    西安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系

    朱琳娜赵牡丹李云绯樊艺...
    325-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两者时空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西安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 1990、2000、2010 和 2018 年 4 期土地利用数据,在 2 km×2 km格网尺度下构建ESV评估模型、ESV流向损益模型、人类活动强度(human activity in-tensity,HAI)指数评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 ESV 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18 年间,西安都市圈ESV在时间尺度上呈持续下降趋势,近 30 年间共降低 12。8 亿元;在空间尺度上呈现以西安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递增的分布格局;(2)ESV增益主要源于耕地转为林地、水域和草地;ESV亏损主要源于耕地、建设用地的转入以及水域的转出;(3)人类活动强度整体呈现以西安主城区为中心向南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影响区集中分布在西安主城区及其周边地区,低影响区分布于研究区南北两端;(4)ESV与人类活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两者聚类关系以低-高和高-低聚集方式为主,低-高和高-低聚集区域显著性水平高。期望通过对ESV与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关系分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人类活动强度格网尺度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性西安都市圈

    三明市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曾真艾婧文王梓凌何天友...
    335-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网络的构建充分利用了山地型城市所具备的良好生态环境,减弱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以三明市区为研究区域,对比分析了 2000、2010 和 2020 年 3 个时期的景观格局、生态源地和生态阻力面的变化,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方法、电路理论和重力模型等判定重要生态源地,构建生态廊道,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2000-2020 年三明市区核心区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均超过 50%,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三明市区有 11 个重要生态源地,构建了 24 条生态廊道。(3)运用重力模型将廊道分为3 类,其中1 级廊道2 条,2 级廊道5 条,3 级廊道 17 条。(4)识别出 22 个踏脚石、47 个生态夹点、54 个障碍点和 114 个断裂点。(5)提出修复生态断裂点、建设踏脚石、保护生态夹点、去除生态障碍点的优化策略来提升生态网络稳定性,增强区域景观连通性。研究结果可为山地城市的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三明市区景观格局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电路理论重力模型生态网络

    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时空关联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

    林攀余斌武洁萌
    34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 2000-2019 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态面板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深入探究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之间的时序关联规律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乡村地域功能演化具有明显结构分异性,其中,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在时序上呈现阶段性变化,空间上呈现沿焦柳-长荆发展轴的倒"U"形分布格局向汉宜线-东部平原带的"T"形分布格局演化。(2)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时序关联上呈现复杂性特征,其中人口、经济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N"形曲线规律,土地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单调递增态势,但弹性系数值低于后期人口和经济城市化正效应值。(3)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空间关联上呈现明显规律性和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乡村地理学理论内涵,为案例地区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支持。

    多维城市化乡村地域功能城乡关系时空关联江汉平原

    气候因子对乌兰察布草原区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特征的年际影响

    韩雪娇图雅刘晓娟朱媛君...
    363-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逐步加剧,温度、降水和风速等气候因子对草原群落的影响日趋增强。探索气候变化对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特征的影响,对于研究草原生态过程、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以及修复退化草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地调查法考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 3 个气候因子对 2010-2020 年乌兰察布草原区根茎草类草地、丛生草类草地、灌木/半灌木草地以及杂类草草地 4 种植被类型不同群落特征的年际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丛生草类草地和杂类草草地植被样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均呈波动性逐年递增趋势,根茎草类草地和灌木/半灌木草地植被样地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呈波动性逐年递增趋势,年平均风速呈波动性逐年递减趋势。(2)丛生草类草地、根茎草类草地和杂类草草地植被样地物种丰富度、盖度、平均高度和生物量4 种群落特征年际变化整体呈波动性逐年递增趋势,灌木/半灌木草地植被样地4 种群落特征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3)年平均气温对根茎草类草地和杂类草草地植被样地群落特征影响最大,对灌木/半灌木草地植被样地群落特征无显著影响;年平均风速对杂类草草地植被样地群落特征的影响最大;年平均降水量与 4 种植被类型样地群落特征整体呈显著正相关,对乌兰察布草原区群落特征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风速,是影响该区域群落特征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子。

    气候变化群落特征植被类型乌兰察布草原

    基于EST-SSR标记的沙棘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

    赵雨欣张哲文考惠霞孙永江...
    374-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优良品种"实优 1 号"为材料,对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微卫星识别软件(micro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tool,MISA)和Primer 3(version 2。3。4)对获得的序列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位点挖掘和引物设计,以收集的 42 份沙棘品种为研究材料,开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旨在开发一套多态性高、稳定性好和通用性强的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express sequence tags from simple sequence repeat,EST-SSR)引物,构建沙棘指纹图谱,从而实现沙棘品种的快速准确鉴定,并对沙棘品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实优 1 号"转录组测序共获得 6 196 个SSR位点,其中,重复基元类型为 182 种,SSR基序长度主要分布在 10~21 bp区间,占全部SSR的 81。58%,主要SSR重复类型为单核苷酸重复(48。72%)、二核苷酸重复(22。68%)和三核苷酸重复(18。85%)。利用筛选出的 28 对引物在 42 份沙棘品种中共检测出 193 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Shannon信息指数(I)等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均值分别为 6。964、3。495、0。617、0。671、0。623 和 1。384。UPGMA聚类分析表明,42 份沙棘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01~0。990,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4 时,供试品种可分为2 组;当遗传相似性系数约为 0。740 2 时,供试品种可分为 3 组。优选 6 对引物构建指纹图谱,可以实现沙棘品种的快速准确鉴定。该研究可为沙棘的良种鉴定、指纹图谱构建以及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等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沙棘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

    苏州湿地鸟类多样性热点时空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姜琳琳张怡杨羽佳朱元航...
    386-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鸟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其多样性监测有益于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最大熵模型模拟分析 2018、2019 和 2020 年 41 种水鸟多样性热点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对鸟类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年均降水量、兴趣点(POI)核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和距离水源距离。3年间主要影响因子贡献度出现较明显变动,人类活动干扰因素相对稳定。水鸟多样性热点地区面积逐年增加,主要聚集在苏州北部沿长江地带的沿江滩涂湿地和西南部环太湖的大型湖泊湿地,集中程度将会进一步上升。与迁徙水鸟的热点分布情况相比,以普通翠鸟、白鹭、白胸苦恶鸟和小 为主的留鸟热点地区面积更大。由于热点地区面积扩大,2019 年的监测点已无法满足苏州水鸟全域监测的需求,建议增设双山岛区域、通沙码头区域和望虞河沿线等 15 处监测区域。

    鸟类多样性热点最大熵模型时空变化混合像元分解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