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蔡道基

双月刊

1673-4831

ere@vip.163.com;bjb@nies.org

025-85287052;85287053;85287036

210042

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原《农村生态环境》)系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主要报道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方向、理论与方法、科研成果与进展。是中文核心期刊(GCJ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A、CABI、BA、BP、BD、UPD、GeoBase、ZR、EM、Scopus、AGRIS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都平原成土母质和农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氮素分布的影响

    冉敏宋靓颖薛晶玲张元媛...
    398-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农地土壤剖面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区域氮肥管理和氮素面源污染防治。基于 173 个土壤剖面的 1 356 个采样数据,运用地统计学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成都平原农地土壤剖面氮素空间变异特征,探讨农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0~100 cm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从 1。91 g·kg-1和138。48 mg·kg-1分别显著降低至0。55 g·kg-1和25。39 mg·kg-1。在水平空间上,各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空间分布格局一致,总体呈现出由中部向东北部和西南部递增的趋势。稻-蔬轮作地和稻-麦/油轮作地各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而园林地表层(0~20 cm)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稻-麦/油轮作地和稻-蔬轮作地 2 种方式低 11。23%~15。78%(P<0。05)。就不同母质类型而言,与Q4灰色冲积物发育土壤相比,Q3 老冲积物发育土壤 0~40 cm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为其 1。12~1。19 倍(P<0。05),而>60~100 cm土层全氮含量仅为其0。89 倍(P<0。05);Q4 灰棕色冲积物发育土壤0~40 cm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为其 1。14~1。21 倍(P<0。05)。不同农地利用方式在Q3 老冲积物发育土壤上 4 个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别(P>0。05)。园林地的Q4 灰色冲积物和Q4 灰棕冲积物发育表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低于其他 2 种用地方式,而>20~40 cm土层土壤整体高于其他 2 种用地方式。以上结果说明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特征受农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与土壤母质类型有关。

    土壤氮素土壤剖面空间分布农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

    封丘县典型农田土壤质量与时空变化特征

    谢越马东豪王擎运赵炳梓...
    408-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淮海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系统全面地评价该区域典型潮土的质量变化,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潮土分布的封丘县作为研究区,选取 1984、2003 和 2011 年的 17 项土壤指标,基于土壤参与生态过程中作物生产、碳固存、持水净化和养分运移等功能,构建土壤综合质量评价系统,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计算各功能得分及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通过GIS空间插值描述封丘县 27 年内潮土耕作区土壤质量和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封丘县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饱和导水率和孔隙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全钾含量、pH、容重、田间持水量和有效含水量则呈逐年降低趋势;(2)封丘县土壤作物生产、碳固存和养分运移功能得分均有所提升,增长率分别为 9。29%、9。68%和 7。36%,持水净化功能得分则降低 4。17%;(3)封丘县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提升较为明显,1984 年全县耕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2。0,2003 年综合指数>2。0 的耕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8。44%,2011 年提升至 24。05%。整体而言,封丘县该时期的耕地保护和利用模式基本是有效的,封丘县耕地整体质量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关结果可以为黄淮海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土壤功能黄淮海平原TOPSIS法GIS

    不同温度条件下赤铁矿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和机制研究

    周灿瑶戴伟栾亚宁王旭琴...
    418-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温度对土壤矿物吸附有机质的影响,以赤铁矿和腐殖酸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赤铁矿对腐殖酸的吸附行为,并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zeta电位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赤铁矿对腐殖酸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25、30、35 和40℃条件下赤铁矿对腐殖酸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 28。52、28。99、29。74 和 30。69 mg·g-1,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赤铁矿对腐殖酸的吸附;相较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用于描述不同温度条件下赤铁矿对腐殖酸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表明吸附速率主要由化学吸附机制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赤铁矿表面C/Fe比值逐渐变大,单粒粒径逐渐增大,结晶度不断下降,zeta电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红外光谱不同官能团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综上,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矿物对有机质的固持。

    腐殖酸赤铁矿温度吸附

    不同生态类型沉积物磷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菲菲王伟平王万忠晁建颖...
    426-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黑臭河道(BO-S)、藻型湖泊(A-S)和草型湖泊(M-S)3 种不同生态类型沉积物磷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物化表征、释放动力学模型等方法分析 3 种沉积物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并探究阴离子(CO32-、SO42-、NO3-、HCO3-和Cl-)和溶解性有机质(富里酸和胡敏酸)对 3 种沉积物磷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3 种沉积物呈现不同的磷释放特征,BO-S和 A-S沉积物主要释放可溶性活性磷(SRP),其占比分别为56。00%和 57。14%,而M-S沉积物主要释放溶解性有机磷(DOP),其占比高达 81。40%。阴离子和溶解性有机质均能促进沉积物磷的释放,阴离子主要促进SRP 的释放,其中CO32-的促进能力最强,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 10 mmol·L-1时CO32-使 3 种沉积物SRP最大释放量平均增加 39。2 倍;而溶解性有机质主要促进DOP的释放,其中胡敏酸的促进能力较强,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 100 mg·L-1 时胡敏酸使 3 种沉积物DOP 最大释放量平均增加56。3 倍。此外,磷释放前后沉积物中金属结合态磷含量的变化显示阴离子和溶解性有机质主要通过竞争沉积物金属氧化物中的磷吸附位点促进磷的释放。

    沉积物物化性质释放影响因素

    不同钝化材料对玉米Cd、Pb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刘奇王晟陈文赵炫越...
    437-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钝化材料组合及用量对玉米吸收Cd、Pb的阻控效果,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以"华兴单 88"为供试玉米,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喷施叶面阻控剂(JGL)、不同用量有机肥(YJF1 和YJF2)、腐植酸(FZS)和土壤重金属钝化剂(DHJ)以及YJF、FZS和DHJ与JGL的组合(YJF1+/YJF2+、FZS+和DHJ+)对玉米生物性状和各部位Cd、Pb含量以及富集系数(BCF)、转运系数(TF)的影响,并根据玉米籽粒Cd、Pb的BCF推算土壤Cd、Pb风险阈值(T)作为阻控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9 种阻控措施处理玉米产量较 CK 提高 14。4%~32。3%,增产能力表现为JGL<DHJ<YJF1<DHJ+<YJF1+<YJF2<FZS<YJF2+<FZS+;玉米籽粒Cd、Pb含量以及相应的BCF相较CK分别降低31。0%~65。5%、18。2%~59。1%和33。2%~68。7%、16。8%~57。6%,各处理Cd、Pb阻控效果均表现为JGL>DHJ>YJF1>DHJ+>YJF1+>YJF2>FZS>YJF2+>FZS+;供试玉米各部位Cd、Pb含量及富集能力均表现为根部最强,籽粒最弱,Cd、Pb转运能力均表现为茎部-叶部最强,根部-茎部最弱。通过田间试验证明,10 种处理供试玉米产量和Cd、Pb阻控效果均表现为FZS+>YJF2+>FZS>YJF2>YJF1+>DHJ+>YJF1>DHJ>JGL>CK;9 种阻控措施处理供试玉米土壤TCd和TPb分别介于 11。0~23。1 mg·kg-1 和 109。9~218。0 mg·kg-1 之间。在该试验条件下,FZS作为增产以及Cd、Pb阻控效果最好的钝化材料,建议在Cd轻中度污染土壤的玉米产区推广使用,FZS+作为增产以及Cd、Pb阻控效果最好的组合措施建议在Cd重度污染土壤的玉米产区推广使用。

    钝化材料玉米CdPb富集转运风险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