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蔡道基

双月刊

1673-4831

ere@vip.163.com;bjb@nies.org

025-85287052;85287053;85287036

210042

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原《农村生态环境》)系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主要报道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方向、理论与方法、科研成果与进展。是中文核心期刊(GCJ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A、CABI、BA、BP、BD、UPD、GeoBase、ZR、EM、Scopus、AGRIS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恢复力的生态学内涵及量化方法研究综述

    李艳鸽曹银贵严子循姚欣雨...
    841-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十年来,受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恢复力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以生态系统和社会一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概念内涵一因素选取一量化方法的步骤对国内外恢复力研究进行系统综述。首先,以国内外现有理论与研究为基础,梳理概括了国际基于概念内涵一提升原则的方法,以及国内常用的基于脆弱性和应对能力的方法,为量化因素的选取提供依据。其次,归纳了国内外主要量化方法,包括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指标替代法和模型法,并论述了每种方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通过对恢复力内涵及量化方法的综述,能够明晰国内外研究异同并跟进前沿进展,从而推进恢复力研究在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评价和生态工程布局决策中的应用。

    恢复力生态系统替代指标模型法综合评价法

    酞酸酯在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和毒性效应

    朱正意薛永宋科孙雅菲...
    854-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酞酸酯又称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作为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橡胶和树脂制品中。随着生产和使用量的大幅增加,PAEs已成为我国农田土壤中残留最多且关注度最高的有机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根据现有研究,在系统梳理我国农田土壤中PAEs的主要来源与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综述了 PAEs在农田土壤中的吸附、生物降解、迁移和挥发等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并分别评述了 PAEs对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和农作物)和人体的毒性效应。农膜覆盖及其残留物是引起我国农田土壤PAEs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约58。5%的PAEs主要分布在农田土壤表层0~20 cm处,并且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正辛醇一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g Kow)大、脂溶性强的PAEs主要吸附在土壤表层,而lg Kow小、水溶性高的PAEs具有极高的迁移潜力;有机质是阻滞PAEs向下迁移的主要原因;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农田土壤中PAEs的主要途径,受化合物结构和土壤特性的影响。高浓度PAEs的短期暴露会对土壤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生化毒性乃至遗传毒性影响,最终可通过饮食摄入危害人体(特别是儿童)健康。目前有关农田土壤PAEs的研究仍局限于土壤污染分布和赋存特征的调查性研究,今后可在真实土壤环境中PAEs迁移转化过程、联合毒性效应以及代谢产物的行为和毒性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为农田土壤环境中PAEs控制标准制定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酞酸酯(PAEs)农田土壤迁移转化毒性效应

    近30年天山北坡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葛石冰宋晓君陈润杨永均...
    865-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山北坡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经济带,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但目前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的认识较少。为此,本文利用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ERSEI)、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地理加权分析方法揭示天山北坡1990、2000、2010和2020年4个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天山北坡ERSEI先大幅下降后逐渐恢复并持续上升,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改善并趋于稳定,总体呈"东优西劣"的空间格局;(2)天山北坡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温度是ERSEI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因子;(3)不同驱动因素对ERSEI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自然因素对局部ERSEI空间分异起主导作用,人为因素则对年际ERSEI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这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显著影响ERSEI变化,未来应科学规划各类经济活动,减缓气候变化效应,提升天山北坡生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

    天山北坡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空间自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地理加权分析

    桂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

    张亚丽黄柱军田义超林俊良...
    87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境质量是区域生态系统生命有机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条件和基础,更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基础。桂西南峰丛洼地流域是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及驱动力因子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粮食安全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对研究区2000-2020及2030年不同情景下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10和2020年生境质量平均指数分别为0。776、0。785和0。793,生境质量水平整体较高。(2)2030年自然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生境质量平均指数分别为0。798、0。779和0。807,生态保护情景下高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增加最多,自然发展情景下次之,耕地保护情景下高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占比则低于2010和2020年。(3)土地利用类型是桂西南峰丛洼地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其后依次为NDVI、高程、坡度和石漠化程度,气候环境的综合解释力较小。为了改善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应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各项保护边界,合理控制建设用地发展规模,优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修复政策。

    生境质量时空变化驱动机制峰丛洼地

    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启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编辑部
    887页

    江苏沿海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以盐城市为例

    吴涛李传武
    88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认识乡村聚落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是乡村聚落有序重构的基础前提,也是当前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江苏沿海城市盐城为例,基于198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热点"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探究江苏沿海平原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盐城市乡村聚落聚集性特征明显,密度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沿道路、县城和中心城镇分布的指向性逐渐增强;(2)从规模结构上来看,2000-2020年盐城市乡村聚落规模增大,数量减少,集约用地程度不断提高,聚落呈现大规模、低密度分布与小规模、高密度分布特征;(3)从景观形态上来看,聚落斑块趋于规则,主要表现为点状、带状和块状扩张模式;(4)聚落空间变化是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区位交通和政策调控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和区位交通是乡村聚落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区域发展政策带动作用越来越显著。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江苏沿海乡村振兴盐城市

    村域微尺度就地城镇化潜力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5个区县为例

    李艺霖赵先超庞泽华
    897-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地城镇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要路径,对促进我国乡村振兴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安市962个行政村为案例地,尝试采用农户城镇购房率界定就地城镇化潜力,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刻画就地城镇化潜力的空间格局,进而使用地理探测器与地理加权回归识别主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淮安市就地城镇化潜力达28。0%,但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其中,洪泽区最高,达44。4%。(2)淮安市就地城镇化潜力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橄榄型圈层空间格局;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热点区集中于涟水县和洪泽区,冷点区分布在主城区东北侧和西南侧。(3)淮安市就地城镇化潜力的主导因子依次为至市中心便捷度、常年在外农户占比、质量较好住房占比、至中等教育机构便捷度、发展类自然村占比等;其中,至市中心便捷度与至县城便捷度的交互力最强,大多数因子均与至市中心便捷度发生交互。(4)常年在外农户占比、质量较好住房占比、开发强度、至中等教育机构便捷度、至市中心便捷度、发展类自然村占比具有大小不一的空间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推进乡村就地城镇化工作。

    就地城镇化城市边缘区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空间格局村域微尺度

    城市破碎化和植被恢复型绿色空间对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李辉燕守广王楠姚国慧...
    908-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和持续性的关键问题,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主要依托绿色空间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快速城市化导致生物栖息地分裂成破碎化型绿色空间(FGS),同时不透水面也不断转变为植被恢复型绿色空间(RGS),但是,FGS和RGS通往生物多样性平衡的过程不同。因此,需要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绿色空间对城市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机制,从而为城市更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以扬州市广陵区为研究区,利用2007、2012和2022年遥感数据对绿色空间进行分类;对FGS和RGS分别开展38和20条植物群落样线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识别对植物物种丰富度有显著贡献的景观指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不同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对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2012年FGS格局通过斑块数量、连接度和形状指数等景观指数直接主导2022年植物物种丰富度,同时也支配着2022年FGS基本格局;相反,就RGS而言,植物物种丰富度主要由2022年RGS格局塑造,周长面积比指数和邻近指数是关键指标。据此,提出3个建议:(1)识别城市绿色空间动态变化的过程;(2)构建连接FGS和RGS的生态廊道,建立源一汇动态,FGS是源,RGS是汇;(3)重点监测和防治RGS中的植物入侵风险。

    绿色空间植物多样性城市生物多样性破碎化灭绝债迁入亏

    关帝山青扦径向生长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的响应

    黄晓霞王李乐莫旭昱江源...
    919-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帝山位于华北气候过渡区,受到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的强烈影响。分析关帝山青扦(Picea wilsonii)径向生长与ENSO事件的响应关系,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对位于气候过渡区的山地森林树木生长的影响。利用关帝山海拔2 000~2 200 m的青扦树轮样芯,构建了树轮宽度差值年表,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树轮宽度指数与月均温、月降水量、多元ENSO指数(multivariate ENSO index,MEI)的相关关系,使用交叉小波变换分析(cross-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XWT)得到青扦树轮宽度差值年表与MEI的共同功率谱周期,比较青扦宽轮和窄轮对ENSO事件响应的差异,并运用时序叠加分析(superimposed epoch analysis,SEA)探究典型ENSO事件后青扦径向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1)关帝山青扦径向生长主要受到前一年生长季前期(p3-p5)和当年生长季(c7,c9)高温的限制,前两年生长季开始时期(pp5)和结束时期(pp9)的降水则有利于青扦生长;(2)青扦树轮宽度差值年表与前一年5月到当年3月(p5-c3)的MEI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者有2~5。5年的共同功率谱周期;(3)关帝山青扦的宽轮主要受拉尼娜事件影响,窄轮主要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当年及后3年,青扦径向生长速度显著减慢(P<0。01)。

    多元ENSO指数(MEI)宽轮与窄轮交叉小波变换分析气候过渡区青扦

    江苏大丰沿海地区林鸟的食果网络研究

    刘守国邰威王征刘彬...
    927-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鸟类对植物果实的取食影响着植物种群更新,对维系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于2022年11月至翌年2月在江苏大丰沿海地区林地生境收集鸟类多样性数据,研究林鸟对植物种子的取食,用以构建鸟类食果网络并分析网络结构与鸟类特征和植物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大丰沿海地区秋冬季林鸟共记录7目22科44种;食果网络由15种食果鸟类和7种结果植物组成,连接度和专业性较低;鸟类数量与物种度、物种强度和连接多样性呈显著相关,但鸟类形态特征并不影响网络结构;植株数量和结实量与物种度呈显著相关,植株数量与连接多样性呈显著相关,而株高与专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大丰沿海地区秋冬季鸟类食果网络结构较为简单,鸟类种群大小和植物特征是影响网络结构的关键因素。

    鸟类食果网络网络结构鸟类特征植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