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扶名福

双月刊

1006-4869

361288@163.com;nit@nit.edu.cn

0791-8125956

330099

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工程管理及基础科学等领域内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工程实例等,旨在及时、准确地反映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进展及新技术应用,促进学术交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群智能优化到群智能进化

    肖人彬陈峙臻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认识世界的宏观视野出发,针对问题复杂性与方法有限性存在的鸿沟,按照问题导向的思路,将广泛意义下的解决问题归结为资源有限情况下的资源分配问题(简称分配问题),并将其分为优化型和协调型分配问题两大类,给出了多种优化问题和分配问题之间的关联关系.群智能优化主要是通过对群居生物觅食行为仿生来处理优化型分配问题,群智能进化则是以群居生物劳动分工主导的合作行为仿生来解决协调型分配问题,通过对两者的全方位考察,论述了群智能优化与群智能进化的异同并加以对比说明.聚焦韧性概念时代的到来是从群智能优化到群智能进化的现实推动力量.群智能进化采用协调处理思路,根据问题情景建立定制化的群智能模型,从而有效解决问题,适宜处理一般性分配问题和异常性分配问题,表现出显著的韧性.群智能优化与群智能进化都属于群智能范畴,其中蕴含着若干相互作用的对偶要素,由对偶要素形成的两股力量之间的互动结果决定了群智能类别的归属.按照系统学二象论原理,通过分析竞争与合作、开发与探索、吸引与排斥三对对偶要素,揭示了其与群智能优化和群智能进化类别归属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群智能进化作为群智能研究的新领域,代表了其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

    群智能优化群智能进化协调型分配问题韧性系统学二象论问题导向高质量发展群智涌现计算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湖泊表层总氮组合预测模型

    吴绍飞熊凡迪贺淼唐明...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水体水质参数具有高度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为提高水质预测的精度,以鄱阳湖湖区 4 个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站总氮(TN)为例,引入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处理原始TN数据,得到具有不同频域的模态分量,对其中变化复杂的各高频分量,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进行预测,并引入混沌麻雀搜索优化算法(CS-SA)对LSTM模型的超参数进行自动率定;对周期性变化的各低频分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进行预测,再将上述各分量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水体TN的预测结果,最终提出了一种新的水质组合模型VMD-CSSA-LSTM-MLR(VCLM),并与3 种单一模型LSTM、支持向量回归(SVR)和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验证了VCLM模型的效果.提出的模型可以作为湖区在线水质监测和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有效工具.

    组合预测模型变分模态分解混沌麻雀搜索优化算法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总氮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赣江章水流域径流特征研究

    田浪屿刘惠英王永文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赣江章水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流域卡口站坝上水文站 1953-2018 年实测径流、降雨资料,采用分位数回归和Mann-Kendall检验等分析方法从年、季、月等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径流时间变化的特征,并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揭示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流域多年径流在传统趋势检验时无显著变化趋势,但在0.2 低分位显著上升;(2)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春、夏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70.04%,传统趋势检验时仅冬季径流显著上升,分位数回归时夏、秋两季小径流也呈显著上升趋势;(3)月径流呈"丰减枯增"的变化特征;(4)月降雨、径流序列在分布尾端响应关系不明显,以 1953-1972 年为基准期,1973-2002 年期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章水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 22.58%和 77.42%,2003-2018 年期间的贡献率分别为63.38%和36.62%,人类活动是章水流域年径流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年内、年际调度及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分位数回归径流变化特征章水流域

    基于k-means聚类点信息再分配的干旱危险性评价

    许文涛唐明张桓玮李燕磊...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常规干旱风险评价中评价指标权重分配方法差异性大、人为划分的风险等级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在改进常规客观赋权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点信息再分配的干旱危险性评价方法,并将其与基于综合客观赋权的常规评价方法一起运用于安徽省的干旱危险性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综合客观赋权能够进一步平衡熵权法与独立性权重法的计算结果,从而使指标权重更加合理;基于k-means聚类点信息再分配的干旱危险性评价方法相较于综合客观赋权法具有更合理的区分度,也更贴近实际;同时改善了传统聚类算法只能定性分析风险的缺陷.新方法进一步拓宽了干旱危险性的评价思路.

    干旱危险性评价综合客观权重k-means聚类聚类点信息分配

    基于黄豆脲酶的EICP变量试验研究

    吕苏颖崔猛熊辉辉郑俊杰...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优化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中的变量取值,基于黄豆脲酶,研究了尿素浓度与体积、pH值、氯化钙浓度、尿素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等变量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胶结液浓度及尿素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两个变量对碳酸钙沉淀量与沉淀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脲酶活性随尿素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峰值脲酶活性对应的最优尿素浓度为 1.35 mol/L,且脲酶与尿素溶液的最佳体积比为 1∶ 9;脲酶活性随pH值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但不同浓度尿素的最优pH值存在差异;钙离子的加入会降低脲酶活性,且降低幅度随钙离子加入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大;碳酸钙沉淀率随胶结液浓度及尿素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最优胶结液浓度为1.35 mol/L,最佳尿素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为1∶ 1.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黄豆脲酶脲酶活性碳酸钙沉淀率试验变量

    煤系土离散元模型宏细观参数标定及其敏感性分析

    陈坤廖良健朱瑞周子敬...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了离散元模型细观参数正交试验序列,利用试验模拟计算结果和多因素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建立了由宏观力学参数直接确定细观参数的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煤系土三轴试验离散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煤系土抗剪强度随摩擦系数的增大呈线性正相关,内摩擦角随摩擦系数增大呈现指数型关系增大,黏结力随着刚度比的增大而降低,呈幂函数变化关系;摩擦系数、法向黏结强度对煤系土抗剪强度影响非常显著,而切向黏结强度、刚度比和弹性模量对煤系土抗剪强度基本没有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吻合较好,经过误差分析发现,偏应力峰值的最大误差为5.4%,黏聚力的误差为2%,内摩擦角的误差为7%,误差都在10%以内,表明文中提出的细观参数快速确定方法是可行的,可为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细观参数标定提供新思路.

    煤系土离散元模拟细观参数标定正交试验多因素非线性回归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增强混凝土三点弯曲试验研究

    华吴超娄佳俊吴晔章宝华...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内嵌式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的抗弯性能以及破坏模式,对玻璃纤维混凝土展开三点弯曲试验研究,分析了玻璃纤维材料的网格尺寸、层数、短纤维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纤维层数的增加,混凝土试件的抗弯韧性较素混凝土有明显上升,极限载荷比值最大达到 352%;随着纤维网格尺寸的变大,混凝土试件抗弯韧性逐渐下降直至趋近于素混凝土;当混凝土试件中掺入混凝土体积2%的短纤维后,试件的抗弯性能较素混凝土提升了200%,纤维增强混凝土试件表现出良好的抗弯性能;混凝土掺入玻璃纤维后破坏模式从脆性破坏转变成塑性破坏.

    混凝土纤维织物复合材料三点弯曲试验破坏模式

    生物炭对红壤矿区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李威汪洋艾艳梅洪婉悦...
    50-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采矿和冶金行业的发展,重金属泄露及含重金属产品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成为世界瞩目的问题之一.生物炭作为优良的土壤重金属固定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通过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生物炭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探讨生物炭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质量的可行性,为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指导.共设置5 个处理:矿区污染土壤作为对照处理,以及矿区污染土壤分别添加1%、2%、4%和10%生物炭.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使土壤基础呼吸最大增加 20.07%,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50.59%,可降低土壤微生物呼吸熵和FDA水解酶活性分别达30.66%和34.78%,可提高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分别达73.96%、251.21%和57.72%.生物炭可明显影响红壤矿区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质量,是红壤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一种理想调理剂.

    生物炭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调理剂

    宜春鼻田和温汤地热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郭晓娟李增发赵兰芝唐春...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了鼻田和温汤地热水以及袁河水,分别测试了其氢氧同位素组成、酸碱度(pH)、电导率(EC)、溶解性总固体(TDS)和HCO3-浓度.结果表明,地热水TDS较小,呈弱碱性,导电率较小.地热水的δD值和δ18 O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5.95‰~36.93‰)和(-7.54‰~4.36‰),比河水的δD值(-34.11‰~31.04‰)和δ18 O值(-5.91‰~5.32‰)变化范围大.地热水的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宜春地区大气降水线较一致.表明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范围在370 m-761 m.结合该区水文地质条件,明确了地热的形成机理,即:地热水源自大气降水,是通过入渗进行补给,并沿断裂深部循环加温后所形成.地下热水在上升过程中,受花岗岩围岩具有阻水性的影响,其沿裂隙带上升并与浅部风化裂隙水混合后扩散.

    氢氧同位素地热形成机理鼻田和温汤地热江西宜春

    二维声矢量传感器阵列信号波达角估计

    饶伟章荣辉詹新武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最小冗余线阵结构从一维扩展至二维得到二维冗余阵列,同时各阵元使用声矢量传感器,从而形成二维声矢量传感器阵列.然后利用张量运算对该阵列信号的协方差进行处理得到一个虚拟的声矢量传感器均匀面阵,且虚拟阵元数远多于原物理阵元数即虚拟阵列具有高自由度.最后利用张量分解从虚拟阵列信号数据张量中估计出信号波达角.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阵列及其处理方法具有更高的自由度、更优的信号波达角估计性能.

    波达方向最小冗余阵二维阵声矢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