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扶名福

双月刊

1006-4869

361288@163.com;nit@nit.edu.cn

0791-8125956

330099

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工程管理及基础科学等领域内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工程实例等,旨在及时、准确地反映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进展及新技术应用,促进学术交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庐山泉文化——"天下第一泉"辨析

    李勤合李宁宁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泉文化发源于水文化,而在茶文化兴盛的唐代逐渐兴盛和独立,并产生了"天下第一泉"之说.庐山谷帘泉作为天下第一泉之说,出自张又新《煎茶水记》.历代饮茶人对谷帘水多有赞美吟咏,质疑者虽然怀疑张又新伪托陆羽,但对谷帘泉水质量依然多加肯定.中国文化开放包容的浪漫主义风格使得多个"天下第一泉"可以并存而不悖.

    天下第一泉谷帘泉张又新陆羽

    长江水神崇拜钩沉

    黄权生王雅雯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流域有许多的地域水神,其中比较著名的水神有湖广大禹、巴蜀李冰、江西许逊、五溪马援、吴越伍子胥和张夏等水神.这些水神大部分都是历史人物.在古代地方人民将其神话,最终塑造成一方水神,成为保护地方的神祗.各地域水神的主要功能是斩蛟除魔、治水安邦.人们在各地也为其建庙加以祭祀,各个地方上的水神随着各地人口流动和商贸活动而流播各地.

    大禹李冰许逊马援伍子胥张夏长江水神祭祀

    论中国运河漕运的发展与地缘政治变迁:以陆权角度为中心的考察

    张晓东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河漕运活动的产生、发展和军事活动、地缘政治活动的关系很大.春秋战国时代的陆权斗争推动兼并战争活动,并催生早期运河.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业帝国的陆权斗争,在长城沿线形成军事对峙线,通过军事需求对漕运造成持续的需求.大运河维系的漕运主干线同时也是古代王朝国家安全的经济生命线.农业王朝北方控制线的伸缩,与大运河工程所遭遇的地理限度有关.大运河的北方终点被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附近,越过这条线去作战,成本将会大大提升.近代,陆权的军事力量形式和经济基础形式都发生了转变,漕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必然.

    运河漕运陆权地缘政治

    江西城市"八景"及其文化乡土价值

    刘华斌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景"是我国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更加注重对地方记忆的追寻,因此,研究传统"八景"对重拾与传扬地方文化景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梳理"八景"文化缘起的基础上,通过厘清江西城市"八景"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脉络,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场所特征,从而揭示江西城市"八景"的文化意涵、乡土意义并凝练二者互为表里的价值统一体的辨证关系.旨在为实现留得住乡愁、传承创新地方文化景观提供借鉴.

    八景文化意涵乡土意义价值统一体

    影像书写的情感映照:电影对弱势群体心理群像的关怀——以《送我上青云》为例

    马思泳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出现反映了当下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在资源和权力的占有程度上存在不平等现象下,随之出现了社会阶层的鸿沟与分化.弱势群体作为社会非人为构造的组织群体,其在社会中处于资源权力及话语权力的下层,游走在社会的边缘.《送我上青云》从女性视角出发,聚焦于当下社会弱势群体在物质社会胁迫生存的众生相,展现弱势群体为获得尊严的心理情感的博弈斗争.文章以影片《送我上青云》为例,从情感关怀的视角分析电影符号对弱势群体的意象建构,探讨弱势群体在多方生存压力裹挟下的心理机制的演变过程,以此了解社会弱势群体为追寻自我尊严的心理群像.

    弱势群体《送我上青云》心理效应

    网络戏谑的未来走势与引导策略

    余庆华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网络戏谑逐渐成为网络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成为网民间主要话语表达方式,是网络传播的独有现象.近些年,在网络公共事件中,网民们的社会参与、意见表达和渴望沟通的倾向愈发强烈.通过独特的戏谑语言,有的对社会现象进行嘲讽,有的对公共事件表示关切,展现了网络戏谑多重效果.文章试图从网络戏谑现象入手、对网络戏谑的概念、界限、产生原因、具体形式和未来走势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网络戏谑的引导策略,促进网络亚文化的健康发展.

    网络亚文化网络事件网络戏谑网络流行语

    "表演"支配对象的历时考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孙淑娟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演"连用当不晚于清代出现,从其所支配对象的历时考察来看,与其匹配的对象多为情节、技艺、技巧等,其目的主要为供人观赏,强调的是给人视觉上的感知.而"唱歌"的目的则主要为供人欣赏,强调的是给人听觉上的感知,所以目的性要素的不相融是制约二者在语义上不能匹配的关键因素.且从优选论的角度来看,"表演"倾向于选择体词性成分充当宾语,而"唱歌"属于谓词性成分,所以句法成分的不兼容也是制约二者不能匹配的原因之一.从实际语例来看,"唱歌"与"表演"应该是一种并列关系而非支配关系.

    表演支配对象语义关联优选性成分历时考察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导游口译策略研究——以海昏侯国遗址为例

    谭君杨艳君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江西的入境旅游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导游口译员带来新的挑战.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导游口译文本,探讨导游口译员在特定的口译生态环境中,运用直译、增译、恰当省略、对等替换、文化阐释、音译加意译等口译策略,实现三维转换,从而提高口译质量.

    生态翻译学导游口译三维转换英译策略

    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思辨能力培养探析

    周薇薇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文化理论强调所有的高级心智功能都是各类社会关系的内化结果,该理论为人类的行为发展及思维培养奠定了基础.人类学习首先发生在社会层面,其次是个人层面,而语言则是人类意识发展的基本工具.根据社会文化理论,高阶学习者可通过定位最近发展区、搭建学习情境、发挥同伴效应,并依靠语言的调节作用将所得信息内化为个人意识,并同时习得语言技能,以满足具有思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二语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

    社会文化理论思辨能力二语习得

    赣文化融入南昌地铁空间的设计策略——以南昌地铁4号线为例

    王丹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城市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通过解读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南昌地铁现状,并以南昌地铁4号线的部分站点为例,提出了将赣文化融入南昌地铁空间设计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南昌地铁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赣文化南昌地铁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