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
南方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

何镜堂

双月刊

1000-0232

nfjz@vip.163.com

020-87560995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五山璐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南方建筑/Journal South Architecture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为搭建高水平刊物平台,从2008年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接办《南方建筑》杂志,由何镜堂院士担任主编。新版《南方建筑》秉承岭南文化务实的传统,弘扬建筑创新的精神,为促进南方建筑学界与国内及国际建筑界的交流作出积极的努力与探索,得到业界较高的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津红色文化遗产空间价值评估研究

    王苗吴征忆林嘉玥张瀚文...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是近年来城市遗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以天津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天津市域范围内159处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数字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定量化地评估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开发利用价值,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表明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空间具有类型多元和保护状况较好的特征,但未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在群众认知中价值差异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未来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层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价值评估天津

    珠江三角洲沙田的景观特征与生物文化多样性解析

    吴伟枫张坤月许自力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自然和文化协同驱动下珠江三角洲沙田景观特征与生物文化多样性的演变机制,为沙田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生物文化多样性理论为支撑,通过划分沙田景观类型并选取连续样方对沙田典型单元的景观特征及其生物文化多样性的关联进行剖析;对研究单元的"城-水-田"肌理及模式进行概括和纵向对比,量化分析城市化影响下三角洲典型沙田景观特征的演变机制.人工干预对沙田景观特征和生物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为垦殖、沙田农业生计活动、多样化的文化群体的生活实践等方面.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地区城市化和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心迁移已成为改变沙田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程度的城镇化影响了沙田"城-水-田"的空间肌理及景观构成模式.

    珠江三角洲沙田景观特征景观成因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价值

    空间叙事下的《徐霞客游记》文学制图可视化初探——以滇中地区景观资源为例

    徐娅婷叶山渠王燚宋钰红...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将古籍经典以更简便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变得至关重要,在传承与发扬的同时也能构建现代化的数字资源.《徐霞客游记》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散文游记,以其中《滇游日记》的滇中地区的景观资源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Google Earth Pro及GIS构建出徐霞客在滇中地区的游踪数据库;其次结合空间叙事理论,以文学制图的形式得出所有游踪点位的密集程度、游览线路、游踪类型以及游踪地的人文、自然风貌.通过将《徐霞客游记》中的滇中地区景观资源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保存《徐霞客游记》,为后续构建徐霞客之路、徐霞客文化旅游区等提供思路.

    《徐霞客游记》空间叙事滇中地区文学制图景观资源数字人文

    外地游客访问城市公园的时空模式与影响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何夏萱袁奇峰卢俊文李刚...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旅游发展日益繁荣的背景下,挖掘外地游客访问城市公园的时空模式与影响机制,有助于提高城市公园的使用效率,提升城市外部形象,增加城市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广州市413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城市公园活力值,构建地理探测器分析模型,探寻工作日、周末与节假日影响外地游客选择城市公园进行访问的关键因素.结果发现:①外地游客城市公园访问活力值呈现出工作日>周末>节假日的现象;②游客收入、与中心城区距离、交通站点密度、路网密度等因素对于外地游客选择城市公园游览具有显著影响;③城市公园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出现游园>社区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的情况.基于多源大数据,探究外地游客在不同时间段选择城市公园的影响因素,为城市公园后续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与定量支撑.

    城市公园地理探测器外地游客影响机制手机信令数据

    南江流域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云浮郁南近江村落为例

    陈玮婷赵建华邱丽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江流域地处山岭逶迤的粤西山区,山多地少,地形复杂,贯穿腹地的南江水道是旧时沟通粤西北与广州通道,为江海山河古道汇通之要.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与古驿道贸易之利为南江流域带来繁荣与昌盛,传统聚落因水而兴、依水而兴,形成了具有南江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景观特征.通过实地踏勘、历史文献与村落族谱整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方法,以南江流域郁南沿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切入,揭示南江流域"人地"关系下形成的传统聚落总体分布、生态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的特征,最后得出形成南江流域景观特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适应南江水环境而形成的山水景观、古驿道商贸促成的生产生活景观以及"募民占籍"政策催生出多元景观.通过对南江流域景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期为南江流域乃至粤西传统聚落的景观特征研究贡献相关成果.

    传统聚落南江流域景观特征郁南古驿道

    文化基因重组视角下的夏葛医学院建筑解读

    薛颖尹哲锌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物学基因重组理论为启发,借助文化基因视角,对近代岭南地区首家西医女校——夏葛医学院的历史建筑及其遗存林护堂进行解读.通过实地调研、原始设计图纸剖析和相关历史文献、档案的查阅,研究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夏葛医学院的建筑基因从西式到中西结合式的演变过程,并探究其受到的外部文化的影响.发现林护堂建筑基因的重组主要表现为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与异常重组,其中异常重组最为突出,并在建筑的显性与隐性因子中均有体现.为广州近代医院建筑及其装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解析其文化基因交融重组的深层含义.

    建筑基因重组夏葛医学院林护堂

    高容积率小学建筑交通空间寻路认知研究

    张宇刘兆仑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容积率校园作为目前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小学校园形式,用以缓解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供需矛盾,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超高的建筑容积率作为这种校园类型的主要特征,会对学龄儿童的行为举止、心理情绪等造成巨大影响.选取红岭实验小学和坪山实验学校作为校园案例,并建构适合于学龄儿童的三维虚拟模型,通过寻路实验的方式获取儿童的寻路行为和空间认知的特征,总结提炼出影响儿童认知的交通空间要素,以期为同类高容积率小学交通空间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寻路实验高容积率小学交通空间寻路认知

    村落公共空间活跃度研究——以井冈山大仓村为例

    陶蕾李向锋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落公共空间作为村落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对于激活传统村落活力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新建公共空间是否能如期成为活跃的场所尚不明晰,需要对其进行空间活力定量研究.因此,结合WiFi探针采集的人群时空分布数据和现场观察记录,以井冈山大仓村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村落各类公共空间进行人群活动强度定量分析.选取村落五类共17个公共空间节点进行数据采集,之后对其进行数据清洗与计算,分别获得游客、村民两类人群的各节点活跃度指标.经研究发现:1)村落原有公共空间现在依然是最活跃的公共空间;2)新建公共空间的活跃度表现两极化严重,主要受建成环境要素影响;3)部分中介空间活力表现亮眼.同时,还对比总结出村落人群在五类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偏好特征,可以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类似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营造提供理论支持和优化建议.

    村落公共空间空间活跃度WiFi探针技术时空数据

    时空行为视角下老旧小区地理环境健康效应的研究框架探析

    袁满姜浩单卓然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地理环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研究是地理学、城市规划及公共卫生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社区地理环境健康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社区地理环境的健康效应主要存在健康风险、健康行为及健康资源三大影响路径;现有文献往往忽略了社会人文环境与建成环境的交互作用,且多从单一路径分析研究影响效应;静态邻里视角产生的地理情境不确定性问题并未重视;老旧小区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人群更加脆弱,但现有研究中却较少被关注.基于此,按照测度体系-关联解析-机制挖掘-策略构建的思路层层递进,构建一套探索时空行为视角下老旧社区地理环境对公众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框架,以期为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和城市更新双重国家战略提供支撑,实现理论成果服务于政策实践的目标.

    健康效应老旧小区地理环境研究进展研究框架

    湿热地区建筑能耗模拟气象年开发及参数影响

    黄祖坚詹峤圣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象年数据是建筑能耗模拟的基础参数.基于10年期城市气象站逐时实测数据制作了湿热地区代表城市广州和西沙的测试参考年(TRY),并通过模拟验证了具有较好的长期代表性.在TRY基础上通过气象参数偏移形成对比模型组,评估各气象要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对建筑能耗有主导影响,对广州相对影响权重全年均值(IFw.mean)分别为44.81%和40.62%,对西沙相应值为28.70%和57.11%;相对湿度影响具有季节性,对广州和西沙IFw.mean分别为11.30%和8.98%;风速影响对广州不明显,对西沙则有一定幅度提高,IFw.mean分别为3.28%和5.21%.为湿热地区的建筑能耗模拟提供了气象数据支持,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空气温度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风速建筑能耗测试参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