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论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论刊
南方论刊

黄国琪

月刊

1004-1133

nanfanglunkan@vip.163.com

0668-2910312

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油城五路28号大院5栋

南方论刊/Journal NANFANG LUNKA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研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有关问题,刊物力求融思想性、政策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主要面向各级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各大、中、小学教师,广大社科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安精神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王淯杰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延安十三年革命经验和优良传统的集中概括和凝练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承前启后的精神纽带,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具体表现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发展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思想基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人民立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厚植斗争底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弘扬延安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牵引.

    延安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时代价值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义

    辛如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大局之中,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先进性和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逐步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在历史层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提供理论指导;在理论层面,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贡献;在实践层面,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在现实层面,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实现路径.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解放思想

    吴晓妮
    41-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着马克思丰富的劳动解放思想,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根基.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劳动关系的解放及人的本质的复归是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内涵.从分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时代背景及内涵出发,探寻实现劳动解放的途径,有助于我们把握劳动解放思想的现实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类解放.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解放思想

    "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人禽之别"——兼论人类道德本能的起源及其作用(中)

    方绪银姚大斌葛翠茹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的本能是在其各自不同的生命活动方式中形成的,人这种动物在其两百多万年的以"劳动"为标识的独特生命活动方式中,必然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动物本能的独特本能.人的道德也具有本能性特征,这就意味着,人的道德本能也是在其无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时间长短是影响这种本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的道德本能无疑主要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共产制共同体"时代产生和形成的,这正是儒家的"人性本善"和"人禽之别"等理念的实存性依据,也是人类具有"大同情结"的根源所在.社会现实中的道德,主要是由道德情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三个要素构成的.道德情感亦即孟子所说的"善端",是人皆有之的道德本能的呈现方式,道德观念则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虽然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继承性,但也总是与本能性的道德情感密不可分的,换言之,道德观念只有与人们的是非感、好恶心等道德情感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在"日用而不觉"中主导人们的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术界关于道德信仰问题的诸多争论,就在于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人的道德禀赋具有植根于道德本能之中的这三个要素,更没有以此为逻辑起点来研究道德的结构与功能.

    人禽之别道德本能道德三要素唯物史观

    助推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信用治理路径分析

    吴嘉乾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信用治理作为新兴的治理模式亟待完善,助推理论因其温和自由气质而与社会信用治理的内在精神相契合,也为完善社会信用治理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途径.以助推理论为视角,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想要完善社会信用治理机制须以人的认知规律为基础,灵活地将信息简化与框架化、社会规范、设置默认选项、简化服务流程等助推工具与诚信教育、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信息归集等社会信用治理关键环节相结合,以助推理论助力社会信用治理高效实施,进而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强大社会治理效能.

    社会信用治理助推理论行为经济学路径分析

    驻村"第一书记"赋能乡村振兴的帮扶工作实践路径研究

    林泳兵徐嘉辉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驻村"第一书记"作为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一线的先锋力量,对加强新时代乡村基层党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乡村群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帮扶作用.当前,驻村第一书记赋能乡村振兴的帮扶工作还面临着存在权责分配不清、发展意识不强、资源整合不够等现实问题.对此,研究驻村"第一书记"赋能乡村振兴的帮扶工作应从合理分配权责清单、增强乡村整体的发展动力、集中力量整合内外资源等方面实践路径着手,从而更好地提升帮扶工作的实际效能,对于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地推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实践路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形象建构——以探索现代化进程为视角

    刘再常芳彬
    54-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化的百年探索中,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演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分别塑造了"革命-救国""建设-兴国""改革-富国"的形象.进入新时代,展现出执政为民、亲民爱民;独立自主、团结奋斗;坚守真理、锐意进取;直面挑战、居安思危;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海纳百川、立己达人的百年大党形象.随着国内外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兴起,大多学者都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贡献、赞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对中国共产党表示钦佩.但也有少数有失偏颇的论调,因此,优化政党形象势在必行.

    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中国式现代化"六个必须坚持"

    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析

    王宣琳项赠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以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与演进,接着指出了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其实践路径探索.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各个环节,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高校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强国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演进发展——基于党代会报告的文本分析

    冯佳琦艾华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历经确立、深化与发展三个阶段,呈现出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三个演进特征,通过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民族性、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地位三个创新路径,探索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党代会演进发展

    认购林业碳汇法律适用规范路径探析

    刘秋彤
    63-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发挥能动性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法院积极创新,探索以"认购林业碳汇"作为替代性修复生态环境的司法适用可能性.尽管认购林业碳汇可突破直接修复的局限性,能够量化补偿碳汇损失,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理解偏差、适用标准不统一、缺乏具体适用程序和监督机制等问题.可通过明确认购林业碳汇的适用条件与位阶次序,制定统一的认购指导办法,建立认购资金使用监督机制,以确保司法创新能够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有效支持.

    认购林业碳汇替代性履行生态环境修复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