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人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人口
南方人口

李若建

双月刊

1004-1613

southpopulation@163.com

020-84036605

510275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内

南方人口/Journal South China Popul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兼有的综合性人口学刊物。本刊物被列为首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4)选用为来源期刊。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己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热诚欢迎各界朋友赐稿和订阅。来稿要求立论明确,言之有物,语言精炼,图表清晰。符合论文规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革命与人口研究新视野

    殷佳梁玉成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互联网的传播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数据的生产和使用方式,促进了可用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在社会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数据革命,迎来了从设计数据(过去)到痕迹数据(现在)再到生成性数据(未来)的发展变迁.痕迹数据包括电子存档数据、设备感知数据和网络平台数据,相较传统的设计数据在时效、规模、范围和成本上的优势为人口研究的拓展和创新带来了巨大潜力.在研究内容上,痕迹数据通过强化流动性测量、收集人口行为背景、捕捉特定研究对象,极大地推动了人口的迁移流动研究,并为微观的人口过程分析提供了丰富洞见.在研究思路上,痕迹数据从时间尺度改变了人口动态的分析单位,空间维度打破了传统人地分离的研究瓶颈,方法上要求促进不同来源类型数据的结合提升研究效度,应用中推进了人口与社会动态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为循证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研究支撑.新时代,对痕迹数据的挖掘需要充分发挥数据想象力,加快对前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跨学科合作的形成,建立现代化的数据生态系统以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使用.

    痕迹数据人口研究计算社会科学生成性数据

    年龄视角下家庭结构转变对农村老人代际支持的影响

    王萍张楠尚锦云李逸明...
    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2001-2018 年 7 期专项追踪调查数据,聚焦年龄效应构建个体增长模型,深入探究年龄视角下家庭结构转变对农村老人代际支持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代际支持策略随家庭结构而异,同时该策略会因老人年龄调节而有所调整.其中,随年龄调节,"变为独居"老人会为子女提供更多经济支持;"一直二代及以上同住"老人与其子女间情感亲密越差;"变为二代及以上同住"老人逐渐获得更多日常照料;"一直隔代同住"与"变为隔代同住"老人会得到子女更高水平经济支持,并减少照料支持提供.结果揭示了在老龄化与城市化并行推进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在农村的主体地位仍牢固,巩固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对缓解农村社会养老压力意义深远;揭示了社会应重视不同家庭结构老人的群体异质性,提倡老人接受符合其养老期待的差异化社会养老服务;揭示了孝道观念深刻根植于子女内心并不断驱使其改进代际支持策略,通过两代人的不同支持行为,利用各自优势实现需求互补,这对促进家庭代际和谐至关重要.

    农村老人家庭结构转变代际支持年龄视角追踪数据

    省际视角下社区医疗资源及其利用对中国老年人临终地点的影响——基于CLHLS死亡样本的实证分析

    涂丽袁妙彧
    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西方的纵向阶段式发展,中国医疗资源发展的省际空间差异造就了我国水平式结构性临终地点分布特征.基于此,本研究运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死亡样本的微观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省级层面宏观数据,从省际空间视角分析社区医疗资源及其利用对中国老年人临终地点及其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际因素对中国老年人临终地点具 13%左右的解释力度;中国城市省级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供给及合理利用对老年人主动回归居家临终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体现为资源供给与利用的双重推进;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居家临终行为则多为医疗资源缺乏下的被动选择,对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主动在家临终行为.此外,社区医疗资源及其利用的优化能够通过增加高收入家庭老年人主动临终家庭的概率,降低城市老年人临终地点分布的收入效应,进而置换出部分稀缺的医院医疗资源;而农村地区的社区医疗资源及其利用则有利于弱化失能程度对老年人临终地点的影响,减少农村失能老人的被动居家临终,增加其利用医院医疗资源的可能性.

    临终地点社区医疗资源分层logistic模型

    中国人口性别偏好的变迁研究(2010-2021)

    陈忱平玉丽
    4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2021),描述分析了中国人口性别偏好随年龄、时期和世代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人们的儿子偏好与年龄呈U型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众的儿女无所谓偏好有所下降,儿子偏好基本持平,女儿偏好显著提升.结合我国近十年来生育政策的调整,女儿偏好的时期变化趋势集中体现了政策释放效应.生育政策调整对弱化民众的性别偏好,促进出生性别比向正常回归具有积极意义.不同代际的性别偏好呈现从"60 后""70 后"的儿女双全偏好向"70 后"末期"80 后"的儿女无所谓偏好的过渡,进而发展到"95 后"的儿女都不要.不过,性别偏好的代际效应并非线性变化,具有一定的波动与反复.我国民众的性别偏好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生育政策调整以及市场经济转型等重要历史事件有较大的关联.

    性别偏好变化趋势年龄-时期-世代效应

    农村二孩家庭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高旭瑶
    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资源分配理论,选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 年数据,考察了农村二孩家庭中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相比有妹妹,有弟弟的长姐身高Z评分将降低 0.254 个单位,表现出发育迟缓和消瘦的概率比正常组将分别提高5%和2%,但与肥胖不存在显著关联.性别平等感知在男孩偏好与长姐体质健康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父母感知到的社会性别平等越弱,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的不利影响越强.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长姐处于学龄期、二孩处于学龄前和父亲出生队列较早时,男孩偏好对长姐体质健康将产生更不利的影响.未来应结合我国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在保证儿童福利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发展以家庭为核心的福利政策,全面构建普惠型儿童福利支持体系.

    儿童福利农村二孩家庭男孩偏好长姐体质健康

    《南方人口》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