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张异宾

双月刊

1007-7278

025-83592704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南京大学师生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科研成果,刊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文科院校师生。有英文目次和摘要。继承《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早期电影结局的演化与现代国家建构

    安燕
    13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早期电影中,从20世纪20年代的家庭伦理片、30年代初国片复兴运动的悲情伦理片到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抗战电影、40年代的战后电影,其结局整体上呈现出从"天良发现"到"寻找出路"再到"根本解决"的演化路径.电影结局的演变、发展路径脱离不了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和时代诉求.在这条演化之路上,有一个法则主导着思想观念的选择.中国早期电影表现出与理学如出一辙的重伦理道德、轻科学知识的人文理性取向.无论是"天良发现",还是"根本解决",具体时代的行为规范固然大不相同,但那个"万物一理"的普遍原则仍然成为它们本性的源泉,人的"善"与社会的"善",都来自那个普遍的形而上的"善".无论是"天良发现"建立起来的"立人立家","不解决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探索出的"破家立国",还是"根本解决"对现代国家的构想,都饱含中国早期电影对一种新的国民、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一个新型国家的期待、设计和想象.

    中国早期电影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抗战电影国家建构

    哲学与教化——与俞宣孟先生讨论本体论和中西哲学的根本特点

    张庆熊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俞宣孟先生认为,本体论是一种以"存在/是"为基底和借助逻辑推导建构起来的概念体系哲学.西方哲学以本体论为核心,而中国哲学则把悟道放在首位,把修身养性的道德教化视为哲学追求的最高目标.中国哲学有自己的形态,不应依傍西方,而应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本文梳理了这一见解的论证思路,觉得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俞宣孟先生对本体论的界定较为狭隘,并且以有或没有普遍的概念体系来判断中西哲学的形态的主张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后果.作为普遍科学的本体论有助于促进科学的发展.中国哲学依傍西方哲学固然不好,因为这是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表现,但目前中国哲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在于如何补缺.努力建构理性化的概念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推导,正是中国哲学需要补足之处.

    本体论科学历史本体论社会本体论教化

    "文理哲融为一体"的科学思想史研究——访科学思想史研究专家林德宏先生

    王荣江林德宏
    15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德宏先生是国内较早自觉、专门地从事科学思想史研究的老一辈学者,1985年就出版了《科学思想史》研究专著,并于2004年和2020年再版,该书至今都在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思想史研究属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传统,其实质是一种"文理哲融为一体"的科学思想史研究.林德宏先生这种"文理哲融为一体"的科学思想史研究,无论在教书育人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深深地影响着受过他教育和指导的学生和后辈.他试图编写像哲学思想史一样的科学思想史著作,认为科学家是人格化了的科学,智慧思想与精神品德交相辉映.他主张,教学与科研并重,广度与深度并重,思考与欣赏并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具有自由度,科学思想经过不断竞争、选择,多中选优,会形成以杰出理论为核心的科学思潮,科学思潮的更替是科学革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是历史再现与理论建构的结合.

    科学思想史自然辩证法文理哲一体

    Abstracts

    162-164页

    僧人祈雨图(清代 传世品)

    李文
    封2页

    书讯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