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工业大学

陆小华

双月刊

1671-7627

journal@njut.edu.cn

025-58139286

211800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编委由国内一流化工、材料、生工、化机、土木等方面专家组成,他们不但积极为本刊撰稿、审稿,还积极向同行专家约稿、组稿,从而得证了本刊的学术水平。本刊被英国CA,剑桥文摘,俄罗斯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收录,德国汉诺威大学图书馆,我国国家图书馆以及有关高校、研究所大型企业均订购我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寒地区供水渠道水热特征及其长期演化规律

    邢玮朱锐张晨王羿...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热耦合作用是高寒地区供水渠道劣化失稳的重要因素.以北疆典型供水渠道为研究对象,依据渠道典型断面的监测结果,系统分析供水渠道的温度场和渗流场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下供水渠道的水热演化规律,探讨不同运行年份对于渠道水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渠基土每年经历了显著的升降温过程以及饱和-非饱和的状态转换,多年来经历了干湿交替、冻融循环的耦合作用过程,其水热问题往往呈现湿干冻融耦合循环的特点.在运行过程中,渠道的水分场、温度场发生显著变化,但这一变化在模型渠道运行3年后已趋于稳定,浅层基土饱和度的增长是造成模型渠道冻胀融沉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高寒地区长距离调水工程建设及运维提供科学依据.

    高寒地区渠道水热特征边坡湿干冻融

    地下水位升降过程中的黏土地基孔压变化试验研究

    唐逸凡焦艳梅刘新原齐大洪...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季节性丰枯水期和暴雨导致的地下水位升降是否会导致黏土地基中的地下结构上浮失效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采用研制的装置开展试验,参照3个深度处土体的应力状态,先对黏土试样施加初始固结压力和水压使其达到对应深度处的自重应力,后增减水压模拟水位上升、回落和下降.结果表明:当水位上升时,孔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15 h后进入稳定状态,并在达到理论孔压的92%以上后缓慢增长,最后接近理论值,最终与理论值最大相差5%;当水位回落和下降时,孔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15 h后进入稳定状态,在达到理论孔压的97%以上后缓慢降低,最终与理论值最大相差4%.测试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水力梯度为0.07~4.40时,孔压处于稳定状态,土体越密实,孔压稳定时的水力梯度越大,而实际工程中20%幅度的升降水位形成的水力梯度约为0.067,未达到引起孔压变化的下限值,故其短期内对基底水压基本没有影响,地下结构不会上浮.

    地下水位升降黏土地基孔压水压水力梯度

    基于BP-ANN与RBF-ANN的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强度预测模型研究

    李涛刘喜李振军赵小琴...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神经网络对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强度的预测能力以及神经网络的输出性能,基于大量的试验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变形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强度预测模型,对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收集290组黏结锚固试验数据,引入基于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ANN)算法,揭示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及配箍率对变形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算法的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强度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数据预处理方法和训练神经元个数对建议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评估各经典模型与建议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离散性,提出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BP-ANN预测值与试验值比值的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分别为1.009、0.188、0.86,其预测精度略高于RBF-ANN;建议模型能够更准确、更稳定地预测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该方法为解决钢筋与混凝土黏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改进神经网络影响参数预测模型黏结锚固试验BP-ANNRBF-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