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开发与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开发与装备
农业开发与装备

易中懿

双月刊

1673-9205

nykf@vip.163.com

025-84346287,84346221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柳营100号

农业开发与装备/Jour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quipments
查看更多>>《农机具之友》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农机科普期刊。农机具之友杂志社现为农机学会安全监理分会理事单位,中国农学会科普期刊分会理事单位。《农机具之友》创刊十年来,一直紧扣办刊宗旨,为宣传农机化政策,普及农机化技术,传递实用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集实用性、技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发行量在农口期刊中名列前茅。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机操作人员、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利用科技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新农民。主要栏目有四大版块:一是实用技术类。包括由安全使用、维修保养、故障排除、农艺天地等栏目;二是农机监理类。包括农机政策、农机培训、监理论坛、农机人物、事故案例等栏目;三是信息类。包括综合信息、质量服务、机具展台、农机市场、致富门路等栏目;四是生活指导类。包括科普长廊、法制法规、机手生活、祝你健康、机手乐园等栏目。另外本刊还向广大读者推荐名优新产品,预测市场动态,传授实用生产技术等。是广大农民机手管好、用好农机的良师益友,是广大从事农机管理、维修、销售人员的好参谋、好帮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济宁市兖州区小麦制种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颜士平魏迪苏月龚亚楠...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在显著提升农作物单产、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立足当地及周边地区小麦良种需求量大的优势,济宁市兖州区大力发展小麦制种产业,呈现出制种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繁育基地建设逐步规范等特点,但由于当地小麦制种产业特别是制种企业存在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还存在着制种企业做大做强限制多、小麦制种基地不稳定、市场营销策略不够完善等不足。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就小麦制种产业下步发展壮大提出了明确发展目标、打造兖州品牌、注重人才培养等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小麦制种产业繁育基地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智慧党建模式下农村基层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发展路径分析

    曲德生李雪琪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党建作为一种新型的党建工作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内容不足、农民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及外部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影响等问题,并为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随着智慧党建的发展,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资源的获取效率和个性化服务水平,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平台,拓宽教育渠道和方法,有效提升农村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党建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信息技术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研究——以宁安市为例

    姚靖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任务,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而且实现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宁安市坚持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着力点,立足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紧扣农民增收主线,统筹谋划,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本研究在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宁安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张宁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农村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作为获取农业生产第一手数据的前沿,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资源配置以及农业政策的制定。针对此,通过分析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探讨其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实际作用,提出优化数据质量和提升统计分析水平的策略,并展望未来的创新方向。

    农业统计农村经济监督管理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耦合机制分析

    黄水英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依赖于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村环境治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了结合源头管理与终端调控,以期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针对贵州省的具体状况,实施了精确施肥、农药使用减少、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等策略,保障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同步推进,通过政策引导和多方参与机制的构建,农村生态治理得到了有效落实,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治理耦合机制

    双碳背景下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推广困境与对策

    李思成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推广面临技术和设备、经济和政策、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挑战。分析了农村分布式光伏推广的现状,并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了加强技术研发与设备升级、完善政策体系与激励机制、提升公众认知与参与度等应对策略。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完善和公众认知的提高,农村分布式光伏有望实现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双碳目标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公众认知可持续发展

    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

    路毅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是在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规划,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该理念强调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河道的自然形态,采用生态工程措施,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将从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出发,探讨其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城市河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城市河道治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

    农耕文化在乡村农业景观设计中的活化与传承策略研究

    吕晓洁周帆扬余志英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耕文化在乡村农业景观设计中的活化与传承,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认同感以及推动可持续生活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我国的乡村地区中,乡村地标景观的修复、乡土田园特色的创设、农业节气的景观设计以及农旅体验的融合等,均是农耕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具体活化表现。在此基础上,乡村农耕文化的发展则需要充分发挥居民参与,通过装饰性地标设计、农具复刻设计、农业体验创新以及生态景观的持续性更新等形式,更好地用农耕文化来孕育乡村景观,并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活化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视角。

    农耕文化乡村农业景观设计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发展及管理措施研究

    黄俊娇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是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如何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各地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发展模式。通过分析对比白马雪山保护区滇金丝猴公园、曲宗贡片区开展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发展现状、探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自然保护地开展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提高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白马雪山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现状及管理措施

    广西地区粮食生产与耕地地力现状及潜力分析

    覃海刚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基石,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关键要素,其质量与数量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综合分析广西地区粮食生产现状,包括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病虫害监测体系健全、耕地地力优化及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耕地质量参差不齐、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科学管理不足及技术推广难度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重视、保护耕地质量、加大科技投入、鼓励规模化经营和普及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对策,旨在促进广西地区粮食生产潜力的充分挖掘,实现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粮食生产耕地地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