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林业大学

曹福亮

双月刊

1000-2006

xuebao@njfu.edu.cn,xuebao@njfu.com.cn

025-85428247 85427076

210037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林业领域学术期刊。作者队伍主要为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国内其他重点综合性大学、农林院校、工科院校以及国外有关科研机构和大学等的研究人员。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科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院SSCI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排行榜(农林业)前10名,并荣获教育部、江苏省等多项优秀期刊奖。被《SA》、《FA》、《FPA》、《CAB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形对麻栎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李惠芝关庆伟赵家豪李俊杰...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在不同地形下的差异,综合评价地形对麻栎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人工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麻栎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将地形划分为平缓坡地、阳坡凹地、阳坡凸地、阴坡凹地和阴坡凸地5个类型,分别测定了 5种地形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等15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法筛选并建立了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对不同地形下的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种地形中,阳坡凹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最高,阴坡凹地pH、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最高,阴坡凸地土壤容重最小.阴坡凹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最高,且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强.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pH、容重、腺酶活性、蔗糖酶活性构成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不同地形中,土壤质量指数大小依次为阳坡凹地(0.533)>平缓坡地(0.511)>阴坡凹地(0.510)>阴坡凸地(0.495)>阳坡凸地(0.482).[结论]在本试验地,地形通过改变土壤pH、有机质、土壤容重、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等5个关键指标,影响了麻栋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质量.其中,阳坡凹地土壤质量最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地形麻栎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质量评价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江苏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评估

    李潇杨加猛陈禹衡毛岭峰...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江苏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生境质量变化情况,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8年5期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InVEST模型,研究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以及生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对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退化程度和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2000-2018年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明显,主要是其他建设用地向水库坑塘的转变;研究期内盐城自然保护区生境退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且保护区内中度退化和高度退化的区域面积持续增加;生境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且高生境质量的区域面积增加.[结论]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频繁变化导致生境退化程度加深,但总体上保护区的生境状况逐渐改善,因此进一步优化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遏制土地利用类型的频繁转变,成为提升盐城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

    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InVEST模型生境质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期氮添加对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赵凯歌周正虎金鹰王传宽...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氮(N)沉降速率的持续增加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N添加对两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基于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mandshuirica)人工林的长期(16年)N添加[N添加速率为10 g/(m2·a)]试验,测定对照和N添加处理样地土壤的碳(C)、N、磷(P)各组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以及C、N、P循环相关的胞外酶活性.[结果]长期N添加显著增加了两种人工林无机N含量,但降低了两种人工林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N添加抑制了水曲柳人工林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和酚氧化酶活性,但对落叶松人工林的这些C分解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微生物生物量、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和酚氧化酶均随着土壤pH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几丁质酶活性在落叶松人工林中对N添加呈现负响应,却在水曲柳人工林中对N添加呈现正响应.然而,N添加均未显著改变两种人工林的磷酸酶活性、总有机C,以及酸水解法划分的C组分、全N、全P和有效P含量.[结论]长期N添加主要通过土壤酸化途径改变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而N添加对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因树种而异,这可能与两个树种的不同凋落物质量和菌根类型有关.N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和C分解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没有显著增加土壤C含量和改变C组分,其内在机制需要未来从土壤有机C的形成和稳定性方面进行揭示.

    落叶松水曲柳人工林氮添加土壤有机碳胞外酶土壤微生物

    荷伯生氏斜盖伞的同核体菌株制备

    王玉宸王欣玉彭龙袁志林...
    185-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笔者前期从栎树外生菌根根尖组织中分离得1株真菌:荷伯生氏斜盖伞(Clitopilushobsonii),发现其对苗木具有促生效应.研究旨在获得该菌的同核体菌株,为荷伯生氏斜盖伞高质量基因组数据的获得及其对植物的促生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得到候选菌株,基于候选菌株与出发菌株的生长性状及菌落形态特征比较、RNA聚合酶Ⅱ基因(RNA polymerase Ⅱ gene,rpb2)和翻译延伸因子基因(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 gene,tef)两个单拷贝保守基因片段的杂合性分析,以及DAPI(4',6-二眯基-2-苯基吲哚)细胞核荧光染色观察,确定获得的再生菌株为同核体.[结果]经分离培养发现:其中一类再生菌株与出发菌株的菌落形态特性相比差异明显,且该再生菌株生长速度较慢;镜检结果表明,再生菌株与出发菌株均不存在锁状联合结构;DAPI细胞核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出发菌株菌丝细胞中均含有两个细胞核,而再生菌株初生菌丝中可观察到仅含1个细胞核的细胞结构,后期则发生双核化;rpb2和tef片段序列比对结果进一步表明出发菌株存在多个杂合位点,而在再生菌株中则未发现.[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再生菌株为荷伯生氏斜盖伞同核体菌株,具有单一、稳定的遗传信息,可为异核体真菌基因组数据的获得提供材料基础.

    担子菌原生质体同核体杂合度斜盖伞属

    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结构及其危机传播的仿真分析

    周莹莹程宝栋尤薇佳郑文迪...
    19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治、经济等危机在贸易网络中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分析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结构及其危机传播路径,有利于各国规避贸易风险,优化原木贸易结构.[方法]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靴襻渗流仿真模型,首先分析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然后仿真分析不同情境下各国发生贸易危机时对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影响.[结果]全球原木贸易网络整体关系松散,局部关系紧密,不同国家的中心度有所不同,核心国家的"抱团"现象使得网络中"俱乐部"效应明显;不同国家发生贸易危机时对网络的影响总体上可分为"快而广""快而窄""慢而广""慢而窄"4种类型.原木进口依赖型和出口依赖型国家在危机传播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前者表现出较强的危机影响力.一国的危机影响力不仅取决于该国的网络结构,还与其贸易结构相关.靴襻渗流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危机传播过程,且不同阈值下,危机传播过程较为相似,但对网络的影响程度不同.通过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原木贸易网络的影响分析可得,一国对原木贸易依赖程度越高,受危机影响的程度越大.[结论]各国应从全局的视角出发,着力构建更为稳定的贸易关系,不断降低对单一国家的原木贸易依赖,从而分散风险,优化全球原木贸易网络.

    原木贸易网络危机传播靴襻渗流模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全球化

    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甄别

    李朝洪韦唯姜钰
    20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黑龙江省天保工程的主要目标既包括天然林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也包括林区社会和谐发展目标,还包括转变林区发展方式、提升林区产业经济发展目标.对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来的绩效进行跟踪评价,考察天保工程区是否达到国家预期的效果,分析可能遇到的障碍或阻力.[方法]从森林生态、产业经济、社会稳定3个维度构建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客观赋权的熵权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构建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模型及障碍因子甄别模型,对1997-2019年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进行评价及其障碍因子甄别.[结果]①1997-2019年,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数从0.011 5升至0.799 7,森林生态维度绩效评价指数从0.012 1升至0.711 2,社会稳定维度绩效评价指数从0.010 2升至0.739 7,产业经济维度绩效评价指数从0.013 4升至0.765 5;②1997-2019年天保工程区产业经济维度、森林生态维度、社会稳定维度的障碍指数均值分别为46.18%、27.62%、26.20%.[结论]黑龙江省天保工程二期比天保工程前、天保工程试点和天保工程一期的综合绩效水平及各维度绩效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从动态发展视角来看,产业经济维度是天保工程的主要障碍因子,指标层的前5位障碍因子分别是人工林木材产量、木材产品销售量、第一产业涉林产业总产值、工程区木材产量、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

    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障碍因子甄别黑龙江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林地利用效率变化研究

    许恩银聂影芮晓东
    21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定量分析我国重要林区林地利用效率变化差异及对其生态经济的影响,为制定森林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森林资源变动角度,结合森林面积、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等4个属性,利用1989-201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林区和省级两个尺度上量化分析我国南方林区和西南林区的林地利用效率变化.[结果]研究期间,南方林区碳储量增加1.17 Pg,森林面积、蓄积密度、生物量转换比和碳储量的年变化率分别为1.91%、2.07%、0.40%和4.38%;西南林区碳储量增加0.95Pg,森林面积、蓄积密度、生物量转换比和碳储量的年变化率分别为1.79%、0.07%、-0.05%和1.81%.各省(市、区)森林蓄积量均增加,其中上海、江苏、贵州和西藏林区面积相对贡献最高,而福建和海南林区面积及蓄积密度(即单位面积蓄积)增长速度不均衡将影响后期发展,云南和西藏蓄积密度下降导致蓄积量增长缓慢.各省森林均发挥碳汇作用,南方林区固碳能力优势突出,上海和江苏最为显著,西南林区三省(自治区)林区碳汇均处于缓慢发展水平.[结论]为提高林地利用效率,西南林区应继续提升退耕还林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和年限;对于林龄结构不合理的天然林,应进行可持续经营管理,人为促进更新过熟林以提高其更新能力.南方林区应积极发展造林再造林项目和重点地区速生林工程,发挥人工林生长迅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碳汇能力稳定上升的优势.

    林地利用效率森林资源价值属性林区碳汇

    基于景观偏好的城市公园景观健康效益评价机制研究

    黄硕郑宇成林莉季春悦...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景观偏好是研究人与被选择感知的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与景观元素的构建紧密联系,对于研究城市公园的健康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对于城市公园的健康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游客自身需求出发,构建城市公园景观元素、景观偏好与景观健康效益评价三者之间的结构模型,探讨基于景观偏好的城市公园景观健康效益评价机制,为城市公园景观健康功能提升和优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州西湖公园为例,运用位置大数据手段、问卷调查法、质性扎根法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等,探索疫情影响下基于景观偏好的城市公园景观健康效益评价机制.[结果]①与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研究区景观环境中构筑物与设施类景观元素偏好增加4.918%,空间与氛围类减少4.996%;相对而言,无论是否涉及疫情,在各类景观环境的选择中,自然元素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游客更加偏好于自然元素较多的景观环境;②在景观偏好的反映特性中,修正后易读性(0.45)和神秘性(0.59)能够有效反映景观偏好,其中神秘性的影响系数最大;③消除疲劳(0.70)、集中注意力(0.67)、恢复活力(0.62)、稳定情绪(0.56)都能够有效反映景观环境的健康效益,其中消除疲劳的影响系数最大;④景观偏好对景观健康效益评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可以通过景观元素产生间接影响.[结论]通过质性分析,结合景观元素、景观偏好以及健康效益三者之间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结果,可以为提升城市公园景观健康效益提供一定的方向,从而进行针对性地开发保护和改造,提高公园的效能.

    新冠疫情景观偏好健康效益城市公园福州西湖公园

    微量元素在林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恒陈锐帆林嘉蓓邓小梅...
    229-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量元素对林木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它们参与林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营养吸收及激素信号传导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目前与林木生长有关的微量元素共有8种.微量元素与树体营养元素浓度、林木生长量及产量密切相关,是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笔者对微量元素在林木中的功能、微量元素与林木生长发育、林分类型、土壤和病虫害的关系及林木微量元素吸收转运分子机制、营养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认为我国林木可用的微肥品种和产量较少,与国外相关情况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且尚未组织微肥生产和制定质量标准,产品未达到多样化、定型化等;不同微量元素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虽然在生产中尚未完全掌握土壤微量元素分布规律,导致林木施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我国生态农林业的发展已经起步.从我国林木的营养诊断技术、微肥研究利用、高效养分管理和速生丰产林的培育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建议在林木施肥中应用微生物肥,以减缓土地营养衰退趋势,同时要进行树种选优、改良土壤、加强管理来提高林木经营总体效益.

    微量元素林木生长发育吸收转运营养诊断微肥研究

    野茉莉属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吴岐奎张子晗徐宗大孙立民...
    240-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茉莉属植物种类众多、分布广泛,了解该属植物花、果、叶、树脂等的应用潜力可以为提高其观赏、食用、药用、油用、材用和生态等价值提供理论参考.笔者基于地理分布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植株生物学与生态特性、植物化学研究以及资源利用与扩繁等方面对野茉莉属植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我国华南地区和巴西塞拉多地区是野茉莉属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野茉莉属植物以白花为主,花香淡雅,是优良园林应用树种;种子油脂含量高达54%,脂肪酸组分合理、油酸和亚油酸占比达85%,可以用于生物柴油制备,相关开发研究有利于丰富我国木本油料产业资源,优化其种植结构.野茉莉属植物环境适应性强,可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树种以应对不同环境因子胁迫.该属植物树脂成分安息香是具有抗癌、提神等功效的中药物质;植株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具有重要的药效机理研究意义.作为木材应用树种,野茉莉属植物在制浆造纸、工艺雕刻等方面应用潜力大.综上,野茉莉属植物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与产业发展前景.

    野茉莉属安息香观赏价值木本油料植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