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管恒禄

季刊

1671-7465

xbsk@njau.edu.cn

025-84396306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在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举凡有关当代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哲学、宗教等的研究论文均在本刊选用之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

    王术坤林文声杨国蕾
    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从改善灌溉设施、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农地租入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传导机制,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根据 2020 年和 2022 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10 省 50 县(市、区)300 村4378 个农户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与政策异质性.结果表明:(1)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使三大主粮作物种植比例提高了7.97%.(2)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善农地灌溉条件、增加农地租入规模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来促进种植结构调整,而非农就业的传导机制未得到验证.(3)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平衡区、地形坡度和起伏度较大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显著提高粮食种植比例.

    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粮食生产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

    从"双轨政治"到"并轨政治":中国国家治理的简约主义

    杜力
    13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大国家治理的规模难题始终是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的核心命题.在帝制中国的"双轨政治"结构下,国家以分而治之的方式实现简约治理.一方面,以地方精英为国家经纪人,运用半正式行政实现乡土之轨的简约治理;另一方面,以官吏分途和行政发包实现科层之轨的简约治理.与之不同的是,现代中国的简约治理是"并轨政治"结构下的统合治理."并轨政治"依靠独特的党政科层体系,以治理结构的复合化、治理策略的弹性化和治理关系的人格化,实现集权的简约治理.尽管这两种简约治理形态存在差异,但是强调治权集中、半正式治理和治理技术集约化的简约主义价值内核依然在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得以存续,而这也构成了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底层逻辑.

    简约治理双轨政治并轨政治统合治理

    治理嵌入生活:大都市郊区乡村公共生活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

    佘国梁马流辉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公共生活是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状况与组织程度是衡量乡村治理水平的关键指标.本文以上海郊区乡村治理经验为典型案例,基于系统与生活分析视角,分析大都市郊区乡村良好公共生活治理的实现路径,不同主体在公共生活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中体现的国家与农民联结关系.研究发现,国家介入下的公共空间生产、社会组织协同下的公共服务递送以及村民的行动参与,构成了乡村公共生活治理的三重实现路径,共同形塑了当下的乡村公共生活样态.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系统从行政吸纳社会,转向嵌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借此弥合系统与生活之间张力的治理逻辑.在这一过程中,民众在获得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家的认同,而国家则实现其权力在农村基层的重塑,最终将国家与个人进行有效联结.这启发我们在化解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的现实困境时,要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力度,构建公共生活治理的多元主体共治格局,并充分发挥农民的行动主体性.

    乡村治理公共生活公共服务生活治理

    偏好异质性、农户参与式方案创设与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来自养殖户种养结合的选择实验

    江光辉胡浩
    16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补偿政策构成的农业环境方案对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激励作用,但现行补偿政策方案可能存在推广瓶颈,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了解农户的政策选择偏好.以养殖废弃物肥料化还田为例,通过选择实验法构建了由 4 个政策属性组合而成的备选政策情境,结合江苏省346 户生猪养殖户实验数据,运用 Mixed Logit模型检验了补偿政策的选择偏好及协同互补效应.结果表明:(1)养殖户对选择实验方案中的服务类、收入类和价格类补偿政策的偏好程度更高,而对于技术支持类补偿政策不具备明显偏好;(2)养殖户环保认知与风险特征是上述政策偏好异质性的重要来源,风险偏好型和环保认知水平高的养殖户对各类补偿政策方案的接受意愿更高;(3)技术支持、外包服务同收入类、价格类补偿政策之间呈现显著的互补性.根据"重视多元化补偿,强化正协同效应"原则,本文创设了针对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的推广方案,旨在优化和完善现行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打好相关政策措施的"组合拳".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生态补偿偏好异质性离散选择实验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用能、农业经济增长及农业能源碳排放关系研究——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胡莉莉孙晓娟刘凤楠
    17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效率 SBM-GML模型对 1990-2020 年中国 31 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农业产值增长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值将不同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用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能源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1990-2020 年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而技术效率指数增速为负.(2)全国及各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即生产用能的投入能够明显增加农业产出,但是产出增加的实现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3)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能源碳排放之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门槛值前,二者正向关系较强;跨过门槛值后,二者正向关系减弱,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积极鼓励农业技术进步、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差异化选择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等政策建议.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生产用能农业经济增长农业能源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