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

郑小波

双月刊

1000-2030

nauxb@njau.edu.cn

025-84395214

210095

南京市卫岗1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多科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动物遗传育种、生理生化,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园艺科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应用化学,农业经济与贸易,土地管理及农业工程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研简报和文献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霞多丽'和'维欧尼'2个酿酒白葡萄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刘文王超萍任艳华刘司瑜...
    835-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霞多丽'和'维欧尼'2个酿酒白葡萄品种在乳山地区的品质特征,为白葡萄酒酿酒品种的利用、引种推广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霞多丽'和'维欧尼'为试验材料,对二者转色期和成熟期果实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对转色期与成熟期的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在成熟期,'维欧尼'的粒重、横径、纵径、总酚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较高,'霞多丽'的总有机酸含量较高.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维欧尼'较'霞多丽'的可溶性糖含量、TSS和总酚含量变化程度更大,且在糖组分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更快,其他性状变化程度相似.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维欧尼'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的差异表达基因(DEG)数量高于'霞多丽'.二者的差异表达基因都在18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在15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少.此外,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筛选到5个与糖酸代谢相关的基因代谢通路.[结论]不同时期的2个白葡萄酿酒品种果实品质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果实的总有机酸、可溶性糖、TSS、总酚含量和横、纵径等方面;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维欧尼'的果实性状发育比'霞多丽'更快.2个品种在糖酸合成代谢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2个白葡萄酿酒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差异的原因.

    霞多丽维欧尼白葡萄酒品质性状转录组分析

    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生姜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小岑吴艳碧田野阳婷倩...
    843-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干旱胁迫对生姜苗期形态变化、光合特性及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生姜耐旱机制研究及耐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华中、西南生姜主产区的5个主栽品种'山东大姜''凤头姜''竹根姜''罗平小黄姜'和'贵州小黄姜'为试验材料,通过250 g·L-1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设置正常水分处理(CK)和干旱处理(DS),测定不同处理15 d时不同品种生姜叶片水分含量、叶片水势、光合作用、气孔表型、叶绿素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生姜茎部木质素沉积.[结果]与CK相比,干旱处理15 d各品种生姜叶片均有不同程度的卷曲发黄;叶片自由水含量(FWC)、相对含水量(RWC)及总含水量(TWC)显著下降,'山东大姜'束缚水含量(BWC)升高,其余4个品种BWC显著降低;各品种生姜叶片水势显著下降,'凤头姜'降幅最大;此外,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下降,气孔长度和宽度减小,保卫细胞长度和宽度无显著变化;5个品种中'罗平小黄姜'光合指标受影响最大,其中Gs和T,分别下降了 100%、93.84%.'山东大姜'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a+b(Chla+b)含量均下降但不显著,其他4个品种则显著下降;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在'山东大姜'中增加,但不显著,在其他4个品种中显著下降;在干旱处理后,'山东大姜'和'罗平小黄姜'茎秆木质素沉积量增加.[结论]干旱胁迫影响生姜苗期生长发育,且不同生姜品种耐旱性存在差异,5个生姜品种的耐旱性从强到弱排序:'山东大姜''凤头姜''贵州小黄姜''竹根姜''罗平小黄姜'.'山东大姜'耐旱性较强,可用于进一步的生姜抗旱分子机制解析和抗旱育种优质种质材料创制.

    生姜干旱胁迫光合特性生理响应

    4种根际促生菌对菘蓝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鲍婷婷孙莉琼李晓帆李宇峰...
    854-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4种不同根际促生菌对菘蓝根际环境改变、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为菘蓝绿色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4种根际促生菌(肠杆菌GS-22、芽胞杆菌GS-27、鞘氨醇杆菌GS-72和不动杆菌GS-103)单施的方法开展盆栽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指标、菘蓝生长指标、光合指标、营养物质与相关酶活性以及活性成分等,评价根际促生菌对菘蓝的促生效果.[结果]4种根际促生菌对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影响,GS-22和GS-72能够提高土壤全氮含量,GS-22和GS-103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提高.接种根际促生菌,土壤脲酶、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较不接种土壤根际菌(CK)的增幅分别为33.78%~73.70%、49.51%~83.93%和8.10%~186.26%.4种根际促生菌促进菘蓝生长,增加株高、主根直径、干重、鲜重等,其中GS-22对菘蓝生长性状影响最显著.根际促生菌对菘蓝生理也有显著影响,各处理菘蓝硝酸还原酶、蔗糖合成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较CK分别增加53.81%~125.19%、57.64%~76.54%和7.87%~22.78%.4种根际菌有利于菘蓝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与活性成分(总黄酮、靛蓝、靛玉红)的积累,其中GS-22与GS-27处理均可提高总黄酮、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结论]菘蓝根际促生菌GS-22、GS-27、GS-72和GS-103具促生能力,能够改良土壤环境,对菘蓝的生长与生理过程有促进作用,其中GS-27的综合效果最佳.所筛选的菌株可为开发菘蓝专用微生物菌肥、实现药材增产增效提供策略.

    菘蓝根际促生菌根际环境促生能力生长生理

    苹果蠹蛾在和田地区2个核桃品种上的种群动态

    曹小艳叶晓琴曹海霞阿地力·沙塔尔...
    864-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和田地区核桃物候与苹果蠹蛾的发生关系,为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核桃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定点、定期在野外进行物候观察,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三径,通过随机抽样法调查苹果蠹蛾各虫态发生,并将核桃物候与苹果蠹蛾各虫态发生进行关联.[结果]对苹果蠹蛾成虫消长动态调查发现,4月下旬'新丰'核桃物候为果实膨大期,'扎343'核桃物候为坐果期时,越冬代成虫达羽化高峰,在此阶段开展对越冬代成虫的防治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7月下旬'新丰'核桃物候为果皮转色期,'扎343'核桃物候为硬核期时,第1代成虫达羽化高峰,在此阶段开展对第1代成虫的防治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对产卵调查发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开始产卵,核桃物候为果实膨大期(花后20~30 d),此时为第1代卵防治的最佳时期;5月上旬至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产卵达高峰,核桃物候为果实膨大期(花后30~40 d),此时为第1代初孵幼虫防治的最佳时期;8月上旬,第1代成虫产卵达高峰.'新丰'核桃物候为果皮开裂期,'扎343'核桃物候为果皮转色期,此时为第2代初孵幼虫防治的最佳时期.对蛀果调查发现,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为害并达为害高峰,核桃物候为果实膨大期(花后40~60 d),此时为第1代老熟幼虫防治的最佳时期;8月上旬,第2代幼虫蛀果达高峰,'新丰'核桃物候为果皮开裂期,'扎343'核桃物候为果皮转色期,此时为第2代老熟幼虫的最佳防治时期.[结论]结合核桃物候明确了苹果蠹蛾各虫态的发生动态,为苹果蠹蛾各虫态的精准防控奠定基础,进而减少苹果蠹蛾对核桃果实的为害.

    核桃物候期苹果蠹蛾发生动态

    反枝苋对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水平及分子机制

    吴群韦建国郭嘉颖张战战...
    873-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种群对氟磺胺草醚的抗药性水平,并研究其产生抗性及多抗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琼脂法快速测定采自黑龙江省嫩江县的3个反枝苋种群对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水平.通过盆栽法筛选出抗氟磺胺草醚/噻吩磺隆的反枝苋植株,并进行原卟啉原氧化酶(protoporphyrinogen Ⅸ oxidase,PPO)和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的靶标基因测序.[结果]相比于敏感种群,黑龙江省3个种群对氟磺胺草醚的相对抗性倍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为83.6、83.8和93.4;位于反枝苋PPO2高度保守区域编码128位氨基酸的核苷酸由AGG突变为GGG,导致精氨酸被替换为甘氨酸(Arg-128-Gly).3个抗氟磺胺草醚的反枝苋种群均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多抗性.对als基因测序后发现,与敏感种群相比,各抗性种群10个单株的ALS保守区域均发生多个不同位点(Ala-205-Val、Asp-376-Glu、Trp-574-Leu和Ser-653-Thr)及组合的氨基酸取代方式,各种群突变位点和杂合度多样.[结论]PPO2的Arg-128-Gly氨基酸取代可能是黑龙江3个反枝苋种群对氟磺胺草醚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3个种群同时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存在靶标位点突变导致的多抗性.

    反枝苋氟磺胺草醚PPOALS突变

    不同特肥配施在促进玉米生长中的效应研究

    杭慧娴陈硕杨梦圆刘花...
    880-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特肥产品的养分效应及其施用方法,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场主流特肥产品为研究对象,按其功能分类后布置盆栽试验,测试特肥产品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玉米的14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质高效的特肥产品并予以复配施用.试验设10个处理:CK1(不施肥)、CK2(常规施肥)、T1(有机肥O12+无机肥I3+生物刺激素M7)、T2(有机肥O12+无机肥I5+生物刺激素M7)、T3(有机肥O12+无机肥I5+生物刺激素M1)、T4(有机肥O12+无机肥I3+生物刺激素M1)、T5(有机肥O2+无机肥I3+生物刺激素M7)、T6(有机肥O2+无机肥I5+生物刺激素M7)、T7(有机肥O2+无机肥I5+生物刺激素M1)、T8(有机肥O2+无机肥I3+生物刺激素M1),每处理3次重复,按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结果]与CK1处理相比,特肥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的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0.05),然而CK2处理土壤的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均维持最高水平,6叶期(35 d)时分别达到46.0、38.9和179.6 mg·kg-1.玉米根系扫描结果显示,T4处理对玉米根系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与CK2处理相比,其总根长、根体积、根总表面积、根尖数均显著增加,其增幅分别为35.5%、43.9%、42.2%和28.9%.各特肥处理也均促进了玉米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利用,根、茎、叶的N、P、K+、Ca2+、Na+、Mg2+等元素含量明显增加.同时,特肥处理均显著促进玉米生长,其中T4处理均显著增加玉米株高、茎粗、茎叶鲜重、根鲜重.[结论]由有机肥、无机肥、生物刺激素复配而成的特肥能促进玉米营养吸收,协调玉米根系与茎叶生长,其中T4处理(3.0 t·hm-2有机肥O12+45.0 kg·hm-2无机肥I3+稀释20 000倍生物刺激素M1复配)为玉米最佳特肥施用方法.

    玉米特肥配合施用土壤养分根系发育促生作用

    4种豆科绿肥养分含量及其对土壤培肥效应分析

    张雯琦金思成刘智文钱菁菁...
    891-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豆科绿肥作物体内养分含量变化及其翻压还田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紫云英、毛叶苕子、蚕豆、箭筈豌豆4种豆科绿肥的生长发育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分析绿肥翻压还田后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绿肥在苗期与生育后期全氮、全磷和全钾养分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生育后期的养分含量显著高于苗期,干物质量达1 800 kg·hm-2以上,适宜翻压.在生育后期,毛叶苕子的全氮含量(3.34%)和全磷含量(0.29%)显著高于其他3种绿肥,紫云英的全钾含量(3.58%)最高,且差异显著.紫云英和毛叶苕子的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相对较高,蚕豆和箭筈豌豆相对较低.4种豆科绿肥还田,土壤pH值没有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增加,提高了 2.71%~29.50%.其中紫云英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休耕相比分别增加了 4.04%、3.40%、29.50%和8.22%.[结论]在不额外施用化肥时,种植紫云英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

    豆科绿肥养分含量土壤肥力养分替代

    香蕉枯萎病抑病菌群的构建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张龄尹刘珊珊魏文哲徐谞...
    898-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实现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拟构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群.[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枯萎病的抑病型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菌株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合室内共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探究构建的菌群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均对香蕉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16S rRNA序列检测结果表明,其分别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芽胞杆菌(Bacillus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室内培养试验发现,分离筛选的4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体外共培养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由4株菌组成的合成菌群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效果,相比于对照,抑菌率增加了 93.6%;盆栽试验证实该合成菌群能有效在香蕉植株根际定殖,并显著降低病原菌数量,相比于对照,其病原菌数量降低了 92.13%.[结论]成功分离筛选并构建了一个由4株细菌组成的抑病菌群,盆栽条件下其能明显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增殖,为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功能细菌菌群构建

    日粮添加α-亚麻酸对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范国强张海栗艳飞刘春雪...
    907-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α-亚麻酸对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120日龄杜×长×大三元猪进行分栏喂养,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头,分别为对照组(CON)和添加α-亚麻酸组(ALA).CON组饲喂基础日粮,ALA组饲喂含5 g·kg-1 α-亚麻酸的基础日粮.饲喂至162日龄时在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6头猪屠宰并采样分析.[结果]相较于CON组,ALA组猪平均终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未见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7.7%,ALA组猪背最长肌肉色、滴水损失无显著变化.在血液生化指标中,ALA组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相较于CON组显著降低(P<0.05).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ALA组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和 n-6 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n-3 PUFA 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C18:3n-3(ALA)、C20:5n-3(DPA)含量显著升高(P<0.05),n-3 PUFA 总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与 CON 组相比,ALA组结肠内容物中瘤胃球菌科、毛螺菌科、韦荣氏菌科、丁酸球菌科的丰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氨基酸球菌科、产粪甾醇真细菌、脱硫弧菌、消化链球菌科、坦纳菌科、梭状芽胞杆菌科和克里斯滕森菌科的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日粮添加5 g·kg-1 α-亚麻酸改善了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降低了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提高了 n-3 PUFA含量并降低了 n-6 PUFA/n-3 PUFA的比值,显著促进了育肥猪肠道中瘤胃球菌科、毛螺菌科、韦荣氏菌科等常见的短链脂肪酸(SCFA)产生菌的增殖.

    育肥猪α-亚麻酸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肠道菌群生长性能

    母猪妊娠后期热应激对仔猪肌纤维发育的影响

    栗艳飞刘洋姚文马文强...
    916-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母猪妊娠后期热应激对子代骨骼肌分化、发育、凋亡等的影响.[方法]选取12头预产期相似的(大白×长白)母猪,在妊娠后期(妊娠84 d)随机分为热应激组(HS,28~32 ℃)和对照组(CON,18~22 ℃).母猪分娩后,每窝取一头断奶仔猪采集背最长肌(LD),用Western blot检测样品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母猪妊娠后期,热应激显著提高初乳中INF-γ和COR的含量(P<0.05);母猪妊娠后期热应激造成断奶仔猪LD中MyoD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yog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显著提高断奶仔猪LD中肌纤维类型MyHC Ⅱ b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但MyHC Ⅱx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糖代谢相关蛋白检测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热应激显著降低断奶仔猪LD中糖代谢相关蛋白PCK1和GLUT4的表达水平(P<0.05);凋亡相关蛋白检测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热应激造成断奶仔猪LD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母猪妊娠后期热应激可以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体重和LD重,可能与MyoD在断奶仔猪LD中表达水平降低和糖代谢水平降低有关.

    热应激母猪背最长肌仔猪妊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