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气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气科学学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管兆勇

双月刊

1674-7097

xbbjb@nuist.edu.cn

025-58731158,58699794

210044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大气科学学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Atmospheric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南京气象学院主办的学术类期刊,于1978年创刊,现为季刊,2002年起改为双月刊。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以繁荣我国气象科学事业,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宗旨。本刊主要刊登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及相关基础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新技术研制,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等。读者对象是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气象台站的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呼伦贝尔草原生长季叶绿素荧光的特征及其对气象条件变化的响应

    张静吴东丽刘达新刘聪...
    643-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2022年生长季内,基于轨道植被观测仪(型号NZD-G1)对呼伦贝尔草原开展了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的原位观测.相较于归一化植被指数,SIF的低频变化分量同样可以表征植物在生长季内的长势变化,而高频变化可以更清楚地监测植物内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且其高频变化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土壤水含量和SIF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降水持续偏多导致土壤偏涝时,牧草的生理代谢减弱,光合作用减缓(SIF值偏低);当前期降水适量导致土壤湿润,且太阳辐射较强时,SIF值可以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植物光合作用旺盛,长势良好.而在生长季后期,偏凉的秋雨会显著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且后期难以恢复.

    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降雨土壤水含量

    基于CMA区域集合预报的海河流域面雨量预报评估与应用

    王静陈宏徐威颜京辉...
    653-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雨量是流域防汛抗洪调度的重要依据,单模式的确定性预报无法反映面雨量的多种可能性,为了解决面雨量预报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区域集合预报系 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Regional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CMA-REPS)降水结果对海河流域集合预报面雨量开展了适用性评估和分析,结合高分辨率格点实况资料对其2020-2022年5-8月面雨量进行检验,并依检验结果开展了集合预报面雨量产品及跨度预报产品研发.检验表明CMA-REPS集合预报对海河流域面雨量预报有改进:1)海河流域集合平均面雨量预报的绝对误差明显优于控制预报,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部河系预报误差较大,中部次之,北部最小.2)模糊评分表明小雨和中雨量级集合平均预报更贴近实况,而暴雨量级则需进一步参考集合成员的极端性.3)TS及Bias评分表明集合平均在小雨量级预报效果较好,中雨及以上量级在预报后期改进更加明显.4)概率预报评分发现CMA-REPS对海河流域中部河系中雨以下面雨量有较好的表现,而南部河系的评分则低于中部河系.开发集合预报面雨量产品并对海河流域两次致洪暴雨过程检验发现:1)集合成员对24 h大暴雨等级面雨量的预报有较高的概率,与实况量级相当,对极端降水有较好的提示.2)24 h内集合平均具有较好的评分,而24-48 h,75%分位数产品对于强降水过程预报效果更好;本文依据检验结果开发的集合预报混合百分位产品及跨度预报产品对于强降水有较好的参考性.3)依据概率预报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面雨量进行平滑拟合,可以得到更贴近于实况的逐小时面雨量预报产品.

    集合预报海河流域面雨量CMA-REPS

    风云三号微波温度计长序列再定标历史数据集质量评估

    曹皓东张鹏廖蜜谷松岩...
    669-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METOP-A、Suomi-NPP历史资料作为参照,系统分析比较了 2008-2020年4颗风云三号卫星的微波温度计(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MWTS)再定标历 史资料质量.结果表明,4颗卫星的MWTS探测性能稳步上升,再定标数据集有效消除了遥感仪器在轨期间数据异常跳变、寿命期内遥感仪器辐射响应衰变、不同卫星间的辐射定标差异等因素影响,大幅提升了 MWTS历史数据集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使得再定标后的对流层和平流层通道数据与国外同类型仪器数据偏差在±0.1 K范围内.本文还重点分析比较了对流层中高层和平流层低层两个探测通道,结果表明FY-3D MWTS再定标数据和美国NOAA卫星应用研究中心STAR长序列数据集针对中高层大气的表现类似,平均亮温在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具有相似的特征,月均全球高空亮温年变化趋势差异最大为0.002 4.因此,2020年之后的FY-3D再定标数据,可以接续STAR长序列数据集,用于中高层大气的温度变化检测与分析.

    风云卫星微波温度计长序列历史资料再定标数据质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