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口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口与社会
人口与社会

潘金洪

季刊

1007-032X

xb1452@yahoo.com.cn

025-85483043

210042

南京市龙蟠路177号

人口与社会/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CHSSCDCS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人口、计划生育战线唯一的高校学报。具有鲜明的人口理论研究和计划生育管理探讨的学术理论特色,同时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挥学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学术气氛浓,可读性强。它是广大理论研究人员、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实际工作者、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专业的学员进行学术交流、探讨问题、总结经验、汲取营养的重要园地和沃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演化博弈的智慧养老数据资源协同治理研究

    左美云段睿睿贺德懿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治理是发挥养老数据资源价值、推动智慧养老深入发展的关键途径.为促进养老服务生态系统中数据的共建与共享,提升智慧养老领域数据要素深度融合程度,释放数据资源潜在价值,构建了就医这一高频服务场景下由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政府三类主体所构成的演化博弈模型,系统推演三方在博弈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及其均衡点的稳定性,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主体的初始参与概率、政府激励和数据资源势差会正向影响数据共享生态系统演化,而数据共享建设成本、政府惩罚会延缓或抑制数据共享生态系统演化.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共享,各类主体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共同构建良好的数据资源协同治理环境.

    智慧养老数据资源协同治理演化博弈数据共享生态系统

    移动电子设备使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社区参与的中介作用和社会网络的调节作用

    周晶晶任少迟张画画
    1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明晰移动电子设备使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对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2020 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移动电子设备使用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移动电子设备使用正向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社区参与在移动电子设备使用和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社会网络在移动电子设备使用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应将提高老年人移动电子设备使用熟练程度作为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切入点,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开设老年课程并提供义务指导,提高老年人通过互联网渠道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家人和朋友帮助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

    老年人移动电子设备生活满意度社区参与社会网络

    基于依恋理论的老年人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持续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韦艳谢怡良陈瑶瑶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依恋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探究老年人愿意与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建立持久关系的潜在心理机制.研究发现:产品依恋是驱动老年人持续使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重要因素.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促进老年人产品依恋产生的内生动因,其中初老老人和低龄老人更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高龄老人更注重产品使用的便利程度.子女提供的产品使用支持是初老老人与低龄老人产品依恋产生的外在推力.收入、学历等个体特征对老年人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持续使用行为影响较小.企业应将与老年用户建立情感关联提升至战略层面,子女应通过增加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助力老年人的数字接入,政府应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发展.

    老年人智慧养老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依恋理论

    影响老年群体移动医疗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一项元分析研究

    胡雅萍牟桐程慧平
    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动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探究老年群体对移动医疗的持续使用意愿成为提升移动医疗服务水平和推动医疗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通过对国内外学术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影响老年群体移动医疗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有感知有用性、努力期望、便利条件、满意度、过去使用经验、期望确认、健康焦虑、技术焦虑、感知风险、感知信任、社会影响、服务质量等.其中,满意度、感知信任、社会影响等显著影响老年群体移动医疗持续使用意愿.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与老年群体移动医疗使用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技术焦虑、感知风险与老年群体移动医疗持续使用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这些发现为优化移动医疗服务设计和提高老年群体使用意愿提供了实证支持.

    移动医疗老年群体持续使用意愿智慧养老元分析

    亲友未断与故土难离:县域返乡青年的社会关系实践与逻辑

    李升王升鸿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助推了我国从乡土中国进入城乡中国,县域返乡青年群体成为县域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县域个案考察的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县域返乡青年社会关系构建实践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在县域社会"熟人共同在场"的结构情境下,县域返乡青年的社会关系实践在不同维度表现出"亲友未断"的特征,即代际关系的联结延续、朋辈关系的维系、同事关系的"非正式化"与日常生活在地化等.具备流动经历与多元化知识体系的县域返乡青年尽管受到脱域因素的影响,但在县域的社会关系实践中呈现"故土难离"的再嵌入行动逻辑.了解青年们返回县域到安身故乡的行为逻辑,对理解返乡青年在县域中的日常生活秩序及进一步对承载故乡归属性的县域社会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返乡青年县域城镇化社会关系熟人社会人情往来社会资源

    主观社会地位、社会资源与青年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流动预期的缓和作用

    孟利艳张怡清
    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21 年数据,选取 18~45 岁青年群体,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研究主观社会地位、社会资源和幸福感的关系,并通过分组回归检验社会流动预期在其中的缓和作用.研究发现:总体来说主观社会地位下降会导致青年不幸福,社会流动预期对该影响具有缓和作用.分组分析显示:对社会资源较少的青年群体来说,主观社会地位下降会导致其不幸福,社会流动预期对该负向影响具有缓和作用;对社会资源较多的青年群体来说,主观社会地位下降对其幸福感没有影响,且社会流动预期的缓和作用也不显著.应重点关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低收入的青年,重点提升他们的向上流动预期水平,保证社会资源较少的青年群体也能共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

    主观社会地位社会流动预期幸福感社会资源青年

    我国生育观念演变及新时代转型发展研究

    吕静吕红平
    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生育问题,认同和接受积极生育、适龄生育、适度生育、优生优育的新型生育观念,是激发群众生育动力、推进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的重要思想基础.我国几千年来的生育观念演变大体可以划分为传统生育观念、计划生育观念、适龄生育和适度生育观念三个阶段.新时代生育观念包括积极生育、适龄生育、适度生育、优生优育、男性参与,宣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代际和谐的家庭氛围,营造崇尚家国情怀、性别平等、尊重生育的社会氛围.为此,应加强理论研究,确立科学的人口发展观、婚姻家庭观、生育价值观并了解最佳婚育年龄;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保障女性权益、提高生育福利、扩大生育支持范围;发挥正确婚恋观、新型家庭文化、新型生育文化的引领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及评估督导力度等,以确保新时代生育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取得成效,推进新时代生育文化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适龄生育适度生育最佳婚育年龄新时代生育观念生育支持生育价值

    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的双重累积模型构建研究

    柴向南
    9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健康生活方式既有助于预防疾病、节约医疗开支,又可以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基于健康社会学的三个中层理论框架,即根本原因理论、生命历程理论和健康生活方式理论以及健康素养概念,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构建了我国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的双重累积模型.该模型旨在探究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中宏观因素(社会)、中观因素(家庭、社区)及微观因素(个体)的累积,以及时间维度上从远端生命历程因素到近端生命历程因素的双重累积过程,有效探究生命历程视角下不同层次变量如何影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在人口层面上的分层,从而为展开多层次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具体思路和依据,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促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健康中国战略健康生活方式双重累积模型健康干预健康教育

    族群:美国人口与社会研究的关键要素

    陈妍娇陈社英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族群是研究美国人口与社会问题的重要要素,也是认识美国国情选情的关键.介绍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原住民、白人、非裔、拉美裔、亚裔等族群概况,论述族群关系历史演进带来的当代多样性/多元化思潮与实践,并考察各大族群所面临的特殊问题,以及少数族群平权/优待政策的成就与争议.这些对我们认识美国的人口与社会特征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美国人口与社会种族/族群关系少数/弱势群体平权法案多元化社会多样性理论与实践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