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朱晓进

双月刊

1001-4608

wkxb@njnu.edu.cn

025-83598341

210097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原则,关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提供学术争鸣,鼓励学术创新,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服务,为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先后被各种评选机构列入“核心期刊”,并入选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高校双十佳社科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气度的形塑

    刘同舫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蕴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与追求天下大同的内在品格.中华文明在古今传承中映射出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体现了文化多元化与一体化相统一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并且伴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程而越发彰显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的文化精神.中华文明始终秉持人类命运与共的价值理念,批判性审思"西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比较式思维",提出走向"合作式对话"的崭新文化气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文明发展的中国方案,内在潜藏关切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性价值共识,擘画了世界文明互鉴共赢的文化图景,积极塑造和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气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文化气度

    论政治制度及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江畅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国度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都存在着合法与否的问题.政治制度是一切政治活动的规范,制定和更新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也必须体现政治的本性及其实践要求.合法的政治制度要贯彻和捍卫人民至上原则,为人民运用法律进行统治提供制度保障,为道德导向机制的建立和发挥作用作出制度安排,建立防治权力滥用、确保政治清正廉洁的权力控制体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增进全体人民幸福,追求使社会个体得其所应得的社会公正.政治制度的运用也存在合法性问题,其关键是如何处理政府机关的自由裁量权问题.公共政策是政府运用政治制度治理社会的主要手段,像政治制度运用一样存在着合法性问题.合法的公共政策能够将合法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并能释放合法制度红利.

    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合法性自由裁量权

    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郭筱琳陈南
    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所有县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县域优质均衡发展阶段.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国家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必须尽快提上日程,构建起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成为迫切任务.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评估已做出了不少有益尝试,但是结构尚不完善、可操作性差,有关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评估则尚未有可供参考的评估体系.本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保留52 个核心指标,以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为"一级指标",初步构建出一个系统性的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落地尚需要两个环节:确定指标权重、确定解读标准.对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提出以下建议:国家整体评估需关注省份差异、省际差异、年度差异,综合其他监测结果全面解读;地方层面评估需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对评估体系进行"再制定",实现指标体系的个性化、动态化.

    义务教育省域优质均衡评估指标体系社会网络分析

    新时代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水平测度与均衡演进

    蔡和牛颖楠罗良
    3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实现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全国(地区内省际和地区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基于2012-2020 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方法实证考察我国城乡总体、城镇和乡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地区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全国及各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显著提升,呈现出从低水平非均衡向高水平非均衡发展的趋势和"中部塌陷"特征;全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但东部地区内城乡普通初中、城镇普通小学,东-中、东-西、东北-中部地区间城乡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差异仍然较大,且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存在显著的高水平趋同特征和惯性增长趋势.据此,推动广及省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弥合地区内和地区间差异的必然路径,应在确保义务教育资源投入量质齐升的同时优化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结构,加强薄弱地区优质资源的供给,以及加大省级政府统筹力度,完善省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布局,从而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向高质量教育公平迈进.

    教育公平义务教育教育资源配置地区差异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政策变迁——基于间断均衡理论

    石艳余赛月
    5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考察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政策变迁历程,发现政策图景历经"重塑公平取向""效益优先、兼顾公平""'质''量'并重"三个时期,变迁过程呈现长期均衡与短期间断相交替的特征.在政策演进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重大焦点事件推动、决策理念转变作为变迁动因驱动政策打破垄断而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政策.政策图景与政策场域的互动形成政策变迁的两种机制,负反馈机制实现政策渐进均衡,正反馈机制促使政策间断革新.未来我国还需发挥复合政策范式的系统效应,政策图景达成公共善与个体善的结合,政策理念实现多元叠加,政策场域确保开放包容与主体协同互动.

    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间断均衡理论政策变迁

    论新时代教育公平的社会心态支持

    杨跃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需要的完整、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广大民众的社会心态支持不可或缺;推进新时代教育公平,亦离不开优良的教育公平心态,即民众在有关教育公平的价值观、认知、情绪、行为倾向等方面,能够秉持科学理性的价值观、积极平和的情绪情感,对国家为推进教育公平而制定、执行的政策充满信任,对我国教育事业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葆有信心.建设优良的教育公平心态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舆论正确导向、赋权公众参与、尊重多元选择,从而凝聚广大民众对教育及教育公平议题的正确的价值共识,提升广大民众对国家教育事业公平发展的社会信任,重建良好心态秩序.

    新时代教育公平社会心态支持价值共识社会信任心态秩序

    社会心理服务数字平台的现代化建构

    伍麟
    7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的社会心理服务数字平台能够重塑社会治理的对接通道,体现出"平台吸引用户、痕迹成为素材、数据导向服务"的新模式,为社会情感及资源的输送确立合适的目标.心理专业组织利用其优势通过平台识别和干预服务对象,为国家收集呈报有价值的社情民意,辅助行政部门调控网络空间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平和的心态氛围,安抚特殊群体的心理感受,引导个体具备保持心理区间稳定的基本能力.心理服务使用的技术算法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传递命运共情、情感关切、价值正义等基础理念,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社会心理服务数字平台进行科学有效的情感治理时,需要重视平台运行的数字正义、平台服务的算法规则、平台计算的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与优化,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出面向人民性的社会治理价值.

    数字平台情感治理算法误差数字正义信息安全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模式探索——基于学术史的考察

    陈云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从学术史上考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实早有传统A模式和布朗B模式之说,前者注重从"经济"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浅绿"思潮的表征;后者注重从"环境"的角度看经济,是一种"深绿"思潮的表征.但无论是"浅绿"A模式还是"深绿"B模式,它们最终都走向了极端,无益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然而,一种超越于A模式和B模式的升级版C模式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性,它是一种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而凝练出的"一体三面四驱动"模式."一体"即广义上的绿色发展,"三面"即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而"四驱动"则主要指作为生态现代化推动、生态致富路开辟、生态经济带贯通和生态试验区引领的驱动路径.该模式各维度是相互联系和交叉渗透的,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A模式B模式C模式及其升级

    数字经济视域下劳动新异化的逻辑批判与价值共鸣

    仝联勃孙悦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对劳动方式和生产要素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如今信息时代背景下,技术进步使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劳动方式与生产要素都发生了变革,资本在数字经济中虽隐于其表,但依然继承其剥削和奴役的本性.与此同时,全面的"数字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显性要素,使得劳动出现了新形态——数字劳动,并催生了数字经济中的劳动新异化.而这种异化使得数字劳动二重性既有传统的延续,又外延出新的界定.数字经济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世界改造社会新常态、构建竞争新秩序、赋能经济新动力的重要手段.准确把握劳动新异化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新特征及其影响,深刻认识其发展逻辑与趋势判断,对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数字经济数字劳动劳动价值劳动新异化

    平等权视角下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以值班律师"同案不同援"问题为切入点

    刘玫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这彰显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理念.法律援助作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等化更是在诉讼中实现公民平等权的应有之义.然而值班律师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法律援助形式之一,其实践运行中"同案不同援"的问题显著,具体表现为值班律师个体能力参差、尽职程度差异明显以及诉讼权利受限等,这也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平等权保障.而且,值班律师是"认罪认罚从宽""律师辩护全覆盖"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提升法律帮助效果直接关涉改革的正当性基础.值班律师的公设辩护人化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而言,应推进值班律师队伍构成的一元化建设,提升与优化配置值班律师的津贴补助,同时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值班律师的各项职责.

    形式平等实质平等值班律师公设辩护人一元化队伍认罪认罚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