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月刊

1001-8263

njshkx@163.com

025-83611547

210018

南京市成贤街43号

南京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发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当今热点问题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基础、时代特征与实践路径

    柯艺伟张振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崭新形态和当代呈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文化担当和历史自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非空中楼阁和纸上空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底蕴.作为新时代党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呈现出领导主体的先进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价值立场的人民性及文明体系的开放性等时代特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文明互鉴,努力推动中华文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与跃升,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持久和丰盈的精神动能和文化支撑.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领导

    关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

    魏屹东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全球性关注.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也因此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通用人工智能意义何为、能否实现、如何实现、能否通过图灵测试,回答这些问题势必涉及通用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体的感知表征能力、具身性、因果创造性以及文化特性.这些方面是人类智能都具备的,通用人工智能要达到人类水平的智能,就不能不考虑这些方面.如果这些方面得以人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就不再是奢望.

    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性适应性表征

    梅洛-庞蒂与延展认知

    孟强
    20-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中,梅洛-庞蒂对涉身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他与延展认知的关系尚未得到重视.从思想史上看,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几乎没有对延展认知产生影响,不过,从思想逻辑上看,二者具有相同的旨趣.通过考察作为在世存在载体的身体及其延展性,这一点得到了有力论证.它们均拒绝内在主义,主张知觉和认知是人与外部技术工具的协同成就.在日新月异的技术社会,这一思路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技术对认知的重要价值.

    梅洛-庞蒂延展认知现象学认知科学技术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内涵、动力与路径

    巫强胡蕾蒋真儿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重构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历史规律,以及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历程都证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存在历史必然性.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要求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协同创新为依托,以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为目标,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其动力来源于释放微观主体的自发推动力和发挥政策改革推动力,实现路径包括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数字技术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中的黏合剂功能等.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基于人文经济学视角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王忠李小霞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经济将经济行为嵌入社会文化,倡导发展具有公共性和包容性特质的经济活动.城市作为经济文化中心,其演进过程具有二重性,既生产力进步与文明滞后、市场价值观迸发与社会价值观萎靡并存,并由此产生城市精神生活问题.人文经济的理论逻辑有助于解决城市精神生活贫瘠的问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对此,从技术、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视角重新梳理城市的类型及其演进,并基于人文经济内涵发展出人文城市概念.人文城市是对传统手工业城市生态关系的回归与超越.将城市作为有机生态系统,将人文精神融入城市空间表征和社会互动系统,通过平衡人与技术、和谐社会人际关系,重构公共文化生活等方式,提升城市精神生活活力,发展多元和包容的城市经济体系.

    人文经济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人文主义

    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双维视角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顾江刘玉杰田晓仪
    47-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兼具经济繁荣和社会责任双重效应.基于文化产业集聚化、融合化和数字化的客观发展规律,遵循"要素-企业-市场-制度环境"的现实发展需求,对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双维视角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要素配置效率-规模效率-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构成文化产业效率变革的有效路径,人才红利引领、文化资本支撑以及数字技术驱动成为文化产业动力变革的主要路径.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协同作用,共同推进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效率变革的文化产业生产关系优化、面向动力变革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升级和面向国家发展的文化产业高质量跃迁的中国战略选择.

    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城市韧性:理论渊源、定位张力与逻辑转变

    王刚吴嘉莉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韧性概念备受关注,意味着城市治理进入一个新的范式.剖析城市韧性的理论渊源,发现城市韧性的特征可以概况为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其是物质、体制、能力、心理的四维一体,二是强调鲁棒性和适用性的统合.城市韧性是当前复杂社会治理中,对风险概念的另一种替代.我们需要认识到,城市韧性是对以往城市治理逻辑的系统转变,意味着对经济效率、有机系统、统一绩效标准等传统理念的排斥.需要辩证系统地认识城市韧性的"推进与挑战",认识到城市韧性真正地加以实施和推进,需要巨大的社会转轨和理念转变.

    城市韧性韧性城市风险预防治理逻辑

    演进韧性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从结构到过程的建设路径

    任园园张勤
    65-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社区韧性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现实冲击,韧性治理面临着韧性建设与应对公共安全危机匹配不足的阶段性新问题.以强"社会—生态"记忆、强"自我组织"能力和强"学习型"结构为特征的演进韧性能够为克服问题提供重要理论支撑.良好的演进韧性可作用于复杂动态的社会生态系统,能够在利用、保存、释放和重组四个不同阶段的循环中实现转化均衡,建立起适应性更强的韧性系统.本文基于维护演进韧性可持续性的原则,结合当前韧性治理实践,从上述四个阶段分析阐释了韧性治理从结构性建设向过程性建设的转型路径,具体分析了维护韧性演进可持续的机制和做法,为推进社区安全系统在不同的韧性发展阶段克服错位问题并实现韧性演进提供参考思路,以期丰富当前的韧性治理理论.

    城市社区韧性治理重大公共危机演进韧性

    数字法治中的立法消极与司法能动

    高艳东
    7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数字领域的风险日渐增多,出台新法以积极应对数字化风险,是很多国家立法者的本能选择.欧盟立法推崇积极主义,美国立法则相对克制,而中国立法受欧盟影响巨大,不断跟随欧盟脚步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以控制数字化风险.但是,立法者会不自觉地把"安全第一"而非"高效发展"作为价值追求,积极立法最终导向强监管主义,会阻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数字经济早期,我国立法更需要奉行消极主义,为新技术和新产业留下发展空间,这不意味着法律的不作为,而是要求法律从"通过系统立法全面控制风险"转向"通过灵活判例解决实践问题".本着能动司法的理念,法官可以站在"整体法秩序"的立场上审判新型案件,而无需拘泥于具体条文.法官可以通过创新性判例克服工业时代法律的缺陷,或者在法律空白区适用中央文件解决数据争端,而对于判例冲突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同案异判审查制度.

    立法积极主义强监管模式司法先行判例法同案异判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者侵权免责事由的识别重整

    李彤
    8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者民事侵权纠纷日益增多的现实,合理认定免责事由是保障行业发展生态与保护民事权益平衡状态的重要侧面.提供者的侵权免责事由在现行法中无法得到完全的识别定位.数据先天不足、模型运行失控和用户不当行为使提供者在数据训练和生成内容环节的侵权易发,由此应关注影响数据状态的客观条件,并从知悉、预防、补救等环节的行为边界出发探讨免责的可能性.应充分对照风险型技术运行的现实特点,以认可条件受限、技术不足、路径障碍为前提,在动态共治风险场景理念下综合审视免责事由设置的价值偏好.应从底线型、场景型、因果型三个方向出发,重整提供者的侵权免责事由体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者侵权免责事由动态共治风险场景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