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

冷明祥

双月刊

1671-0479

nyxb_sh@njmu.edu.cn

025-86862862 86862036

210029

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0年底,双月刊,ISSN1671-0479,CN32-1606/C,秉承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办刊宗旨,本着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刊登与医疗卫生事业相关的社科类学术论文,如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生命伦理、健康管理、医学教育等领域,结合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设立重点栏目为卫生服务、金陵医史和医患沟通,为全国各级医药类高等院校师生及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OECD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与卫生资源配置的门槛效应研究

    周建芳陈燕儿林洁
    43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搜集32个已进入中重度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1965-2021年的1 824条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老龄化水平与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在规律,为我国规划卫生资源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水平与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每千人口医生数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每千人口住院床位数呈负相关.人口老龄化水平与卫生支出占GDP比重存在14.486%水平的结构性跃升,相关系数从0.1129上升到0.169 1;在17.599%的水平上与每千人口医生数存在结构性跃升,相关系数从0.008 2上升到0.025 9;人口老龄化水平与每千人口住院床位数在中重度老龄化时期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建议我国中重度老龄化地区加大卫生人力资源培养和资金投入力度,其他地区提前规划,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OECD国家卫生资源门槛效应

    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沈逸歌魏骅陶群山解晓融...
    440-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TOPSIS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综合得分、系统协同水平及可能存在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22年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水平、内部系统间耦合协调度均呈增长态势,三省一市差距明显,综合得分与耦合协调度从高到低分别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优质卫生资源欠缺、政府卫生支出不足、高质量卫生人才匮乏、基层卫生建设不力等问题是医疗卫生体系及内部系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为推动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医疗卫生体系耦合协调度长三角地区

    基于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界定育龄女性再生育压力

    樊雪梅周春秀李六兰张爱霞...
    449-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界定育龄女性再生育压力的概念内涵,系统检索PubMed等7个数据库中与育龄女性再生育压力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分析文献.最终纳入文献34篇,经梳理发现,育龄女性再生育压力包括3个概念属性:针对生育过的育龄期女性(对象)、产生于女性考虑再次生育子女时(情境)、压力具有多维性(表现);前因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因素;后果包括导致育龄女性再生育焦虑,抑制其再生育意愿,影响其再生育行为.建议研究者结合育龄女性再生育压力的概念内涵,进一步对压力水平、压力形成及调控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索.

    生育压力概念分析生育率生育意愿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

    张国海程蕾
    457-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养老制度不断发展,对生育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0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生育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发现,养老保险、人口老龄化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育水平的提升,且养老保险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将养老保险和人口老龄化交互后,其对生育率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养老保险对生育率的抑制作用高于中部地区,且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调节效应最为显著.从长远考虑,应将生育与养老保险有效结合,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规模化养老,避免养老对生育资源的挤占,促进人口与社会保障长期均衡发展.

    人口老龄化生育率养老保险

    基于扎根理论的医学院校教师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兴梅陆方
    463-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低生育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之一.作为育龄群体的一部分,医学院校教师在"生育—教育"双重压力下遭遇强烈的发展冲突和生育挑战.为了解该群体的生育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文章运用理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某医学院校22名教师开展半结构化访谈,通过扎根理论对原始资料进行质性研究.基于三级编码梳理出27个概念类属、9个初始范畴、3个主范畴和1个核心范畴,并通过开发故事线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医学院校教师生育态度保守与生育意愿低迷并存、个人发展追求与家庭责任难以平衡、理想生育条件与客观现实状况不符等,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扎根理论医学院校教师

    躯体疼痛程度和睡眠时长在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量和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

    童迁潘晨靖徐芳芳苏丹...
    470-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CHARLS)2020年数据中≥60岁的患慢性病老年人6 826名,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饮酒状况、正常工作劳动程度、患慢性病数量、睡眠时长、躯体疼痛程度是患慢性病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躯体疼痛程度和睡眠时长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数量和抑郁症状产生链式中介效应和独立中介效应.应重视慢性病共病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和老年人躯体疼痛管理,出现躯体疼痛及早预防治疗,保持良好心情,适当增加运动和睡眠时长,增加休闲娱乐活动,减少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提高老年人健康生命质量.

    慢性病抑郁症状躯体疼痛睡眠时长中介效应

    我国中年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探索

    滕敏杰魏骅陶群山
    47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数据,探讨我国中年人生活方式与抑郁倾向的关系,为促进心理健康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每晚睡眠6至9小时、每周工作4至5天、年收入适中的中年人,抑郁水平较低;而自评健康状况不佳、每月不上网、文化程度低以及非在婚的中年人抑郁倾向相对较高;性别和年龄存在调节作用.应倡导和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保证高质量睡眠时长,实施优化工作周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经济援助和职业再培训,提高个人年收入;坚持整体身心健康观,实施精准关怀,以提升我国中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生活方式中年人抑郁

    生活方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杜锐扬温勇宗占红
    484-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21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老年人生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直接影响,生活方式越丰富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健康状况在生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为正向,即生活方式可以通过促进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阶层认同对中介效应的前半段有显著的负向调节,即阶层越高的老年人,其生活方式对健康状况的影响越弱.建议关注和改善老年人生活方式,完善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增进老年人福祉.

    主观幸福感生活方式健康状况阶层认同老年人

    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影响因素调查

    王越郑沛瑶赵蓝希陆佳妮...
    491-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影响因素,选取江苏省某医科院校的631例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上调查,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101.04±18.65)分,处于中等水平.被调查医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家庭教养方式、心理资本是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还有待提高,高校教育者可以不同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心理资本影响因素

    卫生执法视角下"通报批评"的行政处罚适用:原则阐明与救济构想——基于818例通报批评

    陈奕吉
    498-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将通报批评新增为一般行政处罚种类,自此通报批评在执法中被广泛适用,特别在公共卫生执法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完成了立法到实践的转向.通过实证分析公共卫生执法下818例通报批评行政处罚发现,其执法运行实效不尽如人意,未达预期的处罚效果,空白缺位的救济措施使其一般化适用陷入不孚众望的尴尬境地.溯其原因,亟待规范的不恰当适用造成了对比例原则等诸多法原则的严重破坏.为实现通报批评的正确适用,需解构其处罚效果以进行执法路径优化,并参照比较法提出救济要求,引入民法中的"更正权"和"回应权"构建救济制度.

    通报批评行政处罚卫生执法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