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刘伟冬

双月刊

1008-9675

83498094@163.com

025-83498094 83498095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创刊20多年来,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关注当代艺术,探索艺术教育改革之路。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视窗里的中国图像——约翰·巴罗《中国行记》与科学图谱

    郭亮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欧洲人通过海上航线到达中国.他们以新奇的目光记录了沿途观察所见,绘制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写实景观.来华使团借用科学方法描绘了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百态,反映出繁荣的中外交流和贸易往来.约翰·巴罗的《中国行记》以特殊的视角和精美图绘表现了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他们所做的考察已经成为初识中国的科学式研究.

    中外交流科学与博物志中国行记

    解剖学图像中的秩序与意义——对高尔基与卡哈尔手绘神经图像的比较研究

    张敏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学家高尔基(Camillo Golgi)和卡哈尔(Santiago Ramón y Cajal)各自手绘了显微镜下的神经元图像,本文对此二人各自绘制的微观解剖图像进行了风格与认知心理学分析.最终发现,卡哈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科学图像区别于艺术图像的功能属性,他绘制的图像包含的信息更多,有助于意义的传达与沟通,这或许得益于他在美术学院学习过绘画的经历.

    科学图像认知心理学贡布里希秩序感科学史

    玄甲曜日——汉代甲胄中的艺术与科学

    黄明园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胄是古代将士在战争中用于护体的装具.汉代是中国古代甲胄发展的奠基时期,形成了以铁甲胄发展为主的基本格局.科学技术是汉代甲胄材质、结构、装饰发展的基础,也是认识甲胄形式美的途径,两者联系紧密.通过对汉代甲胄中科学的解读,揭示其艺术内涵,实现对汉代甲胄从科学到艺术的再认识.

    甲胄材质结构艺术

    重绘"山海":明胡文焕刻"山海经图"与近世《山海经》的知识重构

    程梦稷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晚明坊刻的书籍史语境下,胡文焕刻"山海经图"一方面以其世俗化的图文形态,勾勒出《山海经》接受史中"到民间去"的重要流脉,另一方面则在与日用类书"诸夷门"等通俗文献的互文中,折射出近世民间视野中关于《山海经》知识的重构方式,并由此为理解早期经典的民间接受与知识传递提供了重要线索.

    《山海经》胡文焕山海经图接受史知识传递

    如何标识形象——汉画中形象的组成和意义标识

    张彬彬朱青生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汉画数据库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探讨汉画中形象的意义标识.汉画中的形象,其意义的识读依赖于组成形象的各部分的意义识别,也依赖于形象与其他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意义的识别.本文从图像结构分析形象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关系的类型,并讨论形象描述中的术语构词等,作为图像分类、图像标注和索引的基础.

    汉画图像标注图像结构

    从"法"的三个层次观复"唐尚法"的书学命题

    芮念晨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巘"唐尚法"命题中"法"的理解不必局限于书学技法的表层,"法"是事物的本然性、实然性和应然性的一种深刻、清晰而集中的总结,从"法"的深层义视角探究这一命题的内涵是值得尝试的路径.

    唐尚法本然之法实然之法应然之法

    晚唐翰林书待诏的工作、社交与书法传承——以荥阳毛氏家族为中心

    闫章虎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荥阳毛氏是晚唐时期重要的翰林书待诏家族.这一家族先后有两代五人成为书待诏,在翰林院供职达七十余年.毛氏家族的书法技艺不仅供奉宫廷,也是维系家族地位、社会关系甚至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凭借.毛氏家族在翰林院的长期延续,则建立在其家族内部稳定传承的书法技艺之上.

    晚唐翰林书待诏家族荥阳毛氏

    盐商子弟查礼的绘画交游研究——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

    张益嘉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商查氏家族是清代天津风雅文化的重要赞助人和推动人,查礼是家族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本文引入地方诗人社群的概念,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研究查礼早年闲居天津时期与离津为官初期的绘画交游活动,着重分析其中的运行机制,最后总结水西庄诗人群体在查礼绘画交游中的重要作用.

    查礼盐商子弟绘画交游地方诗人社群形象塑造

    博采、捉刀或抒意:乾隆帝书画题跋方式探赜

    孙启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隆皇帝对书画的嗜尚,不仅体现在藏品上随处可见的钤印,亦见于其所题就的大量御诗与考据跋文.然今人论及乾隆的题跋行为,往往容易产生其乃随性而为且无规律可循的刻板印象,实则并非如此.本文将依托史料与墨迹,围绕内容类别、画面形式、参与人群、书写手段等展开探讨,分析乾隆皇帝进行书画题跋活动的主要方式.

    乾隆书画题跋宫廷雅集词臣代笔

    伊人谓谁?明清"洛神图"中的女性想象

    王珮璠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商业绘画"洛神图"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介于"洛神"与俗世美人之间的模糊性.究其成因,一是男性文人对女性的想象以及女妓群体的自我想象,二是潜藏于"美人画"幻生观念下的"洛神图"绘画空间的情欲隐喻,三是"书画合璧"形制背后的文人书画传统.三者合力,共同完成对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

    明清美人画洛神图性别话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