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邹建平

季刊

1008-9667

n3719292@yahoo.com.cn;3719292@163.com

025-83498094、83498095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Music & Performance)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创刊20多年来,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关注当代艺术,探索艺术教育改革之路。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新学科目录视域下艺术专业博士的建设与发展

    周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出台,新的学科目录调整使艺术领域新设立的6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建设与培养进入新的探索进程.艺术领域专业博士建设缺乏本土经验,在宏观层面,如何顺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包括在人工智能、ChatGPT、元宇宙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建设艺术专业学位,其与学术型学位区别在哪里,以及专业硕士如何衔接,都有待确认.在中观层面,面对实践性专业学科指向,不同类型院校如何贯彻国家政策,同时结合地方文化做出地方特色而为行业、企业输送特色人才也需要研究.在微观层面,高等院校如何执行专业博士招生与培养,如何确立毕业标准等问题的也亟待解决.纵向梳理、横向比较和归纳国外专业硕士及专业博士的建设经验,同时参考国内其他专业的专业博士点建设经验,可提出一种可供参考的思索路径.

    全艺术专业学位专业型博士新学科目录专业博士点建设

    "破"与"立"——关于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解读与思考

    彭吉象仝妍洪宇涵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的正式颁布为国民教育发展带来了各种新的变化,当中最为显著的修订内容便是对艺术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基于原先艺术课程,不断打破更新传统模式,从局限于单科知识素养扩充到综合核心素养,从将艺术学科作为专业技能工具的教学思维转变为关注各科艺术在教育中最为核心的文化情感价值,从受艺术教育界限的"割裂式"输出到五育并举的多元化理念共通,修订工作中的每一步都是在动态的"破"与"立"之中进行变换,从而确定更加符合国民教育需求的艺术课程标准.

    艺术课程标准课标改革修订艺术教育义务教育改革理念

    沉浸与编织:对歌套路与跨日对歌的持续

    肖璇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民间跨日对歌套路丰富的地方知识和文化表征下,中国两性对歌的思维导图、行为规范、音素资源和礼唱过程等集体歌唱要素值得关注.作为"时间空间化"的歌唱诗性智慧,除了不同时段"歌路"和歌书、叙事歌、歌牌、典故组成的歌套交织的纵横经纬线,对歌时间跨度还与"以和为继""群己平衡"的循循之礼有关.而对歌套路具有唱腔模式化意义不仅促发视、听、唱、思多感官加入,也是民间即兴两性对歌"声声不息"的传统人声资源.

    两性对歌跨日对歌对歌套路歌唱礼俗

    智慧与权巧:作为音乐家的佛陀

    周钟刘舒怡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典中一则佛陀奏乐的公案引起我们对佛教音乐意蕴的追问,通过对佛陀音乐修养、音乐观的探讨,可以知道佛陀对音乐的真实态度是批判与肯定、禁与用的辩证统一,并反映在教理和戒律中,而执于任何一端都不能代表佛陀的本怀.在了解佛陀的音乐辩证法后,便可理解佛陀奏乐的真义,这就是以智慧、慈悲为导,以歌舞伎乐作现身说法、以音乐作度生之善巧方便,这一传统在践行菩萨道的北传佛教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佛陀奏乐佛教音乐观戒律智慧善巧方便

    田芝翁《太古遗音》成书年代考辨

    朱麒润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田芝翁《太古遗音》作为首部以琴事为学之专书,在我国琴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此书成书年代众说纷纭:有言成于北宋者,亦有言成于南宋者,还有笼统概言成于宋代者.依田书之别本明精钞彩绘本《太古遗音》为文献基础,考察宋代避讳制度;依田书之别本明刊缀目残本《太古遗音》为文献基础,考察宋代用尺制度,可以确定田书不可能成于北宋初期以及南宋.结合宋代避讳制度、用尺制度和相关历史背景考察,可以推知田芝翁主要生活在北宋后期,同时可以断定田书应当成于北宋钦宗年间,即宣和七年(1125)末到靖康二年(1127)初之间.

    《太古遗音》成书考证避讳制度用尺制度

    全面抗战时期战地音乐教育工作考述

    张珂
    30-3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以来,战地音乐逐步在我国各战区部队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提振部队士气、调节士兵心理的重要方式,音乐在前线得到了政府、军队、社会组织的重视和发展,战地音乐教育工作逐渐走向正规.全面抗战爆发后,为进一步满足士兵对战地音乐的需求,各战区加强了战地音乐教育在人员和资金上的投入.此时的战地音乐教育工作虽存在文艺干部严重短缺、工作频频从头开始等方面的困难,但总体上呈螺旋式上升之发展态势,其培养模式和作品创作上亦逐步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全面抗战战地音乐音乐教育

    西安鼓乐宫调研究问题三则

    李琳倩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宫调"是研究西安鼓乐的重要论题,亦是西安鼓乐被誉为"唐宋遗音"的重要论据支撑.思考如何认识西安鼓乐的译谱音列、记谱音列、其宫调的唐宋渊源三个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西安鼓乐宫调的结构关系及其历史源流.从西安鼓乐宫调在记谱所用八声音列的框架内兼备"宫-徵"关系的两均、各均以4个乐调涵括三种音阶来看,其与唐宋时期的燕乐二十八调在建构理念、结构关系、音阶构成等方面存在明显共性.这不仅说明二者存在历史继承关系,还能体现中国传统宫调理论在历史变迁中稳定传承的部分线索.

    西安鼓乐宫调燕乐二十八调

    图写琴曲:"秋鸿"琴谱册研究

    吴芷璇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秋鸿"琴谱册是一套图像与琴谱合装成册页的特殊古琴谱.从图、谱、曲的时代风格分析,它应该是由明代宫廷制作,制作年代在1425-1546年之间.细读琴谱册中的《秋鸿图》与《秋鸿》谱,可以观察到画家是如何将琴曲绘制成图像,琴曲又是如何影响图像的表现.《秋鸿图》有别于一般的"芦雁图",它作为琴谱册的一部分,与《秋鸿》谱相互配合,具有教授指法、图解琴曲、传达情绪的作用.从与鼓琴活动有关的实物资料来看,乐器、演奏空间与琴谱中出现的纹样、图像等视觉元素,都说明图像与音乐一直紧密相连,"秋鸿"琴谱册仅是具体实例之一.

    "秋鸿"琴谱册秋鸿曲芦雁图图曲关系明代琴谱

    上党细乐与冀中笙管乐风格差异及其成因辨析

    董郑峰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党细乐与冀中笙管乐同属北方"笙管乐"乐种,但音乐风格却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同名同曲,在韵谱等方面亦存在一定区别.除了普遍意义上地域、方言等潜在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冀中笙管乐属于僧道音乐风格的延续,而上党细乐却非宗教化风格.具体在乐谱形态方面,无论谱面还是韵唱,都有较大差异.冀中笙管乐乃至西安鼓乐,其工尺谱中存在的"阿口""哼哈"现象,并非全国所有乐种工尺谱的共性特征,这类"谱式"更多附着于僧道等具有宗教音乐特征的乐种中,而像上党细乐、潮州细乐等非僧道风格的乐种,无论抄谱还是韵谱,鲜见"阿口"现象的存在.

    上党细乐冀中笙管乐僧道音乐乐籍制度官乐民存工尺谱"阿口"

    晋剧须生丁派不同风格唱词的时长特征研究

    樊凤龙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剧须生丁果仙独自成派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以前的唱腔进行了合理的"扬弃",因而具备开创流派的条件.从晋剧流派的形成来看,演出空间与演员的独特风格是必备的双重因素,其中,晋剧须生丁派演员的唱腔风格独特性在声学层面表现出了音高时长控制的细化,并将其运用至传统剧目《空城计》和《太白醉写》之中,以此构建唱腔情感的基础与深度,凸显晋剧流派的生成路径.

    晋剧须生丁派情感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