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范欣生

双月刊

1672-0482

xbnjutcm@126.com

025-85811769,85811934,85811935

210046

南京市仙林大道138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1959年创刊,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研究、方药研究、针灸推拿、医史文献临床报道、经验交流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代谢重编程角度探讨糖尿病认知障碍浊邪害清病机

    冯慧凌云周春祥陶伟伟...
    759-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认知障碍(DCI)起病隐匿,可进一步发展为痴呆,早期防治是关键.浊为机体代谢产物或者精微物质失其正化所生,是DCI的滋生土壤.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节,脾胃纳化失调,致精微失其正化,蓄积为糖浊,进而变化痰瘀、浊毒等,蕴结脑窍,损伤认知,此属浊邪害清.神经炎症是诱发DCI的关键因素,主要受代谢重编程调控.脂质和乳酸蓄积作为代谢重编程的直接结果,是导致神经炎症的关键介质,与血液高糖水平均属于中医浊邪范畴.糖尿病环境下代谢重编程,诱导脂质和乳酸蓄积,介导神经炎症,与浊邪害清病机的发展颇为契合.以代谢重编程为切入点,探讨DCI浊邪害清病机的现代生物学认识,为中医药防治DCI提供新思路.

    浊邪害清糖尿病认知障碍代谢重编程神经炎症脂质蓄积乳酸蓄积

    李东垣阴火学说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探讨

    吴玲玉宋咏梅
    76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火学说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刻而广泛的临床指导价值.对阴火学说的内涵及产生背景进行分析,提出阴火证的核心病机为气虚不运,郁而化火;气虚不升,湿热下注;气虚不固,相火上冲;气虚火盛,伤津灼血.通过梳理阴火学说的常用方药和在内科杂病的临床应用,总结各疾病的辨治要点,深化对阴火证内涵的认识.

    李东垣阴火学说阴火证临床应用糖尿病慢性胃肠疾病肿瘤发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心律失常

    基于LC-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参白解毒方抗结直肠腺瘤癌变成分及作用机制

    刘丽闫秋莹范晓萱范旻旻...
    77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解析治疗结直肠腺瘤(CRA)的临床验方参白解毒方(SBJDD)化学成分并探究其防治CRA癌变的潜在机制.方法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方法,分析SBJDD水煎液及口服该方大鼠的血浆样品中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SBJDD在CRA癌变不同阶段的潜在活性成分,探究其抗CRA癌变作用机制;开展体外实验验证SBJDD抗CRC作用机制.结果 在SBJDD水煎液和大鼠口服该方后的血浆样品中分别鉴定出 152 和 41 种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在结直肠上皮炎症(CREI)阶段,SBJDD中潜在活性成分Epiberberine和Kushenol H等可能通过作用于PIK3CA、MAPK3 和PIK3CB等靶点,影响PI3K-AKT和Ras等信号通路,调控与蛋白质磷酸化和信号转导等相关的生物过程;在CRA阶段,该方中活性成分3,7-Dihydroxycoumarin、Palmatine和Kushenol A等可能通过靶向AKT和EGFR等靶点,影响HIF-1、Rap1 等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等生物过程;在CRA癌变阶段,3,7-Dihydroxycoumarin等潜在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TP53 等靶点,影响PI3K-AKT和甲状腺激素等信号通路,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和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在CRC阶段,p-Coumaric acid等潜在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PRKCB等靶点,影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体外研究表明,SBJDD显著抑制HT29 细胞增殖,并抑制EG-FR和PKC蛋白的表达.结论 SBJDD中化学成分主要由生物碱、有机酸和黄酮类成分组成,方中成分在CRA癌变的不同阶段中与不同的靶点结合,调节相关的信号通路,产生治疗效果.

    参白解毒方结直肠腺瘤癌变UPLC-Q-TOF-MS网络药理学

    枸杞子-菊花药对提取物对豚鼠光源性近视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王颖异朱悦王育良郭盛...
    785-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枸杞子与菊花药对配伍对发育期豚鼠光源性近视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基色荧光灯照射发育期豚鼠,建立光源性近视模型,枸杞子-菊花提取物添加饲料饲养豚鼠,利用眼科A型超声测量仪检测眼轴,HE染色观察豚鼠视网膜病理损伤,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豚鼠视网膜多巴胺(DA)及褪黑素(MT)含量,转录组学分析等方法探讨枸杞子-菊花对豚鼠光源性近视的影响.结果 造模 6 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豚鼠眼轴显著增长(P<0.01),近视模型建立成功;枸杞子-菊花提取物可有效减缓模型组豚鼠晶状体加厚、玻璃体腔加深,进而延缓整体眼轴的过度增长;模型组豚鼠视网膜组织变薄,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的厚度及细胞数目显著降低,神经节细胞核稀疏,神经节细胞层空泡化明显,枸杞子-菊花提取物能保护视网膜细胞,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的厚度及细胞数目增加,神经节细胞核增多;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豚鼠视网膜内DA、M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枸杞子-菊花提取物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组豚鼠视网膜及血清中DA含量(P<0.01,P<0.001);眼部转录组学分析筛选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等相关途径;ELISA结果显示,高剂量枸杞子-菊花提取物能显著增加PPARγ、COL1A1 含量(P<0.01),降低SMA含量(P<0.05).结论 枸杞子-菊花药对具有延缓发育期豚鼠光源性近视发生及发展效用,保护视网膜细胞,改善人工光环境导致的DA分泌紊乱,参与调控眼部PPARγ水平,对光源性近视的防控具有积极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创制眼功能健康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枸杞子菊花药对近视光环境视网膜多巴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蕲艾挥发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感染性皮肤创口愈合的机制研究

    吕丰梁云靖宋伟姚雨峰...
    795-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var.argyi cv.Qiai)挥发油对感染性皮肤创口愈合的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将 30 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5 组:空白对照组、膜剂基质组、阳性对照组(3 mL·kg-1 莫匹罗星软膏)、低剂量膜剂组(每贴含 7.3 mg蕲艾挥发油)和高剂量膜剂组(每贴含 57.6 mg蕲艾挥发油).小鼠麻醉后在背部剪一直径 10 mm的全层皮肤圆形伤口,止血后在创口处涂抹 100 μ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1.5×108 CFU·mL-1),各组采取前述方式处理伤口,每日换药并观察皮肤创面愈合情况.术后12 d处死小鼠取创面皮肤做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学特征;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创口皮肤组织愈合相关因子Col1a1、Col3a1、Fn1、VEGFA及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 mRNA和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 利用PI3K抑制剂PI-103 探究蕲艾挥发油对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的潜在影响.结果 动物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膜剂组的相对创口面积显著降低;创口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胶原纤维表达增加;qPCR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膜剂组的VEGFA、Col3a1 和Col1a1 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 mRNA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的p-PI3K/PI3K及p-Akt/Akt比值均显著上升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细胞实验结果也证实,蕲艾挥发油对NIH-3T3 细胞的PI3K/Akt信号通路存在调控作用.结论 蕲艾挥发油可促进创口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及促进胶原表达有关.

    挥发油皮肤创口PI3K/Akt信号通路炎症因子胶原蛋白

    白头翁汤调控PI3K/AKT-HIF-1α通路治疗VVC小鼠的研究

    陆松侠段强军王瑞麟郭希...
    804-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路探究白头翁汤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SPF级昆明种小鼠采用苯甲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联合白色念珠菌混悬液阴道接种建立VV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23.4、11.7、5.85 g·kg-1),氟康唑组(0.02 g·kg-1),每组 20 只.另取 20 只小鼠只注射苯甲酸雌二醇作为空白组.模型成功后次日给药,连续 14 d.末次给药 2 h后,巴氏染色法观测阴道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量;HE染色法观察阴道组织形态;ELISA法测定阴道组织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2(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2,NOX2)、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qPCR检测阴道组织 PI3K、AKT、HIF-1α的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阴道组织p-PI3K、PI3K、p-AKT、AKT、HIF-1α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阴道灌洗液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P<0.001);阴道黏膜层脱落严重,大量炎细胞浸润;阴道组织ROS、MDA水平升高(P<0.001),NOX2 活性提高(P<0.001),SOD活性降低(P<0.001),PI3K、AKT、HIF-1α mRNA表达降低(P<0.001),p-PI3K/PI3K和p-AKT/AKT的比值、HIF-1α蛋白表达降低(P<0.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白头翁汤高、中剂量组阴道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明显(P<0.01,P<0.001);阴道组织黏膜状况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阴道组织 ROS、MDA水平有所降低(P<0.05,P<0.01,P<0.001),NOX2 活性降低(P<0.01,P<0.001),SOD活性升高(P<0.01,P<0.001);白头翁汤高剂量组阴道组织PI3K、AKT、HIF-1α mRNA表达升高(P<0.001),p-PI3K/PI3K和p-AKT/AKT的比值、HIF-1α蛋白表达升高(P<0.001).结论 白头翁汤可通过调控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发挥对VVC的治疗作用.

    白头翁汤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ROS

    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抗炎抗真菌的作用研究

    袁文博钟宏耀成欣怡魏坤...
    812-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在体内和体外抗炎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采用MTT、qPCR和ELISA法测定其抗炎作用;通过肉汤稀释实验、杀菌动力学、芽管抑制、XTT还原试验等方法来考察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的抗真菌作用;体内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皮肤病模型,考察其疗效和机制.结果 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中的紫草对RAW264.7 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红花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IL-6 的生成.紫草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活性,其杀菌模式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紫草能显著减少白色念珠菌芽管的形成,破坏其生物被膜;红花对白色念珠菌没有直接杀灭作用,不能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但其显著减少白色念珠菌的菌丝生长,并提高其ROS水平.结论 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中紫草和红花配伍,可以协同起效,具有减轻炎症损伤,治疗皮肤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功效.

    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抗真菌抗炎白色念珠菌

    基于GC-MS代谢组学的牛黄解毒片配伍减毒机制研究

    马袁静许伟辰单进军李永明...
    823-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牛黄解毒片复方配伍的减毒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24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雄黄组(1.0 g·kg-1)和牛黄解毒片组(7.8 g·kg-1),每组 8 只,连续口服给药 14 d,采集各组小鼠的肝脏和肾脏,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肝脏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肾脏中肌酐(Cr)、尿酸(UA)的含量;GC-MS代谢组学分析肝脏和肾脏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与雄黄组比较,牛黄解毒片组小鼠肝脏中ALT、AST和肾脏中Cr、UA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肝脏和肾脏病理损伤减轻;筛选出柠檬酸、抗坏血酸、天冬酰胺、左旋多巴、苯丙氨酸等 17 种与减毒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涉及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的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等通路.结论 牛黄解毒片复方配伍降低了雄黄的肝肾毒性,减毒作用可能与回调氨基酸代谢有关.

    雄黄牛黄解毒片配伍减毒代谢组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氨基酸代谢

    宣白承气汤治疗肺热腑实型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朱桂松尹小芳诸虹贾蓉...
    831-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宣白承气汤对肺热腑实型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呼吸、氧合功能及血清水通道蛋白(AQP)1 和AQP5 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0 例肺热腑实型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宣白承气汤,2 组疗程均为 7 d.比较治疗前后 2 组患者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机械通气使用率、临床疗效评分(CURB-65、CPIS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指标[腹内压、血清促胃液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清AQP1 和AQP5 水平,记录并比较 2 组患者治疗期间机械通气天数及ICU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呼吸频率、中医证候积分、腹内压均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GAS、AQP1 和AQP5 水平及氧合指数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宣白承气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和氧合功能等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QP1 和AQP5 有关.

    宣白承气汤重症肺炎胃肠功能障碍肺热腑实型氧合指数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5

    从"内虚外损"理论辨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崔何晴许文彬尚莉丽施卫兵...
    838-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尚莉丽教授基于"内虚外损"理论辨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经验,认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脏腑娇嫩、正气不足,谓之"内虚";外邪反复侵袭,寒热兼夹,损伤气、血、精、神,谓之"外损";"内虚外损"导致患儿反复感邪,身心受累,影响生长发育."内虚外损"理论突出内、外因素对儿童RRTIs的影响,反映了病机演变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临床分期治疗,急性感染期风热证治以辛凉清散,风寒证治以辛温开闭,虚实夹杂证活用攻、补、和、托诸法,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感染间歇期以扶助正气为目的,兼顾上、中、下三焦,采取益肺、健脾、补肾等治则,为儿童RRTIs的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内虚外损分期论治名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