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开管理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管理评论

李维安

双月刊

1008-3448

nkgl@163.com

022-23505995 022-23498167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商学院

南开管理评论/Journal Nankai Business Review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缘关系与机构投资者合谋报价:来自科创板IPO的经验证据

    方红星刘霞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科创板IPO公司为样本,基于地缘关系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合谋报价行为.研究发现,科创板IPO过程中,存在地缘关系的机构投资者一致报价概率显著更高;在考虑了信息相似性、锚点报价问题、羊群效应及其他关系类型的替代性解释后,该研究结果依然成立,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涉嫌实施基于地缘关系的合谋报价行为.拓展性分析显示,监管加强后,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随之改变,存在地缘关系的机构投资者一致报价频率降低,微小差异报价频率提升,从而降低了合谋报价嫌疑与被监管机构关注的风险;IPO公司信息环境较好时,机构投资者基于地缘关系的合谋报价嫌疑较低.本文不仅丰富了IPO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为舆论关切的机构投资者合谋报价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机理解释.

    地缘关系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IPO)机构投资者合谋报价

    产融结合的同群效应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杨秀云刘岳虎王全良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已有关于产融结合的研究较少从同群效应视角考察.本文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2008-202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重点探究产融结合同群效应的存在合理性、产生机制及可能造成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产融结合分别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采用同群企业股票特质收益率作为工具变量及多项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领导企业的产融结合同群效应表现为"竞争动机",追随企业的产融结合同群效应是出于"信息动机".产融结合同群效应能够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但是会提高社会层面的整体风险水平.本研究拓展了同群效应及产融结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边界,为政府部门完善有关经济政策、企业制定产融结合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产融结合同群效应竞争动机信息动机

    "又练又说"——专利信息披露与并购价值识別

    李朵胡梦梦罗婷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引导资本市场重视公司的创新能力.公司的发明专利是市场了解其创新能力的重要信息来源,公司对于专利的披露决策决定了市场获知该信息的及时性.对公司而言,专利披露存在较高的成本,因此,探究向市场及时披露专利信息究竟能给公司带来何种价值,对公司的专利披露决策至关重要.本文从帮助市场识别公司并购价值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发现并购方的专利披露可以显著加强市场对并购价值的识别.机制研究显示,并购方的专利披露是市场评估其创新能力的重要信息渠道,市场会根据对并购方创新能力的认知,调整对创新能力所带来的并购价值的预期.进一步研究表明,专利披露还会促进公司的实际发展.本文为公司的专利披露决策及国家如何引导公司披露专利、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借鉴.

    专利信息披露市场价格发现创新并购

    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兼论数字金融的协同作用

    蔡栋梁王海军黄金黄宇虹...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这能否缓解实体经济融资约束,助力小微企业牵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采用爬虫技术获得超过18万条有关商业银行报道的新闻文本,创新地构造了地级市层面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将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和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据此分析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数字金融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中介机制,显著驱动了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数字金融在驱动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具有协同效应,数字金融水平越高,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效应越强.本文将制度环境划分为产权保护、产研结合、政策环境,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较好、社会平台协作度较高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小的地区,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为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支持证据,也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驱动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银行数字化转型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数字金融融资约束

    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现金股利政策:"信息面"还是"资金面"

    马鹏飞魏志华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财务决策成为一个新兴而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现金股利视角对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现金股利,其作用路径为"资金面"(改变资金安排),而非"信息面"(改变业绩预期与透明度).具体而言,存在两种效应支持"资金面"作用路径.其一为"挤出"效应,它表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在其中投入大量资金,还通过提高并购、研发等投资支出"挤出"现金股利.在该效应下,数字化转型对现金股利的负向作用仅在成长型、非国有等资金相对紧张的企业中显著.其二为"替代"效应,它表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代理效率,对现金股利的治理功能产生替代,使企业出于节约资金的目的削减现金股利.在该效应下,数字化转型对现金股利的负向作用仅在内外部监督较强的企业中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促使企业将更多的留存收益用于非股利支出,这再次验证了"资金面"作用路径.总之,本文全面地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在理论上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股利政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实践上则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财务决策的统筹安排,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现金股利财务决策生命周期公司治理

    衰退企业"临危受命"CEO如何实现业绩反转——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阎海峰杨昕悦张骁
    61-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临衰退威胁的企业往往期望变更CEO以摆脱困境,然而何种战略能帮助继任CEO实现企业业绩反转,现有研究未能给出解答.基于此,本文将权力理论引入研究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2006-2016年变更CEO的民营制造类衰退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衰退企业继任CEO、董事会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与反转战略的组合匹配对业绩反转的影响,归纳出"董事会主导×防御型""外部CEO主导×探索型""内部CEO主导×防御型"三种反转模式,发现了"董事会为主、CEO为辅"和"CEO为主、董事会监督和咨询为辅"两类制衡关系中主导者动机和能力与战略的匹配,是实现业绩反转的关键,支持了新战略领导层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企业战略导向的匹配会影响反转战略有效性的命题,丰富了衰退企业业绩反转研究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衰退企业CEO变更董事会战略导向业绩反转

    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对联盟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的非对称影响研究

    江旭侯春青王楚凡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伙伴间冲突普遍存在于战略联盟中,如何根据冲突的不同类型选取与之匹配的治理机制对联盟后续的运营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不同类型的伙伴间冲突(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对联盟治理机制(契约治理机制与关系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的差异性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及伙伴行为不确定性对上述选择决策的权变作用.选取国内制造业企业联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联盟面临建设性冲突时,合作伙伴更倾向于选择关系治理机制;而当联盟面临破坏性冲突时,合作伙伴更倾向于选择契约治理机制.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加强了建设性冲突与关系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间的关系,而行为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了破坏性冲突与契约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联盟治理机制动态调整的理论研究,也为联盟企业在不同情境下对联盟治理机制进行适应性调整提供了指导建议.

    冲突联盟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不确定性

    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组织命运共同体:演进机制与知识基础——天虹丝绸纵向案例研究

    曾宪聚曾凯曾梓萱欧阳桃花...
    82-9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组织命运共同体是能否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蚕丝制造企业翘楚——天虹丝绸的纵向案例研究,系统分析了该新型农业组织共同体的演进过程、合作机制与知识基础.研究主要有三点发现:第一,新型农业组织共同体的演进经历了从"利益共同体"到"事业共同体"再成为"命运共同体"的三个阶段,这一发现奠定了新型农业组织共同体演进的理论基础.第二,企业与农户、共育户、家庭农场主等核心利益相关方不同的合作机制推动了新型农业组织共同体的演化.意义建构机制推动命运共同体高级形态的跃升,是对从利益嵌入机制和关系渗透机制出发构建新型农业组织的一种补充和超越.第三,组织知识、产业知识和乡土知识的整合影响了合作机制构建与运行.此外厘清了新型农业组织命运共同体演进过程中的底层知识逻辑.研究为构建新型农业组织命运共同体以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提供了路径选项与理论启发.

    新型农业组织共同体演进合作机制意义建构知识基础

    从定位双星到布局寰宇:专精特新企业如何借助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价值共创

    李树文罗瑾琏张志菲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精特新企业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典型组织,在我国面临的独特关键核心技术情境下,如何利用其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价值共创,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选取司南导航这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系统探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价值共创的助推过程.研究发现:(1)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通过触发企业确立组织身份与编排技术资源来助推企业打破资源约束、优势选择与链条边界,实现价值共创.(2)随着关键核心技术从单项突破到集成设计,阶段性组织身份依次确立,并催动着技术资源编排表现出"结构化—能力化—杠杆化"的资源变化逻辑,即从资源建构到资源外拓的能力化提升、再到资源联动的杠杆化撬动,资源编排中的企业作用也发生着从参与到参与与主导并存、再到主导的显著变化.(3)随着情境更迭,我国企业实现从单项突破到全链突破的"由上而下"技术释放,以及到集成设计的"由下而上"技术集成.本文不仅解构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助推价值共创的过程机制,而且建构了我国独特情境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后产业化应用的理论框架,补充和丰富了关键核心技术理论体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价值共创资源编排组织身份专精特新企业

    资产结构错配、激励机制与企业双元创新

    许志勇王瑾张娜韩炳...
    10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资产结构错配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资产结构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显示:高管股权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高管晋升激励和高管薪酬激励则加剧了两者之间的抑制作用;高管薪酬激励和研发薪酬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高管晋升激励则加剧了两者之间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结构错配促进了平衡式双元创新,抑制了组合式双元创新.资产结构错配对制造业、专精特新、重资产和低研发强度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大,对非制造业、非专精特新企业、国有企业及轻资产企业开发式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有效化解资产结构错配、优化企业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双元创新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

    资产结构错配激励机制双元创新探索式创新开发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