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开管理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管理评论

李维安

双月刊

1008-3448

nkgl@163.com

022-23505995 022-23498167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商学院

南开管理评论/Journal Nankai Business Review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旧地图到新世界

    白长虹
    1-2页

    数智时代组织的场景创造力构建机制研究——基于4家中国文旅企业的多案例分析

    王惊妥艳媜白长虹宋瑞杰...
    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瞬时变化的虚实融合场景为组织创造力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企业在数字创新情境下,从个体、团队和组织层面出发,利用不同的场景特征形成新型创造力.本文通过中青旅、迪士尼、米哈游、字节跳动4家中国文旅企业的多案例研究,探讨企业通过构建场景创造力实现数字创新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组织的场景创造过程,在组织的不同层面呈现出聚合场景组合式创造、开放场景延伸式创造两种类型.第二,组织的场景创造力构建,在组织的不同层面之间显现出跨层级连接机制、结构性拓展机制.跨层级连接机制的维度具体表现为场景思路引导、场景方案共享、场景目标深化;结构性拓展机制的维度具体表现为场景思路涌现、场景方案搭建、场景目标探索.第三,组织的场景创造力构建机制,体现为企业在不同场景下持续产生新想法进而塑造组织能力的过程,存在深耕迭代逻辑与快速突破逻辑两种主导逻辑.本研究延展了组织创造力分类的理论边界与组织场景创新的前端研究,探索了组织场景创造过程与组织场景创造力构建机制的理论关系,提供了数字场景下组织创造力的全新分析框架与管理启示.

    场景创造力组合式创造延伸式创造聚合场景开放场景

    打破身份的藩篱:高端化战略变革中的组织身份变革

    林海芬刘相彤
    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促使中国企业开展高端化战略变革以冲破高端市场的竞争藩篱,本质上要求企业打破已有身份束缚,构建作为高端企业的全新身份形态,实现组织身份的根本性飞跃.但对于应构建怎样的身份及身份如何变革诸多企业仍感到茫然.为此,本文以飞鹤的身份变革过程和构建起的高端身份为研究对象,探究高端化战略变革情境下组织身份的变革机理,发现:(1)高端组织身份具有"基于身份手段差异性的身份目的高端性、强内部偏好感、强外部认同感"三大特质表现;(2)高端化战略变革中的组织身份变革遵循"破局—立基—革新"的过程逻辑,经由锚定身份变革方向、确定身份变革立基和开展身份变革实践形成新的高端身份;(3)身份变革过程机理表现为在纵向维度中以身份时序结构为支撑,对横向维度的目的/手段结构进行高端化重塑;(4)身份变革依赖于内部组织实力和外部市场势力的协同演化,通过两者的动态匹配实现组织身份从中低端模糊且难以感知差异性向高端且具有鲜明差异性的跃迁.本文通过揭示高端组织身份的特质并解析其变革过程机理,对相关理论研究与中国企业的高端化变革实践做出贡献.

    高端化战略变革组织身份变革高端组织身份单案例研究

    基于内生僵局的非线性制度变革研究:以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为例

    苏靖翟庆华Tomas Karlsson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学界对制度变革给予较大关注,但主要基于"行动者中心"视角,聚焦按阶段顺利开展的制度变革过程.本研究脱离这一线性轨迹,基于多主体互动视角,研究了不同组织场域成员目标一致性在制度变革中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深入案例研究,本文提出基于内生僵局的非线性制度变革过程.研究表明,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制度变革经历了三个"目标背离—临时制度方案—内生制度僵局—新目标背离"的循环后,制度变革才彻底发生.内生制度僵局是目标背离的结果,而组织场域内制度空隙是影响僵局规模和破坏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僵局引发组织场域成员目标转变.每次僵局后,至少有一类成员对自身目标和行动进行调试,从僵局中找到新的发展路线.正是在这种反复的僵局和调试中,制度被不断解构和重构.最终,组织场域成员目标聚合,制度变革得以实现.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发展轨迹反映了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制度变革的过程,也说明了组织场域成员目标一致性及制度空隙在制度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场域制度变革僵局组织场域成员婴幼儿配方奶粉

    在位企业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应对颠覆式创新:资源可扩展性视角

    王节祥龚奕潼陈威如赵子溢...
    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位企业如何应对颠覆式创新,一直是产业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话题.已有研究重点剖析了在位企业将创新业务分离运作的"二元组织"应对策略,然而这会引致新旧业务间缺乏资源协同的新问题.汉帛国际集团是服装"大规模生产市场"的在位企业,在"直播电商、网红经济"蓬勃发展催生出"小批量定制市场"的背景下,汉帛需要应对行业新进入者从该利基市场切入进而颠覆大规模生产主流市场的挑战.对此,汉帛并未采取独立建设定制工厂的惯常做法,而是推进数字化改造,使得企业存量资源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可以兼容新旧业务.通过文献对话,本文发现汉帛采取"利用数字技术提升资源可扩展性"应对颠覆式创新的新策略;提升资源可扩展性包括"资源可跨场景共用、资源可模块化调用、资源配置可智能更新"的演进过程.与以往通过构建二元组织、重新配置资源应对颠覆式创新的策略不同,本文提出了在位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提升资源可扩展性"的新策略,并拓展了资源可扩展性的过程研究.

    在位企业颠覆式创新数字技术资源可扩展性

    管理者注意力与企业资源行动策略——基于隐形冠军持续高成长过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张记华任兵张超敏
    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隐形冠军"企业持续高成长对于解决制造业"卡脖子"难题、发挥"强链补链"功效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通过纵向解构"卫华"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的全过程,基于"管理者注意力"视角,探究"隐冠"企业实现持续高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情境扫描—注意力解释—资源行动"是企业突破成长瓶颈,并实现持续高成长性的逻辑链条;(2)管理者通过扫描组织内外部情境,解释并识别出业务、专业和模式三种成长瓶颈,并经由注意力焦点推动了管理者形成机会扩张、专业化威胁和复杂混合这三种注意力配置倾向,并最终驱动企业主导资源行动实施;(3)注意力解释起到了连接注意力情境与资源行动的中介效应,并表现为管理者通过不同的注意力程序与结构,将注意力配置传递至组织层面,从而驱动并产生相适配的资源行动.本文将微观层面的管理者注意力和组织层面资源行动联系起来,丰富了注意力视角下的企业成长研究,并为其他同类企业如何实现高成长性提供了有益借鉴.

    成长瓶颈注意力配置资源行动高成长性隐形冠军

    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数字化战略信息传递积极性——来自交易所网络互动平台投资者问答的证据

    严若森高心仪
    6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交易所网络互动平台这一典型的非正式互动性信息披露渠道,收集整理2010-2022年中国沪深两市4562家上市公司在上交所"e互动"和深交所"互动易"的投资者问答数据,研究业绩期望落差对企业数字化战略信息传递积极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业绩期望落差激发企业积极传递数字化战略信息.机制检验表明,对于数字化能力强企业,业绩期望落差主要通过管理层可置信承诺假说下的"长期性激励动机"激发企业积极传递"言行一致"的真实性数字化战略信息,而对于数字化能力弱企业,业绩期望落差则主要通过管理层自利性偏差假说下的"暂时性安抚动机"激发企业积极传递"言行不一"的粉饰性数字化战略信息.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高管数字注意力强、组织惯性小、地区诚信与法治环境好的企业中,业绩期望落差对企业数字化战略信息传递积极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数字化能力强(弱)企业,更严格的数字化信息披露规制和更大力度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对其业绩期望落差与数字化战略信息传递积极性之间的正向关系起到强化(弱化)作用,而企业积极传递数字化战略信息对增加其数字化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入和数字化创新产出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

    业绩期望落差企业数字化战略信息传递网络互动平台治理效应

    市场会奖励数字化转型的"行胜于言"吗

    苏子豪段云赵巍杨翰方...
    78-8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上市公司年报中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前瞻性信息披露和投资金额数据,本文刻画数字化转型"行胜于言"的脱耦现象.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行胜于言"有总体上的正向市场反应.机制检验表明,投资者将数字化转型"行胜于言"传递的"发展助力"和"信任提升"的增量信息视作积极信号,做出正面反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市场反应在外部支持性政策强度较高的区域或时期更强,而在不具备信息技术背景管理者负责的企业或过度负债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较弱.最后,数字化转型"行胜于言"能够显著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源、提高经营绩效与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将数字化转型的言行结合,拓宽了脱耦现象研究视角,有助于研究者和市场参与者深入认识数字化转型产生市场反应的逻辑,对于数字化转型效能提高、完善相关信息披露治理等方面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数字化转型市场反应脱耦现象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前瞻性信息披露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缩小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距吗

    李文静赵立萍许诺王彦超...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助于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削减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是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2013-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这一反垄断体系中规制行政垄断的外生冲击政策,研究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后,不同行政垄断程度的地区之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差距显著缩小,说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促进了初次分配环节的公平性.削弱垄断优势企业的融资优势与市场优势,并促使其通过调整营运资本、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是劳动收入份额差距缩小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该制度实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高度集中、市场发展较慢及劳动议价能力和劳动保护较弱的样本中.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市场公平竞争与共同富裕相辅相成,规制行政垄断、审查与清理违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将更有助于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推动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共同富裕.

    公平竞争审查行政垄断规制劳动收入份额

    中小投资者司法保护的信息治理效应:基于司法审判专业性的视角

    刘金洋叶康涛
    10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国从审判专业性的角度完善司法制度,创新性地在部分地区分批试点设立金融法院,专门审理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金融案件.基于此,本文借助这一外生冲击,研究司法审判专业性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治理效应,结果发现设立金融法院后,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显著上升,表现为应计盈余管理显著下降.机制分析发现,设立金融法院不仅能提高司法质效,而且能唤醒投资者的维权意识,提高试点地区前期信息质量差的公司的涉诉概率,还会督促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职尽责,提高独立董事发表否定意见的概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设立金融法院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果主要在内部控制质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地区官员廉洁守法程度低的组别中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设立金融法院不仅能够改善证券市场信息环境,而且能够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效果.本文结论表明,司法审判专业性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并佐证了中小投资者司法保护对资本市场健康运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积极意义.

    中小投资者司法保护司法审判专业性金融法院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