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原与草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原与草业
草原与草业

邢旗

季刊

2095-5952

0471-6966391

01001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北路28号

草原与草业/Journal Grassland and Prataculture
查看更多>>《内蒙古草业》创刊于1987年,是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主办,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学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是反映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建设和治理开发的刊物之一。本刊坚持“办刊法规及导向,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全国”的办刊方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披碱草属禾草种子的应用与生产技术研究

    毛培胜孙铭孙守江杨春华...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生态修复区,也是牧草种子生产的集中区域.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状况、草原生态修复对于种子的需求,阐明草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披碱草属禾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老芒麦、垂穗披碱草等禾草成为草原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中的主要草种.总结老芒麦、垂穗披碱草等禾草种子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建议针对我国草种业发展的区域特点,开展乡土草种为主的种子生产管理关键技术配套体系研究,突破草种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提供保障.

    披碱草属乡土草种种子生产生态修复

    密码子偏好性的相关研究及方法分析

    冉然张晓明宛涛伊卫东...
    5-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密码子偏好性指的是物种对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同义密码子的不均等使用.这样的现象和生物功能分子蛋白质和遗传信息载体分子DNA有相关联系,因此对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密码子偏好性的研究进展,实现密码子偏好性的生物学基础,并简要介绍了研究密码子偏好性的意义以及研究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研究在草业科学中应用的意义.

    密码子偏好性同义密码子遗传信息

    基于二次调查的扎鲁特旗草地退化状况比较研究

    谷玉梅王明玖邢旗刘亚玲...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扎鲁特旗草地资源和退化状况,2016年8月,在遥感监测的基础上,试验采用地面样地调查法对扎鲁特旗10个苏木(镇)的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与1980—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测设计院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16年,扎鲁特旗的轻度退化草地占1%,中度退化草地占17%,重度退化草地占82%.该旗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明显改变,灌木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和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等的数量减少;优势种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贝加尔针茅(S.baicalensis)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优势度下降;优良牧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中华隐子草(Cleistogenes chinensis)和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等的活力下降,竞争力降低;一年生虎尾草(Chloris vir-gata)、蒺藜(Tribulus terrester)和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等数量增多,生长旺盛.说明该旗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下降,结构趋于简单化.

    科尔沁沙地扎鲁特旗草地退化群落特征物种组成

    喷施肌醇对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生理影响

    聂宇东高金永石凤翎叶文兴...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肯塔基(Kentucky)"为试验材料,用5个浓度肌醇(MI)溶液分别喷施"肯塔基(Kentucky)"茎叶,喷施处理5天后进行干旱胁迫.通过观察胁迫过程植株表型变化,测定植株根长、苗长、抗氧化酶类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分析外源肌醇对草地早熟禾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 mg·L-1肌醇处理为对照,400 mg·L-1和800 mg·L-1肌醇处理草地早熟禾耐旱性显著提高,植株表型优势明显,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等生理代谢指标差异显著.由此说明,适当浓度的外源肌醇喷施草地早熟禾茎叶能够调节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代谢,提高草地早熟禾的耐旱性.

    肌醇干旱胁迫草地早熟禾渗透调节

    饲用杂交大豆与青贮玉米间作土壤特性研究

    杜雨芊王明玖索荣臻李淑宁...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4个饲用杂交大豆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常用青贮玉米"宁单34号"间作,以相应单作种植作为对照.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养分、酶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个间作配置组合,找到对土壤状况改善最佳的间作配置组合,为饲用杂交大豆与青贮玉米的高产高效种植,为在利用中维持和提高土壤养分寻找可行的途径.结果表明,不同饲用大豆与青贮玉米间作均能使土壤的酸碱度得到改善,能够有效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间作种植有助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提升,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所有测定指标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评价指标D值,以D值大小来衡量间作模式对土壤状况的改良效果,值越大效果越好.不同间作模式的综合排序为:Y/D2>Y/D3>Y/D4>Y/D6>Y/D1>Y/D5,Y/D2较其他模式,与青贮玉米间作对土壤状况的改良效果更好.

    饲用杂交大豆青贮玉米间作土壤特性隶属函数

    新麦草杂交后代群体繁殖性状评价

    高志琦云岚何茹雪何佩臻...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繁殖性状表现优异,草种高产的新麦草杂交后代材料,本研究对新麦草F1群体繁殖性状分离情况及种子产量相关因子进行探索,并对F1群体各单株材料的综合得分进行比较排序.结果显示:单株小花数、生殖枝数、单穗种子数、每小节结实种子数、单穗小花数、穗长6项繁殖性状与种子产量具有紧密关联性并可对新麦草生殖生长状况进行较全面的描述.主成分分析所得5个主成分因子对各繁殖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84.45%,通过综合评价得分,筛选出18个优良株系,其中2-2号单株代表单株种子产量的第1主成分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植株,可作为新麦草杂交育种重点选育对象.

    新麦草杂交后代繁殖性状种子产量

    内蒙古草原植物引种栽培经验

    王慧敏孙海莲邱晓郭艳玲...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草原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本文通过总结多年草原野生植物引种栽培经验,按照不同的植物学、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等特征特性,对50余种植物进行了分类概述,阐述了这些野生植物的主要利用方式,从地块选择、播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方面总结栽培经验,并对内蒙古草原植物开发利用提出建议,旨在为相关从业者及植物爱好者提供参考.

    草原植物引种栽培利用方式栽培经验

    乌兰察布市草原鼠害防治效果

    侯鑫狄张东红姚贵敏苏伦高娃...
    44-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次调查选取乌兰察布市鼠害危害4个重点区域,分别为四子王旗、化德县、商都县和察哈尔右翼后旗.通过对4个旗县草地种类、密度、鼠害情况进行防治前摸底调查,确定7个试验区.同时为保护生态安全,选取生物制剂C型肉毒素生物拌制小麦毒饵,使用飞机、大型机械进行鼠害防控,并对试验区防控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今后鼠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C型肉毒素草原鼠害防治效果

    基于CVOR模型的阿巴嘎旗北部牧户草场健康现状研究

    罗培赛西雅拉图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客观评估阿巴嘎旗北部牧户草场健康程度现状,本研究采用CVOR模型对该地区北部的4个牧户和1个封育草场进行草场健康程度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内牧户草场出现健康(牧户NR和封育草场FB)、亚健康(牧户AL和牧户CG)、警戒(牧户BL)三个层级,牧户健康现状差异主要体现在植物群落上.牧户间草场健康差异显著可能与定居放牧以来,牧户对草场的管理水平差异有关.禁牧休牧是短期调节牧区人地关系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根本之策.牧区人地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草场健康现状典型草原CVOR模型

    巴彦淖尔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及保护与利用

    于宏业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2021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查阅相关文献记载和本地区野外调查数据,列出巴彦淖尔市有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隶属10科13属,总数占全区保护种的28.3%,其中,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12种.列入《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2017年)易危(VU)5种,濒危(EN)2种,无危(LC)2种,未予评估(NE)3种,受威胁种类(包括VU、EN)7种,占保护种的53.8%.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种.本地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群数量小,生境脆弱,分布范围局限,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科研价值.本文通过对这些物种的资源现状分析,提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议.

    巴彦淖尔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保护与利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