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电大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电大学刊
内蒙古电大学刊

哈萨

双月刊

1672-3473

nmgddxk@126.com

0471-4605573

010011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华东街34号

内蒙古电大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第二个结合"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于敏
    3-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需要我们运用科学方法,不断解决实践遇到的困难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两个结合"重大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和实践的交汇点上,从彼此契合到互相成就的转换.因此,从"第二个结合"的角度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挖掘这一思想如何在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和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中巩固文化主体性,进而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的前提性省思

    单文远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必须深刻省思中国式现代化生发的前提要件.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矛盾交织,社会动乱和政治体制阻滞的历史环境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起步举步维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揭示了国家现代化发展规律,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发启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粹,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发启动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生发启动的组织保障.省思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生发的前提要件,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新时期河套灌区水利事业发展对策

    王秀艳王甲祯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河套灌区"千年基业"得以有效延续,成为国家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灌区的典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新时期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事业发展也面临水利服务机构定位不清晰、节水机制不健全、水利科技相对滞后、多方利益协调机制等问题,导致"大水漫灌"仍一定程度存在,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加以解决.

    河套灌区水利事业"大水漫灌"机构定位体制机制

    内蒙古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困境与法治路径

    张俊
    17-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新形态下,公共数据关系到整个数据要素市场的秩序和依法行政治国策略.内蒙古自治区立足本地数字经济发展实践,逐步形成了涵盖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治理规则.然而在回应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安全利益平衡之议题时存在难解之困,即公共数据立法规则抽象模糊、缺乏公共数据安全治理范式,数据共享、联合监管、激励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亟须借助建构完善公共数据治理规则体系、以多维治理模式强化公共数据安全治理、深化安全与发展协同治理的监管和激励机制等举措,为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内蒙古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数据安全治理

    "认购碳汇"的司法实践及规范路径——以内蒙古为主要研究对象

    陆璐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购碳汇"进一步拓宽了替代性修复环境的责任承担方式,有助于实现对生态环境功能价值的充分保护,助力碳汇经济发展.我国法律层面尚需对"认购碳汇"进行系统性制度性完善,司法实践中自由裁量权过大、适用混乱等问题须需解决.基于对内蒙古环境司法领域"认购碳汇"实践分析,从地域性角度探索"认购碳汇"的价值功能和规范路径,提出需要秉持恢复性司法理念,进一步规范"认购碳汇"的适用范围、条件、标准和原则,并加强碳汇损失计量标准方法、地域碳汇市场等外部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认购碳汇环境司法替代性修复责任双碳目标

    "蒙古马精神"在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中的价值体现

    杨文斌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玛拉沁夫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是辽阔的草原以及丰富多彩的草原生活,在其小说《茫茫的草原》中,体现了蒙古马不仅是草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草原民族文化精神的独特象征."蒙古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为其注入新活力,不仅有利于加强草原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也是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着力弘扬和培育"蒙古马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共同创造更美好更光明的未来.

    "蒙古马精神"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

    凝视与反凝视:从困境中突围——评宁肯《城与年》系列小说中的《黑雀儿》《黑梦》

    高雅静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城与年》系列小说中的重要作品,《黑雀儿》《黑梦》不仅通过展现黑雀儿、黑梦兄弟所处的凝视困境揭示时代的暴力底色,还通过二人面对困境时不同的反凝视路径选择彰显对人性的肯定.相比选择以暴力路径反抗凝视却在无意中延续精神暴力的黑雀儿,黑梦则立足主体间性,成功摆脱了凝视的暴力挟制.在精神暴力与主体性确立的叙事张力中,《黑雀儿》《黑梦》两篇小说深切展现出宁肯探赜个人生存处境的良苦用心,彰显了对历史的深思.

    宁肯《黑雀儿》《黑梦》凝视反凝视

    论《追忆似水年华》的"经典性"

    李红阳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忆似水年华》作为西方文学经典作品,诞生以来就是文学批评家的关注重点.哈罗德·布鲁姆就曾在其"审美自主性"的研究基础上,阐述了《追忆似水年华》"经典性"的全部内涵,他的观点为小说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引领读者走向书中蕴藏的审美圣地.

    哈罗德·布鲁姆马赛尔·普鲁斯特《西方正典》《追忆似水年华》

    "两个结合":高校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

    唐惠敏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是构建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方法论基础.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一方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另一方面,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对科教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新形势新要求,构建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迫切需要在"两个结合"基础上,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社会调查,提炼思政活化素材;再造教学流程,增强师生协同性.

    两个结合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后真相"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陈姣牛菲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后真相"强调情绪主导立场先行,在日臻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呈现去中心化、圈层化、情绪化的表征.这对价值观处于形塑时期的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去中心化造成价值认同弱化、圈层化致使价值认知窄化、情绪化导致价值判断固化.对此,需强化批判思维,健全遏制"后真相"现象的规章制度;坚持开放思维,合力构建抵御"后真相"现象的教育体系;守住底线思维,提升大学生应对"后真相"现象的素质本领.

    后真相大学生价值观理性审思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