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金融
《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编辑部
北方金融

《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编辑部

月刊

2095-8501

北方金融/Journal Northern Finance JournalCHSSCD
查看更多>>金融刊物。旨在探讨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坚持理论研究为实践服务、货币金融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办刊方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商业银行数字资产入表影响与对策研究

    施志晖陆岷峰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数字资产入表的影响、困难及对策.研究聚焦数字资产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业务模式、技术投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资产的引入不仅增加了银行资产组合的多样性和风险分散能力,也带来了市场价值波动性和技术依赖性等新挑战.此外,数字资产的纳入改变了银行的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促使银行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投资和创新.同时,这一转型过程中的监管遵从和合规问题也对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填补了现有文献在商业银行数字资产入表具体问题估计的不足,为商业银行在数字资产时代的转型提供了战略性的新思维,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数字资产入表风险管理监管合规

    融资租赁参与化解地方债的思路与模式

    徐金球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灵活的、创新的长期债务融资工具,具有显著的债务优化与风险分担及报表调整等效应.融资租赁参与化解地方债,能助力地方政府快速筹集和补充资金,不仅可以直接缓解财政压力,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减轻财政负担,而且有助于吸收社会资本,增加融资来源,扩充化债资金供给.融资租赁可以通过直接融资租赁、融资性售后回租以及其他创新交易形式来参与地方债化解工作,相关的风险主要涉及政策、信用以及市场、操作等风险,因此,当务之急需要加强融资租赁参与化债的政策指引、税费扶持、业务支持等.

    融资租赁地方债化解交易设计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金融机构数量变化的趋势研究与分析

    姚丽娜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步伐逐步加快,金融机构类型和数量呈现一定趋势的变化.为深入了解不同类型机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研判未来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增强前瞻性研究,笔者基于银保监会官方网站金融许可证系统披露的持牌金融机构数据情况,对近5 年来金融机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金融机构数量变化趋势整体呈右部正态趋向,部分类型机构受政策导向、经济形势和机构自身发展规划影响,分支机构数量变化较为明显.

    数字化金融机构数量变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农商行优化信贷业务的多维思考

    杜朝运花展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农商行是地方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地方农商行而言既是责任,也是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客户、产品、服务、管理、风控、品牌六个维度,对地方农商行优化信贷业务进行思考.在客户维度,必须加强农村普惠金融需求数据分析;在产品维度,必须坚持多样性和精准性并重;在服务维度,必须努力打造场景化金融服务;在管理维度,必须加强产品反馈调查与评价;在风控维度,必须构建符合当地金融市场的风险量化模型;在品牌维度,必须强化地方农商行的品牌管理.

    乡村振兴地方农商行信贷业务优化

    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以流动性覆盖率为例

    康荔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 2022 年初召开的宏观审慎管理工作电视会议上,人民银行提出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为充分研究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本文以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为例,运用Monti-Klein分析模型,对国内 65 家样本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得出,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会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传导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偏好通过增持优质流动性资产满足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效应会受到显著干扰.央行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时应注重推出组合型政策工具,合理引导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发挥"双支柱"调控作用.

    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流动性覆盖率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及影响研究

    尚鹏程蔡继虎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项目实现了从严格管控到渐进式开放的转变,截至目前,中国在跨境直接投资领域已实现基本可兑换,并有将开放范围辐射至其他资本项目领域的趋势,未来中国应兼顾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走富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开放之路.本文围绕资本项目开放,测度分析中国与世界的资本开放程度,结合数据理论分析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即资本管制的放松可以促进金融快速发展,扩大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与流动性,带动经济增长,但在金融市场不完善,利率汇率传导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则会对金融市场稳定性带来较大冲击,进而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最后基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给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资本项目开放道路、健全金融市场建设、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可行性政策建议.

    资本开放经济增长金融稳定LMF指数

    碳交易试点政策对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冯郑艳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交易试点政策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方向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实现绿色创新.本文选用 2008~2022 年沪深A股能源企业作为样本,使用多期DID方法检验碳交易试点政策对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能源企业绿色创新;作用机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能源企业绿色创新;异质性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对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较低代理成本的企业中作用效果更强.本文将在理论上丰富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及企业绿色创新研究,对国家建设和完善碳市场具有参考意义.

    碳交易试点政策绿色创新融资约束双重差分模型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绿色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

    武培云张晓剑侯梦雨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 2018~2022 年间经济金融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对 20 家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其业务覆盖范围的区域绿色经济水平进行了量化测度,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总体偏低,绿色金融业务集中于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环保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完善;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经济较发达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与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可达到基本协调,但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仍存在较大优化协调空间.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绿色经济耦合协调

    全球碳排放权会计规范的理论探讨、规则实践及相关启示

    杨川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3060"目标提出以来,碳减排对财务报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增加,但国际上对碳排放权会计规范仍未统一,我国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也是基于国内碳市场发展阶段的过渡性规则.本文梳理了IASB、FASB对碳排放权问题的讨论渊源,总结了国际主流的碳排放权会计规则实践的具体要求及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碳相关资产、负债的确认、计量等方面进行辨析,为未来碳排放权会计规范的改进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碳排放权会计计量准则改进

    CCER重启预期下金融支持林草碳汇发展研究——基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林草碳汇发展及金融支持情况

    王晓峰王彬王立群王博...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底CCER市场有望重启,标志着我国"双碳目标"进入了新阶段,我国碳汇市场迎来了新机遇.作为碳汇资源丰沛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要充分利用金融等有利条件,加快自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进程.本文在梳理呼伦贝尔林草碳汇发展瓶颈和问题的基础上,以金融支持为切入点,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为相似地区发展以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CCER重启金融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