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续维国

双月刊

1009-4458

nmndskxb@163.com

0471-4309309

010018

呼和浩特市塞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主动精神涵育新时代好青年的路径探析

    王思涵朱志明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着的理想信念、担当使命、吃苦耐劳、不懈奋斗等品质,是涵育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价值要素.用历史主动精神涵育新时代好青年,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现实性、政治性与价值性、内生性与外源性的统一,精准把握教育契机,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教材、融进课堂、融入实践、融进日常生活,增强广大中国青年的历史自觉与主动,使其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内蒙古红色文化助推边境牧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初探

    伊如乐赵图雅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精神在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文化,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内蒙古边境牧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境遇下,研究内蒙古红色文化的内涵,分析内蒙古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耦合性,厘清内蒙古边境牧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影响因素,探析内蒙古红色文化助推内蒙古边境牧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更好地引导内蒙古边境牧区群众培育"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红色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境牧区

    低保边缘家庭社会救助政策的供给要素评析

    范丛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为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提供了底线保障.依托既定的低保标准,低保边缘群体是被广泛提及的一类相对贫困群体,面对同样的生活困境,他们得到的救助资源是较为有限的,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需要对该类群体的救助帮扶状况给予关注.在吉尔伯特和特雷尔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下,可以从供给对象、供给内容、供给体系、供给保障四个方面对当前低保边缘家庭救助供给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作全面检视.虽然相关救助措施在扩大救助范围、扩充救助内容、缓解低保制度的悬崖效应等方面呈现一定的政策有效性,但还存在救助标准界定工具简单、救助内容造血效果不足、救助管理体系缺乏顶层设计、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少等问题.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救助主体单一、救助标准较低、救助理念以保生存为主等不足,从而造成资金来源紧张、救助覆盖狭窄、救助目标弱化等后果,也成为当前制约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水平提升的核心因素.

    低保边缘相对贫困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框架

    新时代需求侧管理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进路

    钟洪亮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新时代需求侧管理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导向.本研究基于供需相互作用,阐释新时代需求侧管理为何要"坚持人民至上"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坚守传承这一价值理念,从学理上分析国际国内多重约束条件下人民群众有效需求满足的一般性规律,认为需求侧管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并设计了需求侧管理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实现路径.

    需求侧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需相互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与弘扬路径

    杨正军黄雨馨黄金峰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信仰之源,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早期共产党人建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精神财富.它内生性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政治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追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韧意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质.新征程上,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持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赓续传承党的红色血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投身实践中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

    爬取公开数据的犯罪性否论

    陈嘉玮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爬取公开数据是否成立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存在争议.该问题涉及如何解释构成要素和应否发动刑罚的问题,应当立足具体罪名的保护法益和刑罚的正当性根据进行思考.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保护法益是数据承载信息的保密性,公开数据因信息内容已经公开而缺乏法益保护必要性.认定爬取公开数据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有违数据资源的分配正义和社会总和福利最大化的功利主义原理,缺乏发动刑罚的正当性.爬取公开数据不应成立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公开数据网络爬虫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