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续维国

双月刊

1009-4458

nmndskxb@163.com

0471-4309309

010018

呼和浩特市塞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蒙古地区煤基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丽霞魏梦迪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国际能源安全格局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煤基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本文基于内蒙古地区526份煤基化工企业调研数据,应用Super-SBM模型测度内蒙古地区煤基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并基于空间关联视角,采用M-R分解模型探究内蒙古地区煤基化工产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煤基化工产业碳排放效率在研究期内波动上升,相较于全国均值仍需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效应及能源强度效应对内蒙古地区煤基化工企业碳排放的抑制效果最高分别达到57.5%和37.4%,经济增长效应对碳排放主要为驱动作用,平均贡献率为4.1%.

    煤基化工产业碳排放空间指数分解

    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张俊英赵婧妤唐姜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其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青海省2010-2021年乡村旅游与就地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1年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12年间青海省乡村旅游和就地城镇化都在发展;2010-2021年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12年间青海省二者耦合协调越来越好,空间上逐步形成以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多元化发展空间格局;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包括旅游市场发展、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

    青海省乡村旅游业就地城镇化耦合协调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制度构建原则论析

    张世定崔慧博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既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还是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繁荣的基本手段.因此,居于文化治理核心位置的制度构建,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中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尤为显著.民族地区由于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的独特性,生成了富含区域特点与族群底色的集体记忆,这就决定了这一地域的乡村文化治理在总体原则上呈现出了二重性:既要遵循国家文化治理的战略设计与制度安排,尊重普遍性,又要立足地域特点与地方实际,侧重特殊性.文章以青海为考察中心,细致审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旨在从系统性分析制度整体、从地域性思考制度特色、从人民性考量制度价值,从而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区域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乡村文化民族地区治理制度

    略论乌兰牧骑精神的主要内涵、精神特质与时代价值

    王雅宁石智生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兰牧骑在六十余年的发展中,成为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孕育了乌兰牧骑精神.乌兰牧骑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乌兰牧骑精神以永葆本色、服务人民、扎根基层、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互助、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具有人民性、政治性、革命性、创新性等精神特质.乌兰牧骑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生动教材,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乌兰牧骑精神主要内涵精神特质时代价值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