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刘志军

双月刊

1674-2524

nmgtzllyj2005@yahoo.com.cn

0471-4901619;490163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04号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Journal Inner Mongolia Theory Research of United Front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服务统战工作为宗旨,兼有社院学报性质。曾荣获第3届全国统战部门期刊评奖活动四封装帖一等奖、编校质量奖。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张波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作出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本文围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实现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促进大团结大联合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对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开展研究.

    人民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协商

    优化营商环境需久久为功

    厉建宇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培育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实践为观察样本,研究当前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思路、举措及成效,探索行之有效的做法与经验,以提供参考.

    内蒙古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黄河"几"字湾流域的民族互动与中华文化认同

    薛智平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几"字湾流域是整个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本研究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对黄河"几"字湾流域的区位特征,不同历史时期黄河"几"字湾流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刻阐释.黄河"几"字湾流域是中华文化熔铸和认同的熔炉,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黄河民族互动中华文化认同

    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赖龙波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民族工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重要因素,并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精髓,伟大建党精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作用,是其红色基因、精神引领和历史载体.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伟大建党精神引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实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淬炼新时代民族工作干部素质.

    伟大建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明交流互鉴观中的文化与实践

    王东勤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核心文化基础是求同存异、共担责任、平等共议、合作共赢,具有符合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基础与文化特征,成为推进文明交流、深化文明互鉴、实现文明共生共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的典范.理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核心文化基础,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特色与实践优势,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协商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视域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的培育路径.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明交流互鉴协商民主培育路径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核心要义和使命担当

    刘尚高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本文从时代价值、核心要义和使命担当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阐释,为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提供理论借鉴.

    习近平文化思想价值要义使命

    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贡献

    林杨孙宏伟张宇索明杰...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古学意义上的红山文化,是指介于公元前4500多年至公元前3000多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大小凌河流域,包括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区域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经过中国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调查、勘探、发掘及研究,目前已发现1000多处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功用特殊的玉器及因此形成的"唯玉为葬"的葬俗,由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等组成的大规模祭祀中心,以及对天地、祖先、动物、生殖、自然的崇拜所展现出的原始世界观、天文观和原始宗教信仰与祭祀体系.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对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最具盛名的地域性文化,也为深入研究及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路径提供了科学的实证,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曙光.

    红山文化多元一体文明曙光

    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三重维度

    乌伊罕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主要基于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理论自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理解"第二个结合"的深层含义,必须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全方位去把握,而不仅仅拘泥于理论上."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在新时代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对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社会主义学院共识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任淮南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学院共识教育中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价值作用.在我国的广袤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全国各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共识教育上采取了许多针对性举措,并取得了不少成效.聚焦高质量开展共识教育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统筹布局实践教学基地、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持续提升师资整体素质、加强各级社会主义学院联动,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学院共识教育更上新台阶.

    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学院共识教育

    关于提升基层社院现场教学课程质量的思考

    胡燕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场教学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因其具有形式多样灵活、体验互动感强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视,也深受学员欢迎.但在理念认识、师资力量、教学点维护、学员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难点.因此,应充分发挥社院教师、现场教学点、参训学员各个主体的作用,以问题为导向,更新理念、整合资源、明确机制、优化流程、规范管理,共同推动现场教学课程质量有效提升.

    基层社院现场教学课程实效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