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刘志军

双月刊

1674-2524

nmgtzllyj2005@yahoo.com.cn

0471-4901619;490163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04号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Journal Inner Mongolia Theory Research of United Front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服务统战工作为宗旨,兼有社院学报性质。曾荣获第3届全国统战部门期刊评奖活动四封装帖一等奖、编校质量奖。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董振华
    4-7页

    坚守创刊初心 服务凝心聚力——《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创刊40周年回顾与展望

    范锋亮
    8-11页

    严做统战人 实做统战事

    庞颖
    12-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融合共进的双向探索

    李青蔓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众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中,法治进路是最有力、最深刻的方式之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既有融合共进之必要,又有融合共进之良好效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直接效用是实现和促进民族法治建设现代化,间接效用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的制度韧性.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理表现为借助法的调控性指引各族人民凝聚思想共识、借助法的评价作用实施民族团结教育和借助法的强制作用保障普遍联系式的整体团结.基于此,可以从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团结工作和民族法治建设的领导、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规范体系、提升民族法律规范体系的可执行性和执行力、推进有关民族团结案件裁判公正司法以及发扬民族文化和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助推二者融合共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民族法治建设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重大意义和推进路径

    勾小倩张光存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且在民族工作领域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提供物质、生态、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保障.首先,新质生产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三方面具有内在契合性.其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生态保障和智力支撑.最后,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生态融合、完善人才培育的体制机制三方面着力推进.

    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重大意义推进路径

    文化认同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及工作机制研究

    程林顺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根脉,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过程.文化认同教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动力源泉、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引等方面作用.新时代要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文化认同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渊源、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

    白竺冉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历史发展逻辑内在规定着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取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社会和谐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追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理解中华民族历经古代自在的发展进程和近代的民族自觉进程,对于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而从文化交流、教育、法治等途径共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

    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实践新要求——以中国民主同盟自身建设为视角

    隋颖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价值取向和逻辑内涵的角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特色优势与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有机统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其制度效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要在理论指导、职能定位、实践形式和实践效果上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主同盟要加强自身建设,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展现作为、发挥作用.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实践要求及对中国民主同盟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理论、丰富世界政治文明实践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新型政党制度制度效能民盟建设新要求

    民主有效性导向下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系统路径

    张凤玲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所带来的"中国之治"效应,将民主有效性问题凸显出来.所谓民主有效性,是指民众行使民主权利和政府运用国家权力体现出来的积极效用,包括秩序、稳定、经济增长、安全、激发人民创新.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应该将协商民主有效性的价值及理念贯穿其中,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理念为导向,以有效性统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有效性、治理有效性和民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统一于各方面的制度建设中,使协商民主能够真正彰显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彰显党和国家予以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政治期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民主有效性协商民主体系化路径

    红山文化:从红山升起的中华文明曙光

    王恩宝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老哈河流域和辽宁省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红色文化先民的宗教信仰已从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发展到了祖先崇拜的高级阶段;红山文化古建筑中的"对称布局""天圆地方"等精髓及玉器特别是玉龙,都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起源做出巨大贡献.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早期的一脉强劲力量,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助推着中华文明向前发展,见证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镌刻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深印记.

    红山文化中华文明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