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与饲料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刘红葵

月刊

1672-5190

cnmxky@vip.163.com

0471-5294608,5294500,5295703

010031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2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实验大楼

畜牧与饲料科学/Journal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 《畜牧与饲料科学》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73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5-1228/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190。本刊为月刊,192页,邮发代号:16-101。 主要栏目:基础科学、实验技术、生物工程、实用技术、奶牛专栏、遗传繁育、资源与环境、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畜牧生产、教学园地、兽药科学、动物检疫、经济与管理、疫病防治、临床兽医、工艺设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性控精液对奶牛体内胚胎质量、发育和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郝海生杜卫华庞云渭邹惠影...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性控精液对奶牛体内胚胎质量、胚胎发育和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144头青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63头)和试验组(81头),使用促卵泡激素(FSH,260 mg/头)进行超排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常规精液和性控精液输精,并对获得的体内性控胚胎进行移植,对胚胎生产、胚胎质量、胚胎发育和胚胎移植妊娠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试验组供体获得的平均可用胚胎数(5.67枚)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6.92枚);试验组供体获得的可用胚胎中A级胚胎比例(62.53%)、B级胚胎比例(35.29%)与对照组(A级胚胎比例66.51%、B级胚胎比例30.97%)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供体获得的可用胚胎中桑葚胚比例(84.10%)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61.24%),囊胚比例(15.90%)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38.76%);试验组的鲜胚移植妊娠率(52.41%)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66.13%).[结论]与常规精液相比,使用性控精液生产奶牛体内性控胚胎并移植后,平均可用胚胎数、可用胚胎中囊胚比例和胚胎移植妊娠率降低,可用胚胎质量未明显降低;优化性控精液使用方案和胚胎移植技术能够提高体内性控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效率.

    奶牛性控精液超数排卵胚胎移植

    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陈秋菊王韵斐朝鲁孟张娟...
    76-7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以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羊横交固定母羊群体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横交固定代次母羊的FecB基因,测定并比较不同FecB基因型母羊的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指标.[结果]在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群体中均检测出BB型、B+型、++型3种基因型,横交固定代数越高,群体中纯合型BB基因型频率越高.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三代BB型母羊的平均产羔数显著(P<0.05)高于相应横交固定代次的B+型母羊,并且随着群体中BB基因型频率的增加,母羊平均产羔数呈升高趋势.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母羊的平均产羔率低于小尾寒羊母羊,而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的平均产羔率高于小尾寒羊母羊以及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母羊.后代初生生产性能方面,B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的初生重显著(P<0.05)低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二者的初生体高、体长、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后代断奶生产性能方面,B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的断奶重、体长、胸围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差异不显著(P>0.05),体高显著(P<0.05)低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结论]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影响显著,在多羔母羊选择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FecB基因杜寒横交后代产羔性能生产性能

    不同降水年型下饲用燕麦产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

    杨轩栗国梁贾鹏飞侯青青...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型下饲用燕麦产量对各生育期降水变化的响应,为饲用燕麦抗旱与高效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作物生长机理模型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以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1980—2009年的历史气候气象数据作为原始情景,将饲用燕麦生育期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1(播种—拔节)、阶段2(拔节—抽穗)、阶段3(抽穗—灌浆)、阶段4(灌浆—收获)],并提取典型气候条件(干旱、平水、丰水)建立12个新的气候情景并进行模拟,分析饲用燕麦产量受降水变化的影响.[结果]在干旱情景(DS)中,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较原始情景分别下降了38.0%~60.9%与31.8%~16.9%(P<0.01),其中,抽穗—灌浆期采用历史数据时,指标的下降幅度最小.对于平水情景(NS)来说,产量相对原始情景的变化为-3.4%~20.0%,WUE为0~10.0%,拔节—抽穗期及灌浆—收获期采用历史数据时指标的变化显著(P<0.05).丰水情景(WS)中,饲用燕麦产量与WUE相对原始情景均显著提升(P<0.01),幅度分别达到33.3%~60.5%与6.8%~14.8%,且播种—拔节期的降水变化对指标有相对明显的影响(R2=0.3777,P<0.01).[结论]饲用燕麦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干旱、平水、丰水年型中都对灌浆—收获期的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敏感性;在干旱和平水年型下,饲草产量对抽穗—灌浆期的干旱更为敏感,WUE则对拔节—抽穗期及抽穗—灌浆期的干旱更为敏感;在丰水年型下,燕麦饲草产量对干旱最敏感的时期是播种—拔节期.有限的灌溉条件下,可将灌溉集中于WUE对降水变化最为敏感的阶段3(抽穗—灌浆).

    作物模型降水年型饲用燕麦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

    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及调控因素解析

    马富明张香运王云英杜岩功...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和调控因素.[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28篇已发表论文,共计31组紫花苜蓿土壤速效氮含量数据.以清耕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方法,解析种植紫花苜蓿对牧草地、林地、农田、荒漠、果园共5种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气象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速效氮平均效应值影响的调控因素.[结果]种植紫花苜蓿极显著(P<0.001)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平均效应值和增加幅度分别为0.27±0.07和30.99%.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牧草地(P<0.001)、林地(P<0.001)、农田、荒漠(P<0.001)和果园,分别为60.01%、58.41%、32.31%、27.12%、22.14%.牧草地和林地平均效应值显著(P<0.05)高于农田、荒漠和果园.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土壤湿度和速效钾含量对平均效应值具有显著(P<0.05)影响,分别可以解释47.81%和17.46%的效应值变异.[结论]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存在较强异质性,通过提高土壤湿度和速效钾含量可以有效增加紫花苜蓿固氮能力.

    紫花苜蓿土壤速效氮平均效应值结构方程模型

    蒙古族传统奶酪中8种脂溶性维生素和β-胡萝卜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震孙利东乔健敏张鹏...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蒙古族传统奶酪中VA、VD2、VD3、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VK1共8种脂溶性维生素及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选取蒙古族传统奶酪为试样,经无水乙醇提取,酶解后用正己烷萃取,旋蒸浓缩,复溶过滤膜.经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150 mm×4.6 mm,4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水(体积比为95:5)为流动相,采用FLD和VW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VA、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VK1、β-胡萝卜素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VD2、VD3在0.05~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回收率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可为蒙古族传统乳制品中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及天然色素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高效液相色谱法传统奶酪脂溶性维生素β-胡萝卜素

    盐酸金霉素超微粉制备及其在鸭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郗洪生王滨坤张瑞强李慧...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盐酸金霉素超微粉在鸭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气流粉碎技术将盐酸金霉素普通原粉制备成800目超微粉,再添加适宜辅料制成含量为20%的盐酸金霉素可溶性粉,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对制备的盐酸金霉素超微粉进行稳定性评价;将30只90日龄绍兴麻鸭随机分为A、B、C 3个试验组,每组10只,分别经口单剂量灌服60目普通原粉制备的盐酸金霉素可溶性粉、800目超微粉制备的盐酸金霉素可溶性粉、80目普通原粉制备的盐酸金霉素可溶性粉,剂量均为15 mg/(kg·BW)(以金霉素计),比较不同粒径原料制备的盐酸金霉素可溶性粉在鸭体内的药物代谢过程.[结果]利用800目超微粉制备的盐酸金霉素可溶性粉处方、工艺稳定可行,通过稳定性试验考查,质量可靠;不同粒径原料制备的盐酸金霉素可溶性粉主要药代动力学特征如下:试验B组达峰时间(Tmax)显著(P<0.05)快于A组和C组;试验B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达峰浓度(Cmax)均显著(P<0.05)大于A组和C组;试验B组消除半衰期时间(t1/2)显著(P<0.05)长于A组和C组,A组和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B组体内存留时间(MRT)显著(P<0.05)长于A组和C组.[结论]鸭灌服相同剂量的金霉素[15 mg/(kg·BW)],相较于普通原粉制备的盐酸金霉素可溶性粉,盐酸金霉素超微粉在体内1.5 h即达到血药峰浓度,吸收迅速且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研究获得的药动学数据可为盐酸金霉素用于动物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盐酸金霉素超微粉制备药代动力学

    8味中草药水提物对马红球菌的体外抑菌和杀菌效果研究

    马思远刘璐余万里王彦峰...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对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R.equi)具有抑菌和杀菌效果的中草药.[方法]选择黄连、黄芩、大青叶、鱼腥草、黄柏、连翘、金银花及板蓝根共8味中草药制备单味水提物,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平板涂布法测定中草药水提物对R.equi参考菌株103S及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不同中草药水提物对R.equi的抑菌及杀菌效果不同,其中,黄连、黄柏和连翘单独用药杀菌及抑菌效果显著(P<0.05)强于其他中草药水提物;黄连、黄柏和连翘不同组合联合用药对R.equi的抑菌及杀菌效果均优于单独用药,其中,"黄连+连翘"联用后药效呈相加作用.[结论]黄连等中草药对R.equi表现出抑菌及杀菌效果,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提示这些中草药制剂有望作为抗R.equi乃至其他耐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

    马红球菌中草药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

    不同驱虫药驱虫后伊犁马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马玉辉李海叶斯哈提·胡安奴尔兰·阿克亚孜...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伊犁马科学驱虫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将平均体重(265.5±35.6)kg、出生日期相近的40匹1岁伊犁马随机分为5组,每组8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对照组不驱虫,在试验开始第1天,试验Ⅰ组使用伊维菌素驱虫,试验Ⅱ组使用吡喹酮驱虫,试验Ⅲ组使用阿苯达唑驱虫,试验Ⅳ组使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的混合药剂驱虫;在试验第14天采集马匹血液样品,测定血浆氮代谢指标、葡萄糖及酶相关指标、脂代谢指标及金属离子指标.[结果]①试验Ⅲ组总蛋白(TP)浓度最低,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及试验Ⅳ组相比,分别降低了8.16%、7.15%、4.98%及6.62%(P>0.05).对照组及各试验组白蛋白(ALB)、尿素(UREA)浓度均无显著(P>0.05)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及试验Ⅳ组血浆中UREA浓度分别降低了33.15%及36.10%(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分别降低了26.51%、21.11%、47.14%及52.38%(P>0.05).试验Ⅲ组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低于对照组,降低了0.19%(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显著(P<0.05)升高,分别提高了17.84%、13.51%;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分别提高了5.40%和4.08%(P>0.05).③对照组血浆中甘油三酯(TG)、肌酐(CREA)及尿酸(UA)的含量与各试验组相比均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Ⅰ组及试验Ⅳ组血浆中CREA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3.38%和9.86%(P>0.05).试验Ⅱ组血浆中胆碱酯酶(CHE)活力显著(P<0.05)高于试验Ⅲ组,提高了17.70%.④对照组血浆中Mg2+浓度与各试验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血浆中Ca2+浓度最低,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及试验Ⅳ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3.44%、16.40%、25.89%及21.43%(P<0.05).[结论]综合来看,使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混合驱虫,对伊犁马血浆中的氮代谢、糖脂代谢指标及肝功能代谢酶活力改善效果更明显.

    伊犁马寄生虫驱虫药血液生化指标

    抗弓形虫和新孢子虫药物体外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海燕李小瑾严文岚赵立卓...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是2种在形态结构及生物学特征方面非常相似的细胞内寄生性原虫,二者引起的疾病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开发和筛选高效、低毒的抗弓形虫和新孢子虫药物一直是抗原虫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药物筛选包括体外筛选和体内筛选,体外筛选的结果是进行体内筛选的依据和基础.对抗弓形虫和新孢子虫药物的体外筛选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更加高效的抗弓形虫和新孢子虫药物体外筛选技术提供参考.

    弓形虫新孢子虫药物筛选方法转基因虫体q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