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与饲料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刘红葵

月刊

1672-5190

cnmxky@vip.163.com

0471-5294608,5294500,5295703

010031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2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实验大楼

畜牧与饲料科学/Journal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 《畜牧与饲料科学》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73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5-1228/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190。本刊为月刊,192页,邮发代号:16-101。 主要栏目:基础科学、实验技术、生物工程、实用技术、奶牛专栏、遗传繁育、资源与环境、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畜牧生产、教学园地、兽药科学、动物检疫、经济与管理、疫病防治、临床兽医、工艺设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浸润改善小鼠肝损伤的研究

    包旭卞康坤肖海军王利...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HHQG)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浸润改善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 6~8 周龄的雄性C57BL/6 小鼠 54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HQG保肝组,每组18 只.HHQG保肝组连续 7d每天灌胃 1 次HHQG,剂量为 0.616 5 g/(kg·BW),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 1 次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第 7 天灌胃 4h后,对照组腹腔注射剂量为 0.1 mL/(10 g·BW)的橄榄油,模型组和HHQG保肝组均腹腔注射等剂量的CCl4 与橄榄油混合物(CCl4∶橄榄油=1∶4,V/V).肝损伤造模后第 2、5、7 天,通过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力、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HE染色及Masson染色),评价肝损伤模型制备是否成功以及HHQG对肝损伤的缓解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肝脏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运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及RT-qPCR技术分析HHQG对肝脏组织中黏附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综合多项评价指标,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肝损伤症状,提示CCl4 诱导的肝损伤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肝损伤后第 2 天,HHQG保肝组小鼠血清中AST和ALT活力极显著(P<0.01)降低.HHQG可减少肝损伤区域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缓解胶原纤维物质沉积,通过促进肝细胞增殖进行组织修复.HHQG保肝组小鼠肝损伤区域TNF-α表达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肝损伤后第 2、7 天以及第 5 天,HHQG保肝组的肝脏组织中TNF-α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降低.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HHQG可显著下调肝损伤后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相关的黏附分子基因群;RT-qPCR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肝损伤后第 5、7 天,HHQG保肝组的肝脏组织中VCAM-1 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降低;肝损伤后第 2 天以及第 5、7 天,HHQG保肝组的肝脏组织中ICAM-1 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降低.[结论]HHQG通过减少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下调肝损伤区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以及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减轻肝损伤后发生的炎症,从而发挥抗炎保肝作用.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肝损伤黏附分子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通过激活HNF4α改善肝功能的保肝机制研究

    肖海军卞康坤包旭包玉龙...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红花清肝十三味丸(HHQG)通过激活肝细胞核因子 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改善肝功能的保肝作用机理.[方法]将 45 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4 损伤组、HHQG组,每组 15 只;HHQG组小鼠灌胃剂量为 0.616 5 g/(kg·BW)的HHQG,每天 1 次,持续 7d,对照组和CCl4 损伤组灌胃等体积的无菌蒸馏水;末次灌胃 4h后,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剂量为 5 mL/(kg·BW)的橄榄油,CCl4 损伤组和HHQG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CCl4 与橄榄油混合液(CCl4∶橄榄油=1∶4,V/V)进行肝损伤造模;分别在造模后第 2、5、7 天采集各组小鼠血液及肝脏组织样本;记录各组小鼠在试验期间的体重;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HE染色法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应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分析差异基因富集通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NF4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造模后第 1~4 天以及第 6~7 天,CCl4 损伤组小鼠体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或P<0.001)降低;与CCl4 损伤组相比,在造模后第 4 天以及第 6~7 天,HHQG组小鼠体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在造模后第 2 天,CCl4 损伤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力极显著(P<0.001)升高;与CCl4 损伤组相比,在造模后第 2 天,HHQG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力显著(P<0.05)降低.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在造模后第 2、5、7 天,与CCl4 损伤组相比,HHQG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程度明显改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与CCl4 损伤组相比,HHQG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脂肪酸降解、脂肪酸代谢等信号通路上调,核糖体、甘油磷脂代谢、甲状腺癌症等信号通路下调.与CCl4 损伤组相比,HHQG组小鼠肝脏组织中与肝脏分化相关的基因群(HNF4α、ATF5、Cebpb等)显著上调.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与CCl4 损伤组相比,在造模后第 2、5 天,HHQG组小鼠肝脏组织中HNF4α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HHQG通过激活HNF4α,抑制肝脏氧化损伤、促进肝脏组织修复以及维持肝脏功能,改善小鼠肝损伤,从而发挥保肝效应.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肝损伤抗氧化保肝作用肝细胞核因子4α

    南瓜籽壳对不同生长阶段西杂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俊丽侯鹏霞梁小军
    20-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南瓜籽壳对不同生长阶段西杂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况良好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共 40 头,按照体重分为 5 组,分别为试验 1组(300 kg左右)、试验 2 组(400 kg左右)、试验 3 组(500 kg左右)、试验 4 组(600 kg左右)和试验 5 组(700 kg左右),每组 8 头,分栏饲养,基础日粮中均添加 10%的南瓜籽壳.试验期为 90 d,预试期 20 d,正试期 70 d.记录各组肉牛试验期间体重及采食情况,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料重比;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液样本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激素水平.[结果]随着肉牛体重的增加,日采食量逐渐增加,试验 4 组和 5 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试验 1 组平均料重比最低,显著(P<0.05)低于其他组.试验 4 组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BUN)含量显著(P<0.05)高于试验 1 组、3 组.试验 2 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试验 1 组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显著(P<0.05)高于试验 3 组、4 组、5 组,试验 5 组血清降钙素(CT)水平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试验 4 组、5 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P<0.05)高于试验 1 组.[结论]西杂肉牛日粮中添加南瓜籽壳,可增加采食量,提高机体蛋白质利用率,对增强动物免疫力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一种粗饲料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南瓜籽壳西杂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血清激素水平

    日粮添加不同植物精油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唐怡莹刘金松肖世平刘玉兰...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工艺制备的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 198 头平均体重为(5.687±0.761)kg的 21 日龄杜×长×大三元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11 个重复,每个重复 6 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 个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 300 g/t的微囊缓释植物精油和 300 g/t的混合植物精油,饲喂试验周期为 21 d.计算各组仔猪在 22~28 日龄、29~35 日龄、36~42 日龄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以及 22~42 日龄阶段的腹泻率.试验第 21 天采集各组仔猪十二指肠食糜,测定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饲喂试验结束时,采集各组仔猪血样,制备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G、IgM、IgA含量.[结果]在 22~28 日龄以及 29~35 日龄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 2 种植物精油均具有提高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的趋势(P>0.05).在 36~42 日龄阶段,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混合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低于对照组(P>0.05).在 22~42 日龄阶段,2 个植物精油添加组仔猪的腹泻率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且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的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腹泻率下降幅度为 67.79%.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脂肪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混合植物精油组;混合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仔猪血清中的IgG和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混合植物精油组仔猪血清中的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微囊缓释植物精油和混合植物精油对提高生长性能、提升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的效果更好.

    微囊缓释植物精油混合植物精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日粮中联合添加大豆异黄酮和胆汁酸对绿壳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进春李莉何瑞陈霞...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日粮中联合添加大豆异黄酮和胆汁酸对绿壳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 72 只 370 日龄绿壳蛋鸡,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4 个重复,每个重复 9 只鸡.对照组蛋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蛋鸡日粮中添加 12.5 mg/kg大豆异黄酮和 60 mg/kg胆汁酸,预试期 7d,正试期 105 d.记录每个重复蛋鸡在试验期间的采食情况、产蛋数和产蛋重量,计算平均采食量、料蛋比和产蛋率,试验结束时,采集鸡蛋样品测定鸡蛋品质指标,采集血液样品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平均采食量和产蛋率分别提高 11.80%和 10.64%,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料蛋比、蛋形指数、蛋重、蛋壳相对重和蛋黄相对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的蛋重和蛋壳相对重有提高的趋势.试验组蛋鸡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较对照组提高 32.4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促卵泡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促卵泡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有提高的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有下降的趋势.[结论]给产蛋中后期的绿壳蛋鸡日粮中联合添加 12.5 mg/kg大豆异黄酮和 60 mg/kg胆汁酸,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并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绿壳蛋鸡大豆异黄酮胆汁酸生产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

    安徽省临泉县羊场常用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分析

    张孟恩梁锐韩睿赵国宏...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临泉县规模化羊场常用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从安徽省临泉县 22 家存栏数在 500 只以上的规模化羊场采集 8 类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共 55 份,包括豆粕 2份、小麦及麦麸 6 份、玉米 10 份、大豆皮 2 份、羔羊精料补充料 13 份、肉羊精料补充料 8 份、育肥羊全价配合饲料 7 份以及羊场自配饲料 7 份.利用荧光定量检测法快速检测饲料样品中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含量,计算不同饲料样品中 3 种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和超标率.[结果]55 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中,AFB1、ZEN和DON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 50.90%、56.36%和 69.09%,总体超标率分别为 7.27%、5.45%和 5.45%.在AFB1检测方面,有 5 类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肉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率最高,为 75.00%;羔羊精料补充料和肉羊精料补充料超标,超标率分别为 15.38%和 12.50%;玉米的检出值最大,为 53.5 μg/kg.在ZEN检测方面,有 6 类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羔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率最高,为 76.92%;小麦及麦麸、羔羊精料补充料、肉羊精料补充料超标,超标率分别为 16.67%、7.69%、12.50%;肉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值最大,为 1 120 μg/kg.在DON检测方面,有 6 类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玉米的检出率最高,为 90.00%;羔羊精料补充料超标率为 23.08%,其他样本均未超标;肉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值最大,为 2 950 μg/kg.豆粕和大豆皮中 3 种霉菌毒素均未检出.[结论]临泉县羊场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形势较严峻,霉菌毒素污染的防控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饲料饲料原料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

    澳洲白羊与呼伦贝尔羊杂交对母羊繁殖性能及妊娠期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陈炯阳程艳伍志武王标...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澳洲白羊作为父本与呼伦贝尔母羊杂交后,对呼伦贝尔母羊繁殖效率和妊娠期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呼伦贝尔羊母羊 392 只,根据配种公羊品种随机分为两组,即以澳洲白羊(n=7)为种公羊的试验组(n=139)和呼伦贝尔羊(n=13)为种公羊的对照组(n=253);母羊生产后,比较两组母羊的受胎率、流产率、双羔率等繁育性能指标以及羔羊初生重;每组选取 8 只母羊,采集妊娠中期(妊娠 60 d)、妊娠后期(妊娠 90 d)、预产期前 10d的血液样品,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4)、雌二醇(E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羊受胎率和实际分娩率显著(P<0.05)降低,流产率显著(P<0.05)升高,双羔率极显著(P<0.01)升高,羔羊成活率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组母羊所产羔羊的初生重、单羔羔羊初生重、双羔羔羊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组母羊 3 个妊娠时间血清中FSH、LH、P4 和E2 的分泌水平与对照组相应妊娠时间相比均无显著(P>0.05)差异.对照组母羊在 3 个不同妊娠时间下血清中LH、FSH、E2 分泌水平均无显著(P>0.05)差异,但预产期前 10d血清中P4 分泌水平显著(P<0.05)高于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试验组母羊妊娠后期血清中E2 分泌水平显著(P<0.05)高于妊娠中期和预产期前 10 d,妊娠中期血清中E2 分泌水平显著(P<0.05)高于预产期前 10 d;试验组母羊妊娠后期和预产期前 10d血清中P4 分泌水平显著(P<0.05)高于妊娠中期.[结论]澳洲白羊作为父本与呼伦贝尔母羊杂交可极显著提高后代的双羔率,从而提升母羊繁殖效率,说明澳洲白羊作为父本,具备一定改良呼伦贝尔繁殖性能的杂交优势.

    呼伦贝尔羊杂交澳洲白羊繁殖效率生殖激素

    我国奶业发展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刘锦妮陶梦筱
    48-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围绕我国奶业发展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讨我国奶业发展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为我国奶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 1992-2023年我国奶业发展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奶业发展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主题演变.[结果]根据设置的检索条件,共纳入 739 篇期刊文献,年度发文量以 2002 年最多,达到 60 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作者是刘玉满(17 篇)、李胜利(15 篇)、刘芳(15 篇),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9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18 篇)、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7 篇);奶业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严密、成熟的合作关系网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合作密度较高,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多;奶业、奶业发展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奶业发展""奶源基地""乳品厂""奶牛业""产奶量"等关键词出现时间较早,而最近则出现了"低碳发展""规制理路""智能养殖"等关键词.[结论]奶业发展这一主题的研究热点呈动态变化,研究作者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密度较高,合作网络在分布上存在区域异质性,低碳发展、智能养殖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奶业发展CiteSpace低碳智能养殖文献计量分析

    贵州省毕节市禽蛋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监测及风险评估

    黎俊张菊平顾丽群宋德荣...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贵州省毕节市禽蛋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情况进行监测,并对该类药物残留进行风险评估.[方法]2023 年 1-11 月从毕节市禽养殖场、超市和农贸市场随机采集 231 批次禽蛋产品,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 7 种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和培氟沙星)残留情况,应用暴露评估中的点评估结合食品安全指数(index of food safety,IFS)评估禽蛋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安全性.[结果]7种喹诺酮类药物在0.005~0.1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 0.990;3 个加标水平(2、6、10 μg/kg)的回收率为64.2%~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 15%(n=6);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 0.02~0.33 μg/kg、0.07~1.10 μg/kg,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选择性强,能够满足禽蛋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检测需求.在抽检的 231 批次禽蛋产品中,有 15 批次检出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检出率为 6.5%,残留范围为 0.94~15.1 μg/kg,其中,有 3 批次禽蛋产品中恩诺沙星残留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 41 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1-2022)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10 μg/kg)要求,超标率为1.3%.毕节市禽蛋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IFS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 5.23×10-4、1.39×10-4和 8.61×10-4,均远小于 1.[结论]毕节市禽蛋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风险可接受,但应加强监管和抽检力度.

    喹诺酮类药物禽蛋产品风险评估残留监测

    不同株行距对白羊草种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曾佳郭嘉庆夏方山李尹琳...
    63-7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生产适宜的株距和行距配比.[方法]以"太行"白羊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置 4 个株距水平(记为R1、R2、R3、R4,分别为30、45、60、75 cm)和 4 个行距水平(记为L1、L2、L3、L4,分别为 30、45、60、75 cm),研究不同株行距配比对白羊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株距和行距对白羊草生殖枝数、花序长、株高、落粒率均有极显著(P<0.01)的交互作用.株距和行距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极显著(P<0.01)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株距与生殖枝数、小穗数、理论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与花序长呈显著(P<0.05)负相关关系;行距与生殖枝数、小穗数、千粒重、理论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与花序长呈显著(P<0.05)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 81.946%,决定第 1 公因子的主要性状是生殖枝数、小穗数、花序长、落粒率、千粒重、理论种子产量、实际种子产量,第 2 公因子贡献率为 20.994%.产量指标综合评价表明,R3L3(60 cm×60 cm)分数最高,为 5.039.[结论]为获得白羊草最高种子产量,将株距和行距均设置为 60 cm为宜.

    白羊草株距行距产量构成因子种子产量